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学员马上来了,七点准时开课,课程时间两个小时。”7月14日傍晚,宜宾市文化馆舞蹈排练室里,一群妇女正兴致勃勃地复习上堂课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
这是宜宾市文化馆第二期市民艺术夜校开设的课程之一。让市民在晚上也能享受有品质的文化艺术活动,是这个夜校开办的初衷。公共文化机构有没有必要夜间开放?如何让夜间文化活动更有人气?省内一些公共文化机构正努力探索。
□本报记者 李思忆
【探访】
想进夜校要靠挤
晚上9点,舞蹈课结束。记者逮到了宜宾市文化馆第二期市民艺术夜校学员范瑞芳。“能挤进第二期夜校真不容易,”在宜宾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范瑞芳告诉记者,舞蹈班报名当天,自己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报到名。范瑞芳说,白天上班占用了很多时间,周末又要带孩子,能利用晚上免费在文化馆跳舞健身,是最理想的娱乐选择。记者探访发现,除了舞蹈班,音乐、摄影等课程也很受市民欢迎,全部满员。
在成都,一年一度的“夜游武侯祠”正在开展,武侯祠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从傍晚6点延长至了晚上8点半。带着孩子来此参观的成都市民周明曦告诉记者,“工作日没时间,周末人又太多,趁孩子放假,晚上正好过来。”
【提问】
公共文化机构夜间开放能持续吗?
公共文化机构夜间开放并不是新鲜事。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都曾有尝试。可是,在举办完特定的展览或活动后,这种尝试也就结束了。
公共文化机构的夜间开放能持续下去吗?记者采访了省内部分公共文化机构负责人。
一问:夜间开放受欢迎吗?
宜宾市文化馆馆长钟艋告诉记者,4月1日开办的首期市民艺术夜校吸引了200多名市民参与。第二期夜校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民乐等课程,招生人数也从200人提升至300余人,这几乎已经是市文化馆的最大承载量。武侯祠博物馆工作人员则表示,从去年来看,夜游活动期间武侯祠的客流量增加了10万人次。
二问:哪些人在参加?
钟艋告诉记者,据统计,两期市民夜校的500名学员中,50岁以下的在职市民占到了30%左右,50-60岁的市民占60%,60岁以上市民占10%。
武侯祠博物馆的夜游活动由于适逢暑假,吸引了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参与。
三问:夜间开放面临的困难在哪?
在钟艋看来,学员和老师在夜间往返文化馆的路上的安全问题最令人担忧。此外,随着市民夜校的名气越来越大,渴望参与培训的市民也在逐渐增多,但由于市文化馆场地和师资有限,怎样解决两者间的矛盾也成了一个难题。
“博物馆夜间开放必须提高安保等级,成本也会增加。”曾有一年举办“华灯博物馆”经验的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杨晓华表示,“华灯博物馆”开放一年,成本大约在100万元左右。对于公益博物馆来说,经费也是夜间能否长期开放的关键。
【说法】
公共文化机构不能为开放而开放
“能否合理地解决工作人员夜间工作的问题,是夜间开放能否常态化的关键。”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说。如果公共文化机构夜间开放,员工有权索要夜间工作福利,而单位也可以以此作为考核员工的一项指标。
此外,胡光伟还认为,公共文化机构夜间开放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如果夜间开放不能组织对公众有吸引力的活动,势必不能赢得群众的欢迎,那这种开放就变成了一种浪费。想让开放更长久,要有的放矢针对各个年龄层的市民需求,安排他们喜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