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华网伦敦7月17日专电(记者 夏晓)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项晓炜参赞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英国是一个注重习惯法和商业信誉的地方。在英国,市场本身和信誉体制对想进入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有比较高的门槛和相对严格的制约”,因此,中国艺术团体到英国来“镀金”的情况相对较少。
在国际演艺中心,例如伦敦和纽约这类城市,“镀金”现象一旦受到当地关注,反而对这些艺术团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英国著名演出场地,如泰晤士河南岸的文艺中心聚集地、伊丽莎白剧院、皇家节日剧场、皇家歌剧院等,这些机构对艺术的要求有各自的标准。而进入这些场地,即使能支付较高的场地费,这些组织也会考虑到艺术表演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机构每年都有自己剧目和乐团,想被纳入场地的整体计划中很难,并不是纯商业出租。
“客观地看,国外‘镀金’现象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成因,这跟中国社会目前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期相关联。这种现象反映了艺术界个别人或一些群体存在浮躁心态。他们希望尽可能地快速成名、尽可能快地拿到钱,艺人如果有了海外的‘名声’就能够尽快地进入商业市场。”
项晓炜认为,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相对缺失对艺术的评价体系,比起八九十年代对艺术的表彰和奖项,现代社会里商业的介入使艺术变得不再“单纯”,艺术和娱乐的界限逐渐模糊;第二,过度商业化运作对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分层造成一些破坏,商业和金钱在艺术发展中发挥了过大的作用。
“然而在国外,例如英国,艺术和娱乐是分两条线发展的,而国内艺术产品被过度包装和炒作、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时有发生,原创艺术以及艺术本身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却往往被忽视,”项晓炜说。
在项晓炜看来,实际情况是中国艺术发展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出现较大的反差,到国外后无法适应,在国外进入不了人家的艺术体系,在跟西方交融的过程中出现无法归类的现象等,而一些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又急于走向世界,在世界上赢得自己的名声,所以才出现“镀金”的现象。“这与国内剧烈的经济转型不无关系。我们不光要制止这种现象,同时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挖掘。”
他说:“我个人的建议是综合治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首先,禁止公款资助这种镀金行为;其次,禁止过度炒作和报道此类活动。另外,建立更加完善的艺术评价体制,将此类行为‘上榜’作为该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艺德’的考核。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要自我约束,要对自身的行为付出代价和承担市场风险,同时要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艺术的道路没有捷径,必须实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