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的思考

2014-7-9 19:18:00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进入论坛

  □刘德谦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一件让大家都十分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是对前人留下的遗产的高度评价,增强了相关遗产地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为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极佳的机遇。这也意味着我们又面临着更多的课题,也迫切需要我们对此加深认识和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

  一、加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自从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的名称以来,这条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从长安(今西安)和洛阳出发的穿过中亚、西亚一直通往欧洲和北非的通道,不仅得到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公认,而且其价值也越来越为人称颂;这次申遗的成功,更意味着世界的注意力正在更多地向它汇集。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其实这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仅只是传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因为这条在数千年中形成的跨越亚欧非的漫长的通道,即使不提考古发现的3000年前的历史遗存,以及《穆天子传》反映的周穆王的西游,自汉魏隋唐以来这道路的分支也是错综的。从其线路走向和构成来看,它实际是由多条主干道和许多支线组成的。据有关研究者的考证,它就可以分为东段、中段、西段,每一段中又可以分为北线、中线、南线,而且每条线路的经行之途也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这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才特别说明了它是“丝绸之路”的“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一部分。

  尽管世界遗产委员会曾建议这一线性遗产使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Silk

  Roads:theRoutesNetworkofChang'an-TianshanCorridor)”的名称,而且在其最新的正式名录上也如此使用,然而我国却选择使用了包括洛阳在内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名称(如国家文物局的最新正式文件《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部分展示标识系统指导意见》等,也都仍然使用的是这个名称),更何况世界遗产委员会遗产名录的释文中也是将洛阳与长安并列为起始点的,而且我国的河南这次也确有4个申遗点入选。所以虽然选用名称略有差异,但实质上是没有分歧的。

  这次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33处遗产地(申遗点)中,我国的遗产地共有22处(就其包含的遗存而言,或可称为22处遗迹遗址群)。应该说,这覆盖了豫陕甘新四省区的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以上河南省,4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以上陕西省,7处),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以上甘肃省,5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虽然都是丝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中精华中的精华,可是像长城、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这样的与丝路密切相关的遗迹,却因为已经先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没有列进这次的名单,显然,它们也都是丝路遗产的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如果与前些年我国有关丝路申遗准备方案的48处申遗点比较起来,因为多种因素,现在名单中的22处遗产地,显然是在筛选中已经对原方案做了许多的删略。如当初陕西、甘肃、新疆分别提出的12处、13处,9处申遗点,应该说都是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的遗存,但有的因为保护管理等方面尚难达到世界遗产认定的标准而只好暂不列入申报名单,尤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原来提出的4处,这次一处都没有列入,更是十分可惜。宁夏原来选定的固原古城、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开城安西王府遗址、须弥山石窟4处遗址,均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但因地方经济财力影响了保护与管理,后来只保留的一处条件较好的北朝和隋唐墓地,也因为地方财政难以承担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与居民区搬迁的费用,最终也就不得不放弃作为申遗点的努力。

  由此看来,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申报,都还需要更多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推动。好在世界遗产的名录也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如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已有的“明清皇宫”,就是1987年12月北京故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沈阳故宫又在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而补充列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又如名录中的“明清皇家陵寝”,也是经过三次申报与扩展才由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扩展到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及盛京三陵(辽宁)的。由此看来,原来拟加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申报后又暂时退出的申遗点,也仍然可以通过今后努力而进入扩展名录的。此外,今后也还会有丝绸之路的更多廊道(或廊道组合)可以继续申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的丝绸之路“廊道”已多达50余条)。也就是说,未来列入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遗迹遗址必将会比现在“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广阔得多。

  二、对丝绸之路旅游应有更大拓展

  如果从西北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来看,这道路的行经,在我国境内其实是跨越了西北陕甘宁青新五个省区的,现在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只有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的部分区域,自然是极不完整的。所以我们不仅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对丝路旅游认识的视野也必须更加开阔。

