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发现汉中]古道上的汉中

2014-7-28 19:41:00  来源:[CopyFrom]  进入论坛

  毒蛇、迷路与意外

  “小心毒蛇!”向导李大叔挥起砍刀,猛跨一步。我走在队伍后半,还未看清,一条小蛇已被斩断,踢入溪沟。5人的队伍已在密林中躬腰疾走许久,暂时停下观察方向。我们气喘吁吁、衣服湿透。已是下午17点半,秦岭大山中暮色渐起,而我们还没有走出吊沟。这是此次徒步傥骆道两天行程中的最大危机——我们迷路了。

  前一晚大雨滂沱,向导们冻得够呛,轮番照顾炭火,几乎没有休息。一个小时之前,我的手机两天来第一次有了信号,赶快给接我们的司机打了电话:“18点前到达都督门。”为了尽快走出山林,李大叔舍弃了以前常走的循着河谷的老路,改为直接翻上山梁。但是前路却毫无行走过的痕迹,频繁地砍枝开路过多地消耗了体力。焦躁的情绪蔓延开来。

  李大叔的儿子春蕾28岁,小时候就跟着父亲行走在这片无人区,从华阳镇到佛坪老县城走亲戚。眼前这段溪流淌入地下,但巨型岩石上裹覆着厚厚一层苔藓,极其湿滑。春蕾穿着薄底的解放鞋,背着60斤重的户外背包,一个健步灵巧跳过两块青绿色的岩石。他忘记了此前一直恪守的责任:危险路段回头提醒或者伸手拉一把。我们的摄影师跟在他身后,左脚踩在岩石苔藓上,右脚迈向下一块岩石。突然,扑通一下,他整个人从竖直状态水平翻倒,坠入1.5米高的石缝!

汉中西乡县骆家坝。秦巴山区隐藏着许多美丽的村庄

汉中西乡县骆家坝。秦巴山区隐藏着许多美丽的村庄

  只见岩石上的苔藓被踩落一片,失去重心瞬间拉断的枯树枝落在一旁。他痛苦地呻吟了两声,所幸书包垫背,腰没有直接砸击石头。走在最后的苟大叔跳下沟里,把他扶起。大家都被吓坏了。李大叔面带歉疚:“都怪我,在前面走太急。该早告诉你们,过河要踩白色的石头,比较涩,红色偏滑,绿色的就更不能踩了。你们先在这休息,我先去探探路。”十来岁就上山采药的李大叔此刻也体力下降。跃过河谷,走在对面陡峭的山坡上,他趔趄了两步:“算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沿着河水走,多走一个小时,但一定能出去。”

  出发之前,我们最担心的是毒蛇。春蕾提前买好了两盒季德胜蛇药片:“这一路蛇最多,还都有毒,走在前面的人不拿树枝打草的话,走五步就能看到一条。”所幸一路只见到三条。第一条青褐相间的大蛇听到声响后,游走匿迹于草丛之中。第二条长着金边的小蛇被我上坡时一脚踏中,而我浑然不知。这是压阵行走的苟大叔在征途结束后才说的。走到老县城的当晚,50岁的苟大叔干了一杯酒,眯起眼睛:“当时我没说,省得你们害怕,小蛇没要咬人就爬远了,我当时斧子都举起来了!”

  汉中古道纵横,是蜀道线路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傥骆道是荒废最早也保存最好的一条。沿路陡峭,要翻越山梁共七道:官岭梁、西老君岭,秦岭梁,财神岭,兴隆岭、大牛岭和马道梁。光绪九年《佛坪厅志》记载:“高岩深涧,长几五百里,路屈曲,凡八十四盘。蜀将姜维伐魏,魏钟会寇蜀,曹爽攻汉中,晋司马勋伐赵,唐德宗、僖宗幸兴元,皆由此。”

  临行前,汉中博物馆馆长冯岁平一再告诫:“这个季节并不适合走傥骆道,毒蛇横行,野兽出没,如果没有5个人以上的专业户外队伍,不要冒险。”但是,为了一探古道究竟,我们还是决定出发。

