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经有半年多时间,“光盘行动”日渐深入人心,如今高校及饭店餐桌上的浪费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西安交通大学及周边的餐馆。
6月10日中午11时,已是大学下课吃饭时间,西安交大朝气蓬勃的学子们有说有笑走向食堂。记者来到学校最大的食堂——东食堂,学生在各个窗口前有序排起了队。
东食堂有三层,一二层能同时容纳4000人就餐,三层能容纳三四百人就餐。记者在该餐厅转了一圈发现,在不少餐后留下的餐盘中,有剩米饭和没吃完的炒菜。见两位同学餐盘中还剩有不少米饭和一点菜,记者上前问道,“同学,为何米饭不吃完呢?”同学回答说,“米饭有点多,实在吃不完了,平常一般都会吃完。”
不一会儿,到了学生就餐高峰时间,座位前已经坐满了学生,记者花了5元钱打了一份“盖浇饭”,米饭上盖有素菜、土豆、一点小酥肉还有两块排骨,看起来比较实惠。
记者坐下后和旁边的同学聊了起来,张庆鹏已经大三,对学校的生活和饭菜早已适应,他打了一份米饭和两小份素菜,花了5元钱,不一会餐盘中的饭菜已经见底。说起餐桌上的浪费,他快人快语,“我一般不会浪费,学生花的都是父母的钱,相对还是比较注意节俭的,当然有时候米饭多了,菜少了,主食就会剩下,也有的同学可能因为某种饭菜味道不太好而剩的多一些。”
吃完饭后,记者来到一楼收集泔水的后台,两位工作人员正在麻利地把餐盘中剩余的饭菜往泔水桶里倒,记者观察了半个小时,近一半的餐盘中都有少量未吃完的饭菜,尤其以米饭、面条等主食为主,偶尔能看到餐盘中剩有大量的饭菜,还看到极个别学生一大盘炒米饭吃了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整个馒头都扔了。
正在泔水桶旁忙碌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师傅看到这些剩余的饭菜十分痛心,他在高校食堂已经干了近30年,对高校食堂浪费情况深有感触,“相对来说,80年代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勤俭节约得多,吃饭都是‘光盘’,当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和那个年代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但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不应该丢。”
中午12点半,午餐即将结束,记者看到两个大泔水桶也基本装满,而且主要是饭菜等干货,每个泔水桶的容量起码上百斤。“这是早晨和中午的泔水,下午就餐的人能少一些,但也能装一到两桶。”旁边一位从农村出来到食堂打工的刘姓女士说,“一天几千人就餐,这些剩饭说起来也不多,但是不浪费粮食不更好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者来到二楼餐厅,看见两个泔水桶也基本已经装满。
在餐厅一角西安交大学生会设的“伙食监督与管理委员会”办公桌前,记者见到了校学生会干事张向哲,说起食堂浪费,他介绍说,学校及学生会做了不少勤俭节约方面的宣传教育,有一定的收效,但还是有浪费现象。他表示会把这一情况向学生会和学校反映,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走出西安交大的东门,马路对面是繁华的店铺,餐馆林立,记者来到位于地下一层的“由你坐煮饮食街”,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饭菜已经吃完,也有少部分餐桌上剩有饭菜。记者来到收集泔水的后台,看见泔水桶里以吃剩的汤水居多,但也漂着几个完整的馒头。
收集泔水的刘师傅已经在餐馆打工十多年,原来在酒店干活。“这里主要是打工一族和学生吃饭,而且小吃的味道不错,一般浪费不多。”说起浪费,老刘颇为感慨,“前几年在酒店,整条鱼、整盘菜倒掉的现象十分常见,现在有了‘八项规定’,公款吃喝的少了,酒店浪费现象也少多了。”
随后记者来到二楼的一家炒菜馆和三楼的火锅店,在这些大众化餐馆里,食客以朋友和家人居多,饭菜吃得基本所剩无几,但是“打包意识”和节约意识还需加强,有两个餐桌点的两份菜剩了不少,问起是否打包,回答说,“算了,懒得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