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商州区东店子社区的王学功老人是一位收藏爱好家,但他不收藏精美的玉石字画,也不收藏值钱的珠宝钱币,却对外人看来价值不高的军功章有着特殊的爱好:52年来坚持收集散落民间的各种军功章。王学功老人说,共和国来之不易,我要让自己的子孙铭记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儿时的英雄情结
“我是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所以格外能体会共和国的来之不易。”王学功老人今年67岁,他出生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动乱不堪,因此对军人有着深深的敬仰与爱戴之情。“上学的时候老师总爱讲三大战役、十大元帅等当兵打仗的故事,我们坐在下面也听得入迷,所以印象特别深。”王学功说。
十五六岁的时候,王学功无意中在家中翻出三四个军功章,便戴在了胸前去上学,没想到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羡慕。“我父亲年轻时被拉去做了壮丁,后来在甘肃兰州做过铁路工人,这些军功章是他拿回来的。我一看同学们那么羡慕,内心的英雄主义情结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才萌发了收集军功章的念头。”王学功说,此后他无论走到哪都留意打听有谁打过仗、谁立过功,就专程赶过去看。“改革开放前人都困难,有的人家甚至吃不饱,很多老兵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把自己用血汗换来的荣誉卖掉,我那时候就用自己省下来的伙食费换军功章。”
采访中,王学功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乡里走访,一个90多岁穿着破棉裤和袄的老大爷凑上前来问我要不要庆祝抗战胜利的军功章,说自己拿着也没有啥用处了,给我还能换两斤盐钱。”为了收集军功章,王学功的脚步遍及商州的沟沟卯卯,黑山、杨斜、野人沟的集市更是他经常逛的地方。不仅如此,走街串户收破烂的人也让王学功发展成为了他收集军功章的线人。“那时候交通也不便利,基本上都要靠步行,有时候一去就要两三天,步行七八十里路也是家常便饭。”王学功说,有时候好不容易打听到一个有价值的军功章,可主人不愿意出售,他便“赖”在人家家里,住农家炕、吃农家饭,再给人家付了伙食费,最后终于打动了主家,把军功章给了他。
收集军功章的遗憾
说起一路走来的收藏故事,王学功至今对没收集起十大元帅军功章而遗憾不已。“我好不容易收集了五个,却迫于经济压力把其中的两个给卖了。”王学功告诉记者,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个儿子眼看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家里经济压力特别大,为了挣钱便到处贩卖药材,全国各地的跑,渐渐收集到了十大元帅中的五个。在东新路摆摊收集军功章时,自己的五个藏品被一个过路的买主看上了。“开口就出价300,我舍不得卖,他就一路加价到600,我一想大儿子上大学还需要钱呢,狠心就给卖了。”后来,王学功的大儿子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去了美国哈佛大学留学,都是王学功收集军功章换来的钱。“我收藏这些可不是为了钱啊。”王学功感慨道,在为儿子学业有成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不可弥补的遗憾。
“国民党第十八集团军”“解放太原纪念”“抗美援朝纪念章”……王学功把收来的各式各样的军功章裱在画框里,并放在客厅显眼的地方,供来访的街坊邻居参观,并为他们讲军功章背后的故事。现在8岁的孙子已经是他的忠实粉丝了。“这每个军功章背后都有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那个年代独有的美学设计在里面,不能让他们被遗忘。”
现在,王学功的两个儿子已经参加了工作,东店子村也不再是过去贫穷落后的模样,按王学功的话来说“小楼住着,小车开着,有钱花,有衣穿,日子过得滋润。”不用再为生计奔忙的王学功闲暇时养养花、练练字,过一阵还可以跟儿子出国去旅游。“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现在幸福的日子,我一定会将这红色收藏坚持下去,让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