  西汉高祖年间,在先秦旧道基础上,开凿了傥骆古道,连接洋县境内的傥水河口与周至县境内的骆峪。《通典》云:“汉中至长安取骆谷路凡六百五十二里。”今天的说法则是傥骆道长约240公里。这条路从汉中出发后,由华阳古镇进入自然保护区,翻越兴隆岭、财神岭,经都督门老县城,再向东翻越秦岭梁到厚畛子,经黑河支流八斗河、大蟒河河谷,过山脊老君岭,行至骆峪出山。这一路极其艰险,夏天烟岚雾罩,霖雨连绵,冬天寒风砭骨,冰凌垂路。更有一段被称作“黄泉”,瘴气弥漫,毒草丛生。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汉中户外运动专家张向峰向我们推荐,只走南坡的一段:从华阳古镇出发,途经兴隆岭、黄草坪、财神岭、吊沟抵达都督门。历史上,都督门是傥骆道上的屯兵重镇,也是商贾云集之所。这条线路徒步距离大约60公里。起点和终点通公路,方便接送。从都督门再到老县城很方便。老县城,指的是曾经的深山故城佛坪厅,如今的厚畛子镇老县城村。

  “晓行夜宿,至少两天。你和摄影师两个人起码要请三个向导,其中两个要能帮你们背东西。登山鞋必须是高帮的,那地方万一崴脚麻烦就大了,谁也救不了。丛林帽一定要买,许多小蛇盘在密林树枝上,还有蠓虫,一咬一个大包,保护好脖子。”他和朋友颜胜军、王晓华等人曾在2011年走过这段路,还在树上拴系了红带,给后来者留作标记。

  徒步前一天,我们抵达被誉为“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华阳古镇。这里历代皆为军事要塞,秦汉成镇,唐朝设县。华阳镇是傥骆道上的最大驿站,此处“山高不险而秀丽、水多无冲而清澈、林莽绵延而多彩”。从高处俯瞰,整个古镇呈船形。小桥流水映衬着红灯笼,田野环绕着依势而建的石板街与青瓦房。红崖沟边,朱鹮低鸣,缱绻于野。鸳鸯河旁,分为八大家族的近200只金丝猴嬉戏打闹。

  向导李大叔告诉我们,如果幸运,可能在路上邂逅“秦岭四宝”的另外两个——大熊猫和羚牛。这一路将通过汉中的洋县、宝鸡的太白县和西安的周至县,同时穿越长青、太白山、老县城三个自然保护区。长青自然保护区属于大熊猫密集分布区,密度达到0.28只/平方公里。

  知名画家、华阳景区艺术代言人王维果协助联系了当地向导,并拿出珍藏佳酿为我们送行。然而,板桥村主任张勇打来电话,告知我们一个沮丧的消息:“山里下了一天大雨,到了傍晚还落下一阵冰雹。如果明天继续下雨,通行证就办不下来。”长青保护区的张晓峰站长解释了大雨的潜在危险。2011年,有保护区员工连同砖混结构的站点建筑都被山洪冲走。

  走出无人区

  好事多磨,徒步第一天的早上晴空万里。9点钟,我们顺利成行。进入大坪的山间野路由一个个U形拐弯连接。不时有歪倒的杉树挡住去路,张勇拿出砍刀劈木开道。进入长青自然保护区之后,首先有一处叫“苍耳崖”的遗迹。汉中博物馆前任馆长郭荣章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其实应唤作“擦耳崖”。因其山道狭窄,崖石盖顶。唐德宗、僖宗逃难至此时,曾经避雨宿营。

  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李适出逃。第二年2月,德宗再率嫔妃群臣沿傥骆道南逃汉中。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前来接驾。龙颜大悦,后下诏升梁州(汉中)为兴元府。只是傥骆道险阻难行,李适的大女儿唐安公主死于逃命之途。据西安碑林《集刊》记载:“缭绕江山,逶迟禁辇,公主有疾不言倦,孝以安亲。”唐德宗悲痛万分,其后追册唐安为“韩国贞穆公主”。

