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葡萄架下竞风流

2014-7-1 1:40:00  来源: 渭南日报   进入论坛

走近有着“三贤故里”美誉的临渭区,万亩碧浪迎风起伏,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勤劳的果农们忙碌地穿梭于其间,脸上透着甜蜜而幸福的笑容。

短短十余年间,临渭葡萄从几户种植发展到数万户种植,从一株小小的秧苗,长成一个栽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26万吨,总产值超20亿元的富民强区支柱产业,临渭区也荣获了“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

这些成绩与光环的背后,人们不会忘记一个人,他就是一直默默奉献不求索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临渭区果菜局副局长兼临渭区葡萄研究所所长、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王录俊。

八十年代末,这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年轻人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4年后,他毅然决然地又回到了曾经学习和生长过的这片黄土地上。

16年前,王录俊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得知从美国引入我国的红提葡萄含糖量高,果肉硬度大,耐贮运,被誉为国际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鲜食品种,种植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好,但该品种具有不耐寒、易日灼等致命弊端,曾被专家断言在渭北平原地区不适宜栽培。

王录俊心动了,这位质朴而执著的关中汉子,这个始终把让农民发家致富作为己任的年轻人再也坐不住了。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红提葡萄不适合在渭北平原栽植是因为架型不适合渭北的气候,这些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不抗寒可以埋土,易日灼可以遮盖,易生病做好预防。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大胆为下邽镇见庄村引进美国红提葡萄。白天要工作,王录俊就利用晚上查阅国内外关于种植葡萄的资料,做笔记,搞研究。节假日,他走村入户作宣传,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换回来的却是一些群众的冷嘲热讽。但痴迷于葡萄产业的王录俊仍不死心,通过努力钻研探索,终于创新出一种可以克服以上弊端且具有成型快、结果早、品质好、丰产稳产等优点的新的葡萄栽培架型——“Y”型架及“三带”整枝架型,并一举获得成功,该架型得到国内多名葡萄专家的肯定。该项技术被陕西省科技厅列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2009年在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他又为下邽镇梁张村引进推广红提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此项技术的推广,既大幅减少了红提葡萄病害的发生,又降低了果品中农药残留量,有效解决了红提葡萄大面积栽植的瓶颈问题。                       

2001年,见庄村7户果农种植的红提葡萄首次挂果,不但喜获丰收,而且市场旺销,户均收入达1.2万元。赚了钱的果农合伙给王录俊“有情资助”了他的第一部手机,乡亲们说,没有“王财神”,我们还是贫困户,送手机,既是感谢他给我们的帮助,更是为便于以后我们跟他联系,希望得到他更多、更及时的技术指导。见庄村从2000年至今连续10多年亩收益普遍超万元,仅葡萄一项该村年人均纯收入早已超过2万元,产值超过2500万元。见庄村先后被省、市、区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被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分别确定为全省和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在该村的示范带动下,临渭区已发展成为陕西省第一大葡萄产区,葡萄产业给产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平均8000元以上,给全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超过3000元,成为全区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临渭葡萄”已热销广州、广西、深圳、上海等地,并且辐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个以下邽镇为中心,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临渭葡萄产业园,像一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蜿蜒的渭水边,吸引着八方游客。

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王录俊像一个闲不下来的农夫一样,常年往来于城乡之间,奔波于田间地头,抓调研,搞培训。为了更好地做好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他倡导并组织了“临渭葡萄大讲堂”,聘请专家定期为果农进行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他为果农讲解葡萄的栽培管理技术300余场次,培训农民达5万余人次。特别是在红提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方面,通过他多年的手把手技术培训、指导,目前下邽镇已有3000余人熟练掌握了红提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当地的土专家,他们不但指导身边果农作务葡萄,而且部分人还被省内的其他栽植区聘为技术员,进行栽培技术指导工作。

针对近年农村有文化的青年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果的多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年人和妇女这一现状,作为科技特派员的王录俊,创新并推行了果树周年管理“傻瓜技术”,他通过每月深入果园调查,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每一阶段的栽培管理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并印发给果农,果农照搬方案,实施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傻瓜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民文化层次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技术难以落实到位的瓶颈问题,达到了对病虫害的统防统治。这种模式踏出了一条科技服务的新路子,不仅使服务区的农民富了,而且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有效对接。

为了调整优化全区葡萄品种结构,储备更新换代品种,2013年,王录俊通过多方联系,引进国内外新优葡萄品种70余个,建成陕西最大的鲜食葡萄种质资源圃。

为了实现果农增产增收的双赢目标,王录俊还先后协助下吉镇见庄村、梁张村等葡萄种植村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合作社还建立了短信发布平台,随时通过手机短信向社员发布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销售信息,以王录俊为组长的技术指导团更是多次亲临现场,定期给社员培训管理技术。

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全区葡萄产业的发展,王录俊经常深入乡镇、村组和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查阅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等有关资料,征求有关专家及同行的意见建议,立足全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编制了《关于建设绿色葡萄长廊暨十万亩优质葡萄基地的规划》,制定了《无公害食品 红提葡萄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 红提葡萄 产地环境条件》等标准,目前这一标准综合体已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全市的标准发布,填补了我市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十多年如一日,迎风雨,冒严寒,王录俊就像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把葡萄秧苗连同自己不屈的信念一同插进这片他深爱的黄土地里,使他的梦想在翠绿的葡萄枝蔓上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参与的红提葡萄引进与推广项目获市政府科技推广一等奖。他本人也被省人事厅和科技厅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被省科技厅聘为陕西省“农业科技110”县级信息服务专家,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0年当选为渭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4年荣获首届“最美渭南人”称号。

“众位乡亲大家好,今天我把红提的功劳表一表;投资短,见效快,致富路上把头带……”见庄村村民崔炳吉用自编的顺口溜向大家讲述自己栽植红提葡萄致富的故事。和崔炳吉一样,看着日渐鼓起来的“钱袋子”,感受着葡萄产业带来的变化,果农们无不在心里感激着这个无怨无悔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方热土上的科技特派员——王录俊。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