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尚书》有言:“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宝鸡这艘经济发展的大船之所以在飓风常袭的“大海”上,走得稳健,得益于民生工程步步落实,温暖人心。
据市财政局统计:上半年,全市民生工程完成 4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小到市民“菜篮子”,大到城乡安居工程,厚实的土地生长着丰硕的果实,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不仅有“饱腹”之感,更有幸福体验。
用“关注指数”换“幸福指数”
7月 20日, 32岁的岐山妇女张燕剖宫产下一名男婴后,遭遇产后大出血,不到一个小时,流失 2300毫升血液,血压极其不稳,处于休克状态。岐山县人民医院立即请求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援助。 70分钟后,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赶到县医院,用最好的药物,最得力的手段,将产妇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据市卫生局负责同志介绍:“过去具备能力的综合性大医院只负责本院病人,产妇会诊难,转院难。为此,我市建立了全市妇幼保健网络,乡镇卫生院负责排摸控制妊娠疾病风险,将孕妇从重症到身体正常分成 5级预警,风险等级高的孕妇,必须转到市里来进行分娩。”
如今在宝鸡, 337.1万多城乡居民不分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适龄儿童免疫接种、 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对 0-6岁儿童及 1.61万名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宝鸡率先在西部实现了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教育系统的“蛋奶工程”深入人心,可在有些地方学生不爱吃鸡蛋喝牛奶,以致早餐白白浪费,今年我市实施营养餐补助计划,率先在陇县和扶风县建立营养餐配送中心,财政为每个学生补助4元,学生们在食堂里可以品尝到各种风味的营养餐。
操场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可是在农村还有不少学校是土操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让孩子们的乐趣大打折扣。今年我市对农村 107个土操场进行硬化改造,千阳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刘利锋介绍:“ 9月份开学后,千阳董坊小学等 7个小学的操场会修葺一新,到时娃在地上打滚,都不怕衣服脏!”
“入园难”问题过去在农村普遍存在。“我跟孩子他爸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照管不了孩子的学习。如果农村也有幼儿园多好!”三年前,麟游县幼儿家长马红梅向下乡的领导反映群众的普遍呼声——点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痛点”。我市以百姓需求为航向,实施三年学前教育行动,去年市县继续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增加 175个学前教育新增项目,目前建成投用的公办幼儿园达到 129所。日前,记者在太白县桃川镇杜家村看到,新建幼儿园内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音体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家长张秀丽感慨地说:“这么漂亮的幼儿园才收几十元保教费,我们像做梦一样!”
市财政局民生办负责同志介绍:“与以往相比, 2014年我市民生工程新增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对一些投入薄弱的地方,比如学校配套的周转宿舍等加大了投资力度,项目涉及面更宽,落实的切口更细,受益人群更广。”
用“激励造血”赢“发展之躯”
不给土地应有的给养,就长不出优质果、生不了黄金。民生工程在农业领域的投资,与过去面上“撒胡椒面”不同,如今更倾向于对优势产业进行补给,尤其是将技术、资金集中投向现代农业园区,使传统农业破除低产低效发展的魔咒,迎来蝶变。“这是我包的 440亩土地!” 7月 18日,千阳县张家塬镇尚家堡村村民张春生告诉记者,“刚开始因为缺少发展资金,敢想不敢动。后来镇上向上争取资金,帮我们打机井修果园道路、埋设暗管、安装滴灌管网等,这才让我们卸下心理包袱,敢包这么多地。”
投资界有句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里。”其实做设施农业也适用这句话。近日,记者在陈仓区周原镇绿丰源蔬菜基地看到,这里 20多种蔬菜、五六种水果长势喜人,为啥园子和市场对接能这么紧密?负责人刘宗平说,多亏他们获得设施大棚建设的项目资金支持,敢投入建设各种设施大棚,比如双膜温室大棚、全钢温室大棚、钢竹大棚、日光温室、连幢温室等,这些大棚有的耐用、保温效果好但占地面积大;有的虽节省土地但需配备保温设施才好用;建设成本有的最高 20多万元,有的才 4万元左右。因为各显优势,区农业局就选择绿丰源作为示范基地,建了大棚“超市”,农民看到试验效果后,也积极选择合适的大棚搞果蔬种植。
这种示范带动,变输血为“造血“,引导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搞转型发展,走上高效农业发展快车道。
赵玉洁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她选择自己创业,今年 3月,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她投资15万元开了一家甜品店,但没过两个月,生意就遇到了困难,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没法进货,经朋友指点,她得知市上有针对自主创业者实施的小额担保贷款,便主动申请,不出一个月,就贷到 8万元,小店恢复了活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政策出台已有 11年,贴息数额年年上涨, 2011年财政年贴息 5400万元,到今年贴息 85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下岗职工,扩展到回乡创业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3年来,累计使 1万多名有志之士圆了老板梦,创办的每个企业平均带动 6人就业。此外,宝鸡市共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和创业基地 81个,仅此一项,就带动就业 11.6万人。
用“民生情怀”暖“城市温度”
住在宝鸡的人,能明显感受到,宝鸡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而房价又不是“高得离谱”,单凭这点,城市就够有“温度”。岂止如此,近年来,一座座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都得以“居者有其屋”。
最近金台区金河尚居安居小区人气很旺,不少人在办入住手续,打算年内“换巢”,居民王平说:“我们来宝鸡七八年了,一直打工租房住,以前是没有资格申请公租房,现在的政策太好了,去年我们申请到一套公租房。水、电、暖、绿化等配套设施好了,人直接就能入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问题。
截至今年 5月,全市累计投入 217.5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共17.3888万套,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城镇人口的 23.87%,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作为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宝鸡呈现出加力提速、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民生工程项目投资从 2009年的 45亿元提高到今年的 75.9亿元,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宝鸡特色的“大社保宝鸡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实现了城乡并轨。城乡居民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
多年民生工程建设的“接力赛跑”,赢得了民心,理顺了人气,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体会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真实内涵。
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王恭说:“宝鸡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一直不忘民生建设,在促进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改善环境等十大领域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上,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认为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科学、理性发展思维的体现,一个城市只有由内而外提升品位,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提升,城市才会真正走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记者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