  我们先徒步4公里来到石门瀑布。这里“山瀑袅泻,如撒明珠,浊则蘸蓝,奔则滚雪”。崖壁一侧自上而下长满嫩黄野花,飞瀑面前则遍布紫色的“小牛舌头”,类似狗尾巴草模样。11点钟,飘起细雨,我们到达窝窝店,开始向兴隆岭攀登。按照计划,第一天从窝窝店到兴隆岭30里,再到黄草坪20里。

  这一路弥漫着花椒树的辛香,道旁的五角枫、糙皮桦下长满苔藓,羚牛刚刚留下的脚印清晰可辨。沿途频繁见到椭圆状的新鲜粪便以及大型动物趴卧造成的土窝。春蕾说:“你看,这些都是羚牛留下的,它在这蹭痒痒呢。前面应该有一大群羚牛。”

  “成年的羚牛体重有三四百公斤,大的能超过500公斤。一般都是成群活动,碰见人也没事。但是独牛特别危险,尤其是突然遇上,它还以为你偷袭它,我有个亲戚就被羚牛撞过。”苟大叔说。我们听完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拍到羚牛照片,另一方面担心撞上独牛,来不及爬树可怎么办。于是,我们担心时就高声喊叫,以示动物避让。好奇心占上风时,就往密林里瞄,希望能一睹羚牛真容。

  羚牛状似犀牛,毛色呈淡黄或黄白色。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区与大熊猫相似,一般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的竹林中。老县城村民李芹英告诉我们,因为保护得好,羚牛和熊猫有时会下山来村里觅食,大摇大摆,根本不怕人。从生物资源上讲,秦岭是世界上纬度最北的亚热带生物宝库,保留着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堪称中国的“绿色心脏”。

  也许是听到人声的缘故,这群羚牛一直领先于我们,路面的野草被压倒,道旁的竹枝也踩断了一些。攀爬过程中,相当于羚牛帮我们蹚出一条方便行进的路来。傥骆道上海拔超过2000米又难爬的山梁有三道,分别是老君岭、财神岭和兴隆岭。我们此行要攀过其中后两道。这两道都位于秦岭南坡,这里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共同造就了一幅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

  午饭后,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兴隆岭,陕西汉中与宝鸡的交界处。洋县境内海拔最高的昏人坪高3071米,站在兴隆岭上清晰可见。因为天色阴沉,云雾缭绕,远眺群山起伏,林涛汹涌。
兴隆岭上供奉着太白爷的牌位。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秦岭山区对太白爷尊崇有加,李大叔说他从小就知道上太白山不能说脏话,万一冒犯,就会迷路。傥骆道是距离太白山最近的一条古道,更证明其艰险。

  太白山一带被称为“天然中草药库”。这里的“太白七药”最为著名,例如桃儿七、毛果七、凤尾七、苍耳七等等。据统计,太白山共有“七药”149种。相传药王孙思邈曾采药太白多年,有《太白山药性歌括》传世。秦岭民间则流传着:“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山都是宝。认得作药用,不识任枯凋。”

  兴隆岭高3000米左右。随着海拔抬升,沿途已结出红润果实的野草莓在这里刚刚开出奶白小花。巴山冷杉与茫茫竹海映入眼帘。巴山冷杉林一般分布在森林带的上部,多系江河的发源地,涵养水源的作用很大。而且林下常有大片的华桔竹和秦岭箭竹,是大熊猫、羚牛的主要栖息场所。没走多远,我们就发现一处大熊猫刚刚咬过的竹子。

  秦岭地区不愧我国中部重要的“水塔”,从这一段路程开始,淙淙山泉随处可见。这些水流最终多汇入湑水河。枯木横七竖八地躺在河道里,水中岩石多呈朱红色。下坡路段循着河谷宽敞易行,多见切割整齐的大块石英石,掩藏在矮草丛中。每走一步就可看到三五块,绵延数里,可能是以前官驿大道的铺路材料。