  当然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为遗产价值的彰显和保护的深化带来了极佳的机遇,也为老百姓的旅游带来了新的文化享受。这次的申遗成功,不仅将使原来的旅游热点更热,也会使原来的非热点成为游客关注的中心(申遗时对环境的整治也为今后旅游的开展创造了可喜的条件);同时洛阳、西安、兰州、酒泉、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也将迎来更多的游客。从目前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个省区的旅游发展来看,其旅游要素的供给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各地努力推进的措施,其成果也都正在显现出来。比如最近6月15日开幕的“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就是甘肃省以旅游节庆的方式推进丝路旅游新发展。

  不过,如果从新开拓的视角去思考,丝路旅游或者还可以有更多的磁极和亮点。

  一是既要充分借助“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的机遇,同时又不把丝路之旅局限在豫、陕、甘、新的22处遗产点。丝绸之路旅游应该是一条宽宽的旅游带,应该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个省区与丝路有关的区域都尽可能地包容进来。除了前面述及的宁夏事例外,比如新疆的喀什,其实它原本就是古丝绸之路南线、北线、中线的交汇点,或者是因为前期酝酿的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路段此次未能申报,所以喀什、帕米尔等处这次就未纳入申报名录。但是在我国开展丝路旅游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却应该有南线、中线、北线贯穿西北五省区这样的全局,从而发展起汇聚古今人文以及其相关的自然环境,广泛适应于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供给。

  二是对历史遗存的旅游利用,还应该有更深的深度。丝路文化遗存的精细游、高端游产品打造,应该尽早进入业界学界和管理层工作的日程。比如酒泉的敦煌旅游,就可以打造出一部分面向国内外游客的精品,譬如面向敦煌文化关注者的研究型旅游,面向敦煌艺术关注者的写生创作旅游,面向文学艺术院校师生的专题修学旅游等。姑且不说敦煌写生为张大千带来绘画创作的升华,即使从当代来看,散文作家余秋雨其实并非敦煌学研究者,但他的《文化苦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文学化改写却赢得了读者的喜爱,由此看来,丝绸之路的引力、国人对多彩文化的挚爱绝不能低估,所以,在深度发掘丝路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的开拓上,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是要善于发现与开拓。比如,对于中国的长城,人们大多熟悉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金山岭等,只是如果从整体上去观察,它们的内涵却往往会显出许多近似;假如你能够在丝绸之路经越的河西走廊上多关注几段长城的话,那么无论是对长城的形制、历史,还是对它的功能等,都会有新的发现和解读。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的东头是山海关,然而更东的老龙头的长城入海处的旅游开发,却把山海关旅游推向了新的高度;其实,万里长城西头的嘉峪关外还有一处“万里长城第一墩”,那屹立在广袤戈壁滩上的黄土墩台不仅尽显了苍凉与雄浑,而且其下还有一条让人惊叹的讨赖河大峡谷。可是这一历史与自然交汇的奇观,此前却很少有人认识。

  四是要有更多创意。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在中国几乎人人会唱,或也不妨对它有一种试探性的开拓。比如,邀请“‘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和服装服饰节移师达坂城,经过精心准备,将专业模特大赛扩展为全国普通人妆容、才艺等的“美丽比赛”(取其吸引民众广泛参与的引力);届时还可举办新疆民族服装服饰展、网购电商“体验店”的汇集展(取其价格的优势,并以妇女用品为主)。同时把达坂城作为丝绸之旅的一个突出结点,设计出包括达坂城在内的多种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来。瓜果成熟时节,可以在达坂城品尝又大又甜的西瓜、哈密瓜,在其他时候还可组织西北地区干果的零售与批发(尤其是新疆著名的葡萄干、杏干、大枣、纸皮核桃等),从而将其打造为人气旺盛的旅游娱乐城、旅游购物的商贸城。其实浙江义乌的前例是有着启迪意义的,只要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政策与投资的培育,这种成功也是可以期盼的。

  五是让“丝绸之路旅游带”更适应于旅游者的多样需要。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文化交流之路,在开拓丝绸之路旅游带时,虽然要十分关注它的文化历史遗存和商贸活动,但是对其自然环境的注目也是不可疏忽的。这不仅在于现代“文化生态学”强调的文化存在与发展对其生态环境的依存,同时也在于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人们说到丝绸之路时,往往会想到它沿途的风沙,其实风沙也是旅游资源。

