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张西平: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导读:
■近年来,澳门以其中西文化融合特色散发出独特魅力,而事实上,早在几百年前,澳门就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不可代替的角色,是“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重要通道,有丰厚的文化积累。尤其是在全球化史的视角下,澳门更加大放异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人物足迹……
■在一些人看来澳门这个地不足3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人的弹丸之地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足一谈,而实际上,一旦将澳门放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它就会大方异彩。
■西学东渐,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尤其是晚明到清中期的西学东渐,尽管中西文化之间也有冲突、争执,但文化之间的相识、相遇、理解和学习仍是主流,这和晚清时的中西文化交流有显著的不同。
白银资本的中转站
全球化史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视野,这样的史学观在于“说明人类同属一种,经历同一历史,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其方法,是综合考察人类文化多样性与运作机制的统一性,说明文明、民族或国家等不同形态的人类组织在全球这一‘动态交往网络’中的互动关系;其本质,是继承西方史学以‘模式’框架解释世界历史的传统,用‘互动模式’取代‘主导———传播模式’”(刘新城)。由此,“互动”成为理解全球化史的关键,这样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史逐渐成为史学关注的热点,同样传教史也开始以新的视角加以解释,而全球生态史,跨文化交流史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同时,地方史也开始在全球化史背景下展开,被称为“地方史全球化”。
一旦确立了全球化史的研究视角,我们会发现澳门在全球化史研究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望,西与广东省珠海市的湾仔镇一衣带水。在一些人看来澳门这个地不足3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人的弹丸之地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足一谈,而实际上,一旦将澳门放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它就会大方异彩。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葡萄牙人打通了从西非海岸进入印度洋的道路。当葡萄牙人在澳门站稳了脚跟,西班牙人从太平洋到吕宋岛开始和中国展开贸易,伊比里亚半岛上的这两个国家在中国南海相遇,全球化合围,澳门成为初期全球化的聚焦点。
中国在1750年以前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交通系统和农业社会时期最好的商品,这就是丝绸、茶叶和瓷器。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在15世纪“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它拥有可能超过1亿人口、生产能力巨大的农业部门、庞大而且复杂的贸易网络、有在生产手段和产品质量上几乎每一方面都超过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手工业”。中国从明代开始已经使用白银作为金属货币,它将丝绸、茶叶和瓷器卖给欧洲,然后从欧洲换回白银。由于当时中国的银价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高,因此,在全球的贸易中加速了白银向中国的流通。中国经济史家全汉昇在论述美洲的白银流向中国时指出:“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广州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此表明,中国的银价是西班牙银价的两倍。”因此,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把黄金—白银—铜之间的套利活动作为他们在世界范围进行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点上,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也是这样说的:“自发现美洲以来,其银矿出产物市场就在逐步扩大,欧洲大部分都有很大的进步,东印度是美洲银矿的另一市场。该市场所吸收的银量日有增加,尤其在中国和印度斯坦,贵金属的价值比欧洲高得多,迄今仍是如此。综合这些理由,贵金属由欧洲运往印度,以前一直极为有利,现今仍极为有利。”
据经济学家的估计,从1500-1800年间当时世界生产了约3.8万吨白银,流入中国的大约有7000~1万吨,占据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5到1/4,“从16-18世纪,来自新大陆3/4的白银全部流入中国,这一方面是中国高质量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功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有关,这里的白银价格占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的2倍。”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白银围绕世界运转,并促使世界运转。此时,按照美国经济史专家贡当·弗兰克的看法,中国是当时全球经济的主车轮,而欧洲人不过是挤上这辆车,买了个三等位。在白银资本的世界经济中,澳门成为连接世界经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