  继续下坡到了黄草坪。先是一段雨林景象,这里沟谷纵横,雾气湿润,水流湍急,碧波激荡。头顶上是绿树搭起的拱门,如果只顾看脚下,很容易脑门撞上突然横过来的树枝。脚下落叶覆地,苔藓松软,犹如踩上绿色的地毯。景色迷人,本想多休息一会。忽然乌云袭来,雨水倾盆。

  我们在路边发现了一片残垣断壁。原建筑的基础大约70米长,40米宽。拨开杂草,掀起大石头表面覆盖的一层苔藓,可见每块大石厚薄均匀,30厘米厚,60厘米长。从整齐划一的石头来看,这里可能是古时的驿站。不远处就是一排没了房顶、徒有四壁的营房。这里先用于伐木工人居住,后来为了栽树造林,又成为营林队的住地。

  傥骆道是唐朝官驿大道,清末汉中与西安的邮路基本上沿用此线。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一路架设着电话线,并且沿途驻扎通讯兵,每隔10公里一个兵站。56岁的李大叔回忆:“当时我们给兵站每个月送一次粮油,每次3个村民,到厚畛子粮站背上50公斤粮食,两天时间送到黄草坪的兵站,给记20个工分呢。”兵站在1990年左右就搬走了,营林队的房子也在2000年前后荒废,如今的黄草坪野草茂盛。

  雨水时紧时疏。为了防止蚂蟥钻入,我们出发时将冲锋裤的裤脚束入袜子。先在腿上涂了户外驱虫剂,再在袜子上抹了一层清凉油。结果雨水顺着袜子与鞋口的缝隙灌入,防水登山鞋的里面完全湿透。一路下坡路走来,不时有“隐形”石块突然凸起,真是考验脚踝。

  17点10分,我们到达营林队的营房。这里有墙壁挡风,离河水不算远,是合适的营地。苟大叔砍来木材,用废弃砖头堆个灶台,点起篝火。然后,我和春蕾来到河边洗碗、淘米,河水冰冷,刀割一般。向导们背来了小锅和自家大米,“在山上吃口热乎的才舒服”。他们爬上房顶,搭起塑料布,用木材压住,遮风避雨。李大叔抱来竹枝烘烤,蒸发掉水露,铺在野草之上作床。竹叶垫在身下,十分松软。

  柴火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不时有小块木炭弹落身上。由于火不旺,一个小时以后,水终于开了。费尽周折熬好的稀饭颗粒饱满,米汁黏稠。满满一大碗喝下,腹中暖热起来。人也满头大汗,湿气尽数排出。尽管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处境,但大伙围坐一处,炭火通红,熏烟萦绕,聊天煮粥,饮酒取暖,煞是开怀。

  酒足饭饱,我们钻进帐篷。狭小空间内整理完衣物,汗流浃背。张向峰曾告诫说,这个季节山里夜晚温度不足10摄氏度,即便穿着羽绒服也不嫌热。此刻我有些怀疑这话的真实性。睡袋里密不透气,耳边只有雨水倾泻、河水奔涌的声响。

  雨水连绵不绝,下到第二天凌晨4点。寒气随着雨水持续侵袭入睡袋,凌晨时分我就冻醒了。放在防潮垫旁的笔记本表面满是水汽,手指触到帐篷内壁的刹那,那种寒冷渗入心窝,冻得直咬牙。雨声渐小,林中小鸟叽叽喳喳的喧嚣仿佛就在头顶。这下只有卧等天亮了。

  唐代诗人元稹曾有一首《南秦雪》描写过傥骆道的寒冷难挨:“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由此可以想见唐安公主的可悲遭遇。金枝玉叶一路担惊受怕,奔波劳顿,终究没能抵御这刺骨严寒的致命一击。

  为了尽量避开毒蛇和蚂蟥,第二天我们等到10点才出发。因为雨初停后,蛇全会出来晒太阳。露水大时蚂蟥也多,只有太阳晒得久了,草丛干了,蚂蟥才退去。我们淘米的小河这里原有一座铁索桥,如今只剩桥墩。大家只好踩着两根滚圆松木搭就的简易桥梁,小心翼翼腾挪到对岸,我险些跌落河中。李大叔感慨道:“咱们算是运气好,如果昨天雨下得大,河水上涨,就被困在这里了!”

