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站在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的台基上远眺,直城门遗址外,葱茏绿树勾勒出一条直线向西延展。公元前138年,张骞正是从这里踏上西行征途。他两次出使西域的壮举开辟了连通欧亚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这张立体路网,不仅输送着东西方的丰盛物产,更将各种不同的文明连在一起,人类智慧互鉴启蒙,不同民族拥有相同的文化认同和共生记忆。
博物馆凝结着对丝路文化的敬意。不论是闻名遐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抑或是民资筹办的大唐西市博物馆,都珍藏着记忆积淀。三彩骑驼俑的眉宇之间、丝路各国古币的毫厘之间,见证着文化交融的历史。
近日,中国携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路申遗获得成功,33处代表性遗迹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恰是对共生记忆的再次确认。
关于丝绸之路的记忆,实质上是对丝路精神的弘扬和继承:在对话中和谐交融,在交流中共生共荣。
丝路申遗,陕西有7处文物点列入名录,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这段厚重记忆是陕西的珍贵宝藏。今天,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何发挥传统优势,以人文魅力激发文化活力,以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从而成为舞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调研采访中记者发现,陕西正在寻找变历史记忆为文化魅力的良方。
在继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历史记忆融入时代,文化魅力成为不老神话,铺陈出一段穿越古今的对话。
打造文化名片,激活沉睡的记忆。曲江探索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借力资本运作、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方式,将文化符号复活成可观可感可参与的项目。唐大明宫遗址国家公园用科技手段保护文物并让“土疙瘩”有“看头”。大唐芙蓉园等城市文化景观,演绎“梦回大唐”的历史描摹。新增的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感知历史的好去处。眼下,陕西又探路“特区”模式破解建成区的遗址保护难题。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统筹遗址保护、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提升、产业培育,力图建设新型城市综合区域。
发展可复制的创意经济,让记忆生生不息。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建起的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项目,讲述以丝路文化为内核的现代商业故事。围绕大唐西市博物馆核心区,衍生出丝路街、古玩城、演艺、购物、酒店等不同业态。“我们正摸索着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路子。”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少斌侃侃而谈。如何在商业、市场、文化中找到结合点?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对博物馆馆标含义的解读耐人寻味:M的符号,好似驼峰,寓意西市是丝路起点,同时,M还是Market(市场)、Money(货币)、Museum(博物馆)、Memory(记忆)的意思。5个M的结合,道破文化创意产业谋求成功的公式。未来,大唐西市项目还将与国内其他省份合作,输出“大唐西市”模式: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命脉,寻找文化与市场的平衡。
以文化人、以情动人,让历史记忆融入血脉,文化魅力成为情感纽带,架设起一座连接东西的桥梁。
丝绸之路从来不缺“使者”。27岁阿米娜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东干族留学生,是百余年前迁居中亚的陕甘回民后代,说俄语但家乡话是陕西话,现在她习惯用中文名字:王婧。在吉尔吉斯斯坦工作2年后,她选择来华留学。和王婧一样,哈萨克斯坦东干族留学生刘帆首选陕西。他们说:到西安就像回家,在中国学到很多新鲜思维,改变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去年,有600余名中亚学生在陕西高校留学,占该省外国留学生总数近十分之一。今年,西北大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还分别成立了中亚学院。下一步,陕西还将通过建设中亚教育培训基地、共建上合组织大学西安校区等形式,夯实欧亚文化交流的平台。
旅游跨越国界。丝绸之路是我国首条旅游国线,如今“黄金”线要擦亮金字招牌。6月18日,首趟“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启程,串接起丝路沿途的热门景点,提供一站式食宿游览服务。目前开通的是国内段,未来有望延至中亚甚至欧洲。
艺术没有国界。陕西的文艺演出也在探寻“丝路”。系列音乐会从西安开到罗马,秦腔唱响丝路沿线,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也将在9月落户陕西……“丝路是文化之路。把陕西的文化底蕴与丝路沿线文化有机衔接,把传统内核与现代手法巧妙嫁接,文化魅力发挥着情感纽带的作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说。
文化先行建设新起点,向西开放促进心相通。陕西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亲和力,如何进一步着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建设、促进沿途各国交流合作,陕西需要破解的难题也不少。
——考合力。目前,丝路文化牌还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西部五省区甚至陕西省内各地,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但彼此间缺乏沟通协调,存在同质化趋势。日前,陕西等西北五省区文化厅签署了文化发展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西安市旅游局又联手天水、张掖等6城市组团赴京沪等地推介丝路游产品,“抱团”发展的探索已上路。9月,首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将举行,陕西省旅游局副巡视员邵玺元介绍,将借此平台通过市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改变目前一些地方各自为政、粗放式低层次开发的现状。
——考活力。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快,但未成为“支柱”。去年,陕西文化产业增长26%,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4%,但与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1个百分点的距离。为此,陕西画出了路线图: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政策配套,激活社会资本,撬动金融杠杆,着力项目运作,吸引“外脑”加盟,发挥文化园区、文化企业、文化精品力作的集聚效应。
——考磁力。当前,陕西与丝路各国往来渐频,但相互之间仍缺乏深入了解。西北大学土耳其留学生阿福对此感同身受,他自费开展调研课题,让中土两国人民了解彼此在对方眼中的形象,并评出文化吸引力排行榜,以便交流合作更有针对性。现在,他和中国伙伴张胜利又在忙着筹办“天使足迹”公益活动,为中土两国孩子们创造一起玩耍、学习的机会。阿福觉得,互亲互信也得从“娃娃抓起”。
——考张力。深化文化交流还要抛弃城墙意识,强调开放包容。回望历史,华夏文明在向外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的同时,也汲取域外精髓萌发新生,和而不同是丝路的文化基因。站在新起点,陕西更要开放胸襟。“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条包容和合之路。”刘宽忍说,丝路精神强调和谐共生,只有包容理解、相互尊重,才能跨越地域、民族、语言,实现民心相通、取长补短,才能彰显文明的张力和文化的自信。
丝绸之路调研行,采访组且行且思。今天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中,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陕西采访组成员:张小影、张毅、陈学慧、杨忠阳、潘笑天、孙璇、闫微微、雷婷)
执笔:潘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