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

2014-6-4 15:44: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本报记者 刘 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中央自2005年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首次添加“现代”二字。相应地,提高自身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也成为各地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然而,何为“现代”?如何实现“现代”?它与之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何不同?这是很多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日前,各地文化厅局的代表相聚北京研修——

对于全国的文化工作者来说,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是一个充电的好地方。5月底的北京,天气比往年同期要燥热很多,来自全国20多个地区文化厅局公共文化处的处级干部相聚在文干院,参加“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来自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围绕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等展开授课。

对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的新认识

“各地在谈公共文化建设时,会把农村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近些年也加大了对农村文化的建设。但河南是外出务工大省,人口流动量大,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很多文化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反倒是在城市,人口太过集中,文化资源出现不够用的状况。”河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沈国忠说。

“湖南省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升,但改革仍不够彻底,人浮于事、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湖南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金铁龙说。

沈国忠和金铁龙说的,并不是困扰一两个地区的问题。另外,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并未相应提升、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现象仍较为常见。如何在这种状况下提高公共文化治理能力,这成为文化工作者们探索的方向。

这次的研修班安排了一场现场教学课,20多名学员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等地实地调研学习,这让很多学员对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有了新认识。“听了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的课,感触非常深。文化馆还可以这么办!不只是一个唱歌跳舞的地方,而更像是一所‘国民教育馆’,应该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贵州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调研员李军盈说。

法人治理结构及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在这次研修课上,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问题,是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人治理结构的普遍实施,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社会化步伐加快,这客观上对现有政府文化行政方式的改革形成‘倒逼’,有力推动了政府文化行政行为走向科学、规范、健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说。

尽管国家已经有不少政策文件提出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但对于文化单位来说,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比如,干部任命多由上级部门统一负责,政府尚未放权;目前的财政体制下都是按照项目拨款、核算,这与理事会制度中管理层必须按照理事会决议独立自主履行财务资产管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等等。

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巫志南认为,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在政府购买时引进竞争机制都非常重要,但前提是都要有能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主体,“因为发育滞后、成长迟缓,目前十分缺乏社会主体。必须以培育社会主体为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现在讲引入竞争机制还只是一个空话,因为市场主体还不成熟。”

2010年,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新区在全国率先尝试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将无锡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这一创新模式荣获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然而,无锡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鲍宇红告诉记者,当时招标书公开发布了两次,一直无人应标,最后只能用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与现在的公司达成合作。另外,由于缺乏相关支持,当前,文化非营利组织生存下来非常困难。以全国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公共文化评估机构上海东方公共文化评估中心为例,仅登记审批程序就长达两年之久,而成立后,更是3年都没有相关业务可以开展。

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日益普遍,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此次研修班上学员们课上课下研讨的重点。

当前,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带动下,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效显著。相比之下,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县以上文化馆计算机拥有量只及公共图书馆的18%。

专家们认为,与移动终端相结合,也是当前公共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信息终端正在改变着人们接收和输出信息的方式。《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5亿之多,占网民总数的81%,远高于通过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用户。对于公共文化机构来说,开通手机服务平台,也成为近年来的新趋势。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教授杨永恒看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体制上,应该构建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关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多种形式,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在内容上,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提供机制,在提供主体选择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文化创新;在服务方式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成熟的服务手段和经验;在管理模式上,由单一运用行政手段逐步过渡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多种手段,妥善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学员们表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此次通过学习研讨,让大家对如何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法人治理结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等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以后通过具体的实践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编辑:秦人
关键词:服务体系 文化服务 法人治理结构 服务社会化 事业单位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