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是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等主办,深圳图书馆承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自2005年创办迄今,已举办了整整800期。(详见a03版)正如一些评论所认为的,大讲堂探索出了一种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式,对深圳市文化形象是一次很大提升。2009年,大讲堂还被文化部授予“文化创新奖”。应该说,深圳对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特别是市民文化权力的重视,是这些成果取得的重要原因。
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文化大讲堂应被视为深圳文化战略的一部分。表面来看,靠每星期一次、每次观众不过百余人的公益讲座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市民素质,受众数量固然有限。但是,十年持之以恒,产生的是裂变效应。即一个个听过讲堂的市民,将会成为一颗颗传播文化的种子,在每个社区和家庭生根发芽。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神奇力量,与今年进入第15个年头的深圳读书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北上广这些以文化著名的城市,文化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并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大学、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由市民自发发起的文化活动,包括讲座。事实上,文化讲坛之类的产品是文化繁荣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面向公众的知识传播行动固然重要,但知识创造本身却更为重要。这些文化产品的产生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多是市场需求、学术兴趣的自然衍伸的结果。而在深圳,在文化大讲堂示范效应之下,各种民间讲座同样遍地开花。这种变化,意味着自由交流时代的来临,而众所周知,自由交流是文化创造力的最重要来源。
深圳特区创立初期,繁荣经济几乎都是外来人才创业的结果。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其他城市为其培养人才和自由流动。在文化建设上,深圳走出了另外一条道路:实行拿来主义,借助外脑创设文化产品。这是创建文化产品的一条捷径。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普及,为深圳特色的文化发展进行基础性储备。
与此同时,深圳正在补齐自己的文化短板——加快大学建设。继南方科技大学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将在今年招生。还有更多大学正在筹建之中。毫无疑问,人才培养的深厚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长久的竞争力。大学的扩张和升级,意味着千千万万个大讲堂在同时进行,千千万万人得到教育和交流的机会,这是大规模进行文化提升的根本之路。
从长远来看,深圳需要真正的文化战略,更加深入、全面和系统化。在深圳读书月、市民大讲堂等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公众自身的力量,激发社会需求,注重大学等知识共同体的建设,让公共文化产品无处不在,让市民文化权利不断得到满足,一定会为这座城市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