  这天的计划是从黄草坪到财神岭15里,吊沟35里,最后到都督门5里。金色阳光穿过山林缝隙,洒落在草丛上。露水虽然减退了些,走了十来分钟裤脚就已湿透。与这天的路相比,第一天实在是太好走了。兴隆岭的草丛只到小腿,黄草坪宿营处的草齐腰深,继续前行,野草和人一般高。如果不是偶尔能见到前人刀砍斧劈的痕迹,我真的以为队伍陷入原始森林的迷宫之中。财神岭海拔2672米,正午12点,我们按照预计时间翻越了岭头。

  不断爬坡,不断下坡。道路景色是第一天的重复,随着海拔升降而变化。只是脚下红皮桦的剥落树皮更多,雪白繁复的小花随风撒了一路。李大叔笑着说:“我们管这个开花的树叫鸡骨头树,你看这树干又硬又细,山里老人都觉得,你们这种登山杖没有鸡骨头树做的拐杖好。”

  小径上光影斑驳,枯枝零落,杂石绊脚。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慢速移动。半小时后,里里外外衣服全都湿透。与凌晨被冻得战战兢兢相反,这会儿热得难受。但却惧怕蠓虫叮咬,不敢脱掉长袖,也不敢摘去丛林帽。许多碗口粗的树木被大雪压倒后,层层叠叠堆到大腿的高度,阻碍着道路。没办法,只好爬过去。一路上坡,越走越累。我们没有了第一天的兴致,不再大声呐喊,只听到鞋子踩在路面咯吱作响和粗重的喘息声。

  抬头,瓦蓝的天空、棉花糖似的白云闪现在竹叶缝隙。反正鞋袜又湿了,干脆赤脚戏水。温度上来了,不觉得水流刺骨。走在被炙热阳光烧灼的石面上,反倒烫脚。14点半休整结束。上路不久,走在最前面的春蕾就回头问:“咦,这是你们要找的遗迹吧?”人工凿刻的石阶连绵数里,横面上落满干枯竹叶,竖面则嵌满青苔。继续向前,再次出现大块石头垒成的墙根,而且面积比黄草坪的更广。

  就遗迹来看,这样的断墙上下分为五层。也许这之前是个村子,只是交通不便,后人逐渐迁移了。再往下走,藏粮食的洞穴印证了这个判断。有的山洞是天然形成,仅容一人进入。有的是山梁上挖出的深洞。山梁两旁都是低谷,这样洞穴不易进水,方便储存粮食。李大叔分析说:“吊沟离老县城不远了,以前这附近闹土匪,民国年间,两任佛坪县长都被土匪杀了。可能是老百姓为了躲避,在这里藏过粮食。”

  行走便捷的古道石阶像是甜蜜诱饵,正当我们放松警惕时,吊沟最难走的一段路就张开了血盆大口。先是一处无法下脚的光滑断崖,向导们前拉后推才助我俩通过。这段石头路和前面一样布满青苔,却更容易踩滑。几乎每一次落脚,鞋底都得呈现意想不到的歪斜才能稳住身体,脚趾也不得不频频与鞋子摩擦。一个小时下来,脚底像着了火一样疼痛。这段路穿梭河谷的次数明显增多。每走一段,前方就无路可走,只好横渡。湍急处攀爬枯木桥,平缓处涉水而行,干涸处就蹦下河床,总之到了对岸才有路。

