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在京西南深山——房山蒲洼乡里,有着300年历史的山梆子戏,在中断数十载后,如今又响彻山间。村里组织起山梆子剧团,要把这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老戏延续下去。
据村里唱过山梆子的老人讲,芦子水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有了山梆子剧团,芦子水地处深山区,山梆子突出一个“山”字,山里人爱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方圆200里广为流传。
当时剧团最多时能唱130多出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初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和庙会都要请山梆子剧团唱戏,芦子水山梆子剧团给大家带来了无限欢乐。有一次,这个山梆子剧团到广安门演出,一个官员看了演出回去禀报了皇帝,说从山里来了一个戏班,戏唱得挺好。皇帝听了当晚就带着侍卫、太监到广安门看戏,看后觉得唱得的确不一般,说没想到山里也有这么好的戏班子,真是天意!于是就给芦子水的戏班起了一个“天成班”的名字。
直到“文化大革命”时,这个剧团才被迫停止演出。
2012年,芦子水村的山梆子戏以特有的文化内涵,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那时起,村里就一直想把山梆子剧团重新成立起来,可由于当年唱山梆子的演员和乐队文武场的人都年事已高,也有的人已搬出了大山,成立剧团的进度很是缓慢。
李万政是芦子水村一名公路保洁员,虽然没唱过山梆子戏,但他对山梆子戏早已有了解不开的情结。他主动担纲剧团团长,组建山梆子剧团。李万政挨家挨户寻找,发动当年曾经参加过剧团的演员加入进来。
“现在我每天5点都要到隗氏祠堂这儿来喊嗓子,30来年没唱山梆子戏了,这次村里重新组织山梆子剧团,这老嗓子必须要每天喊喊才行。”70岁的景文堂是一名退休教师,11岁时开始学唱山梆子,一唱就是10多年,他被李万政拉进山梆子剧团,成了主力。
剧团一点点壮大。凭着一股热情,大伙儿每天按时集聚到李万政的家,在几名老演员言传身教下,一段戏一段戏地排练。目前,剧团已有24名成员,因多年没有演出,难免发生忘词和乐队与演唱不合拍的情况,可大伙儿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怕麻烦,有时一个唱段要反复数次。剧团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负责打底鼓,他和大家一样,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目前,剧团已经熟悉了10多段传统山梆子的唱腔,两个月后就能正式登台表演了。(通讯员 郑永)
山梆子剧团的演员穿着戏装在彩排传统山梆子老戏。郑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