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由同济大学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关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新技术时代大学图书馆领导与管理创新国际会议”4日在上海开幕,中美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分享各自的创新探索实践,大学图书馆在新技术时代背景下的重新定位与转型创新发展之路成为热议焦点。
当前,随着移动服务、云服务等各种新技术的引入,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利用信息资源的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图书馆应当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打造新的图书馆空间,转变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提高官员素质,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新的需求与期待,是大学图书馆需要共同面对的议题。
“推动数字人文发展”是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海鹏给大学图书馆的重新定位。在他看来,图书馆集再创造、采集、处理、传播、保存、获取等于一体,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他介绍了浸会大学在这方面的创新实践,浸会大学图书馆与中外机构联合推出的敦煌研究、中医药数字化项目、数字化遗产项目等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斯科特·西蒙在报告中谈到了电子书的发展趋势,他说,近10年来,他所在的大学纸质图书流动量逐年锐减,而电子书下载量却大幅上升,从2005年的2600次上升到2013年的138000次。美国蒙大拿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沙丽介绍说,蒙大拿大学图书馆将实地展览搬上虚拟空间,同时将特殊馆藏文献数字化以便于检索,吸引更多读者到馆参加活动。
除了数字化,中国的图书馆还在空间创新上做足了文章。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阐述了对图书馆的新思考。在介绍了上图近年来在大数据应用、空间创新、参与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尝试后,吴建中再三强调图书馆不应该仅仅是个借阅图书的传统空间,现在应该更加注重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更加注重信息交互和咨询能力的提升。他并透露,在建的上海图书馆二期工程,可能会考虑建设两种阅览室,有让读者沉思的阅览室,也有强调人与人交流的“活动”阅览室,最终要让图书馆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
与上图类似,同济大学图书馆近年来打破了传统服务形式和内容,馆长慎金花说,他们将传统服务空间改造为集阅览、学习、体验、研讨一体化的文化空间,在已有馆藏中抽取有价值的文献,形成图书馆特殊馆藏,重新展现给读者,值得注意的是,同济图书馆打造出的“立体阅读”、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闻学堂”等都大受师生好评。
据悉,本次研讨会历时3天,将围绕“图书馆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图书馆空间重组与服务转型”等4个议题进行大会交流和讨论。而在2012年4月,同济大学联手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举办过首届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