  在摄影师发生了小意外之后,我们变换了行进顺序。李大叔经验最丰富,他亲自执刀开路。苟大叔稳重耐心,他在中间提醒我们路况。年轻的春蕾则在队末。18点45分,我们开始攀登最后一道山梁。悬崖笔挺耸立,数十米之下就是河谷。路面仅有一脚宽,还向外倾斜。当时,我们已经绕路将近15里,已是精疲力竭,欲哭无泪。这一段路无人说话,大家都屏气凝神,向山体内歪着身子快速上坡,不敢驻足。19点15分,我们终于翻过了药子丫。这时,远处传来拖拉机声,铿锵有力。“听,我们离公路不远了!”李大叔大喊一声。这“突突”的声响真是此行最美妙的声音。我们终于走出了无人区。

  “无所不通”

  大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写下了他的代表作《蜀道难》。全诗294个字,描绘了入蜀道路之艰险,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事实上李白并没有走过蜀道。他25岁离开故乡四川江油,“仗剑去国”,走的是水路长江三峡,其后游历荆、湘、吴、越,应召长安,都没有翻越秦岭和巴山。不过他还是在诗中记录了若干蜀道上的地名,如太白山、青泥岭、剑阁。那么真正的古蜀道又是怎样的走向?

  从古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到成都所在的四川平地,中间横亘着两座大山系——秦岭与巴山。要想前往天府之国,无论怎样都必须要翻越这两座大山。

  秦岭是东西走向山脉,从甘肃西来,经陕西立于渭河南面。狭义的秦岭西起嘉陵江,东到丹、灞河谷,在这之间的秦岭最为完整,是正干所在,一般的高度都在2000多米,宽度更达400公里。要翻越这样巨大的山体十分困难。秦岭还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北坡河水流入渭河,再进入黄河;南坡之水流入汉水,再汇入长江。

  古人寻路最便捷的方法是沿河道行走,这样不仅可以免去翻山越岭的辛苦,而且河流本身也提供了出山的指向。但是没有一条河流能够纵穿秦岭。所以古人选路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两个因素:走比较长的河谷迂回,或南北两坡都有水源相对应的河流。

  秦岭南坡最长的河流是嘉陵江,嘉陵江有一支上源叫西汉水,发源于宝鸡以南的散岭。大散岭北面有一条塔河流入渭河。两条河相对,源头相距不远,而秦岭就在这一段陷落一个缺口。因位于凤县,又叫宝凤隘道。著名的大散关就控制了这条隘道。所以古人就认为:“秦岭终于大散,又西则陇首特起。”由于有了这个地理上的陷落缺口,古人认为秦岭就到此为止了,再向西的山脉不叫秦岭而叫陇山。所以,只要从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攀上宝凤隘口,通过大散关,就能沿嘉陵江河谷南下。嘉陵江是一条重要的入川路径,从秦岭流下后,向西南绕行甘肃的两当县和徽县,然后进入汉中的略阳,这才走出秦岭。

  嘉陵江上游古称故道水,凤县又叫故道县,所以经凤县走嘉陵江河谷的路又被称为故道或嘉陵故道。历史上,故道不仅是一条路,也指一条河与一个县。因宝鸡古称陈仓,这条以宝鸡为出发点的路也常被称作陈仓道。很多专家认为,故道是先民们过秦岭最早利用的道路。西周青铜器散氏盘上记有“周道”,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周道”就是“故道”。

  穿越秦岭的另一条重要道路是褒斜道。宝鸡以东的眉县有一条斜谷,发源于北坡的斜水从谷中流出,进入渭河。与斜水源头相对应,南坡有一条河名叫褒河,顺着河谷南流,进入汉江。两条河的源头相距不远。沿着斜水而上,到秦岭的山脊五里坡,然后再循着褒河河谷就可以走出秦岭。这条路就被称作褒斜道。褒河河谷的出口就在汉中盆地的中心,几乎正对着汉中市,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

  故道(陈仓道)和褒斜道是穿越秦岭最主要的两条通路。故道河谷宽阔,大部分路程平坦,路上村庄稠密,还可利用嘉陵江水运。但是距离较远,要到秦岭外围绕一个圈子。相对而言,褒斜道则裁弯取直,将关中盆地的重心和汉中盆地的重心连接起来,由此通达四川。但褒斜道所翻越的秦岭很陡急,沿途很多路段都要在绝壁上搭建栈道,河谷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野兽出没。在清代,秦岭南麓只有一个留坝厅,此前,连一个县都没有。政府需要在沿路设置大量的驿站解决补给问题。北魏之后,褒斜道北段通过连云栈道连接到了故道的凤县,与故道北段合为一条,都从大散关而出。