  比如风。在丝路上,现在已经有了“魔鬼城”旅游产品,其实它就是地质学上的“雅丹地貌”。在那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风声的不停呼号,看到那奇异陡峭的“土山坡”,更可以体会沟壑与“土丘林”交错变化显示出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致《水经注》将其起名“龙城”)。这种风蚀地貌的奇观,在丝路上还有风城托克逊的石林(我国最突出的火成岩风蚀地貌)等,虽然托克逊石林也有奇幻的形态,但却不同于云南石林的喀斯特现象,而且也不像云南石林那样能够容你在其间悠闲漫步。托克逊的石林丛坡陡地滑(满地是风化后的火成岩石沙),实在让你难于攀登,可是这种挑战游客探险的地形地貌,却最适合打造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旅游产品。

  比如沙。现在丝路上的沙漠旅游,已经有了骑骆驼和滑沙等活动,但是各类机动车辆的沙漠越野还未能够较为普遍的开展,然而这却是现在年轻人大多喜欢的。而更为引人神往的沙漠穿行探险,在全国却因事故频发而很少有经营者出来经营。其实沙漠穿越探险本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体育旅游,只要有周密的设计,有方案、有设备、有措施、有培训、有向导、有救援,无论是骑行、车辆,还是徒步,安全穿越沙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妨先从短途做起,先一日,再二日三日,再多日,这项体育旅游的发展实在是很有前景的。此外,诸如沙漠飘伞、沙漠滑翔伞、沙漠动力伞等现代运动,也同样可以创造条件开展起来。

  再如山。登山、攀岩这样的活动各个地方都可以开展,除了特殊的登山项目外,在丝路之旅中开展这类同质活动已难以形成特殊引力。但是,也有富有特色的地方,比如祁连山,雪山皑皑,融雪汇渠,滋润牧草,灌溉农田,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的“祁连人家”的生活,显然与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农家乐”不相同,这也是发展特色旅游难得的资源。

  再如水。与我国东中部不同的是,丝路上有许多内陆河,其中在历史上被称为“弱水”的也不少,有的现在已经干涸。虽然咸水河与淡水河同样可以出现湍急与平缓,也同样可以形成山水风光,但是它的丰水与枯水,乃至干涸也是富于吸引力的,如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塔里木河腹地的沿河旅游,在沙水交错的环境中欣赏那长寿的胡杨林,这种生态旅游的项目不失为旅游中的绝品。说到水,自然还有新疆吐鲁番等地的坎儿井。因景观奇妙,创造奇绝,人们把它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拓。

  三、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

  关于古迹与遗址保护的意义,我国的文物学者早在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时,就明确地重申了世界公认的三大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对于人类而言,除了科学研究有利于这些价值的揭示外,向人民群众展示也是它实现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正是有了这些价值,保护的意义才能够体现出来。因此,当我们指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申遗成功也为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极佳机遇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排除它的旅游利用。旅游就是让人们走近它们,从而认识、研究、体现出他们的这些价值来。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在生前就曾经说过“文物(主要是指古建筑)具有不可移动性,只有通过‘旅游’才可以达到用‘物’说话的目的,用‘旅游’来体现其文物的价值。”而且,在另一方面,以旅游的收入来增加文物和遗产保护的资金,也已经是具有世界共识的。

  所以我们也不排斥遗产利用的经济效益。对于遗产地的居民而言,如果遗产地的旅游接待能够带动更多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而且这也正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但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保护遗产为前提,以惠及当地居民和游客为要务。千万注意,决不能把遗产变为地方政府的“摇钱树”或者外来投资者的“掘金矿”,要防止地方政府与企业勾结把遗产转换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或者以“买下经营权”为由制造出封路、封村、封城现象。遗产的公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只有这样,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才有可能真正地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这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仅只是传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丝路旅游开发,既要充分借助申遗成功的机遇,同时又不把丝路之旅局限在豫、陕、甘、新的22处遗产点。我们不仅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对丝路旅游认识的视野也必须更加开阔。


编辑:秦人
关键词:丝绸之路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