  汉中盆地的东端是洋县,还有两条穿越秦岭的古道集中于此,然后再东行到汉中与褒斜道汇合。一条来自沿着傥水和洛水的傥骆道,其入口是在西安的周至县,中间经佛坪、华阳到洋县。傥水和洛水也是互相对应的河流,但水流比较短促,绝水地带也远比褒斜道要长。

  另一条是更东面的子午道穿越子午谷,它的出口更接近现在的西安市区。它从今西安市开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不久,即转入沣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岭,稍折西南,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的池河镇附近,又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经石泉县,绕黄金峡西到洋县,再西到汉中。

  一般而言,穿越秦岭的古道主要有四条。从西向东分别是: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其中故道和褒斜道是过秦岭的主干线,两条道路并行不废。而傥骆道和子午道只是同行一时。故道虽远但开阔,褒斜道陡峻却近捷。平时取道,以褒斜道为主,这也是历代的官方驿道。史书上可以查到大量关于褒斜道的修路记载。

  而遇到战争,故道立刻繁忙了起来。因为行军打仗必须要考虑道路的险易、军粮运输以及军营的住宿等问题。故道有嘉陵水运的便利,沿线的州县众多,也是重要的产粮区。所以故道长期是一条西部的战争通道。

  从长安翻秦岭下来便是汉中盆地。它东起洋县,西到勉县,其中心就是汉中市,以前又叫南郑。地理上,汉中是川陕间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衔接西北、中原地区与西部的枢纽。汉中南面是大巴山,和秦岭一样也是东西走向。大巴山连同岷山横亘在四川的北面,山脉很完整,几乎把盆地的北边完全密闭起来。进入四川盆地,必须要翻越大巴山。

  嘉陵江从陕甘两省边界地方奔腾而来,在川北的广元、昭化附近,将大巴山切开了一个缺口。除了这条河以外,就没有第二条河能切穿巴山与岷山山地。入川的古道便利用了缺口。于是沿嘉陵江河谷的故道,进入汉中略阳后,便可以继续沿河谷南下,从广元的缺口过大巴山,再循山路至剑门关到成都。这条入川的道路也叫剑阁道或金牛道。

  从汉中的中部和东部还有两条道,可以穿越大巴山进入四川。中部路线是沿汉水支流濂水河谷进入巴山,过分水岭后沿着最近的巴江河谷南下,经巴中到达重庆。因为这一带的巴山古时也叫米仓山,所以这条道也叫米仓道。还有一条洋巴道,从汉中东部的西乡出发,沿着洋河河谷进入巴山,再沿巴江东源,经万源、宣汉、达县到达重庆。因为这条路曾为杨贵妃送荔枝,也被称作荔枝道。也许是荔枝更富于浪漫气息,反倒是洋巴道的名称用得少了。米仓道与荔枝道的终点都是重庆。

  与直下成都的金牛道相比,米仓道与荔枝道的重要性弱很多。这是因为,成都长期以来都是四川盆地的政治与经济中心,成都、剑阁、昭化、略阳,差不多就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古道南段入川,金牛道是唯一的干线,这与古道的北段有所不同。

  通常而言,由长安的关中平原进入四川的古蜀道,南北以汉中为中心分为两段。北面四条: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南面三条:金牛道(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荔枝道)。走故道可以不经汉中,直下成都,而走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则要在汉中汇合。如果古时去川东的涪陵、重庆,走子午道转荔枝道是最近的捷径,不必经过汉中市区。

  各条主路之间又分为若干支线。那些不见于典籍的小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在秦巴山区穿行沿着不知名的溪流,通向一个个山村。就像《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的,“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编辑:秦人
关键词:褒斜道 古道 故道 汉中盆地 季德胜蛇药片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