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让边疆与世界同步
共享工程积极构筑固边惠民的数字文化长廊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三沙建支中心,图为装载文化设备的大卡车从登陆舰驶出。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内蒙古分中心工作人员指导牧民下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APP。
蒙古包里的孩子在观看动画片。
云南景颇族群众在国门书社阅读学习。
新疆读者正在检索、查看数字资源。
山东威海支中心为边防站点送去了新款电子书借阅机。
设置在黑龙江省绥芬河铁路口岸国际旅检厅的“数字服务一体机”。
李 静
对于家乡,内蒙古人总会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他们对故乡的感情——那里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如今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者的努力下,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分外迷人,家乡的阿爸额吉也能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新闻,与外地游子视频对话了。消弭数字文化鸿沟,让边疆与世界同步,让文化引领边疆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文化共享人共同的心声。
5月19日至21日,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包头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现场工作会”在包头召开,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出席会议。文化部办公厅、人事司、公共文化司的有关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18个边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负责人,以及部分省市文化厅的特邀代表。
除了会上的讨论与交流,21日与会代表又驰骋300多公里奔赴包头边境沿线的基层连队、达茂旗满都拉镇文化站和吉忽伦图嘎查(村)实地考察了内蒙古的“数字文化进蒙古包”项目。通过考察,代表们对内蒙古开创性地运用无线局域覆盖技术服务边疆百姓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一项目不但打通了常见的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现象,而且服务方式灵活、投资成本低、提供的资源多且更新迅速,适合在各地推广。共享工程吉林省分中心负责人鲍盛华说,此次现场工作会让大家对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有了新的认识,相信有一天在吉林的边境线上也会呈现“山山金达莱,村村建长廊”的景象。
启动文化长廊建设 消除盲点固边惠民
空中翻书机、公共文化一体机、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连锁样板间……19日,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成果展在包头市图书馆开展。有一人高的公共文化一体机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这是发展中心研发的一个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新生儿”,其薄薄的外壳下装有海量的数字资源,轻点屏幕即可查看电子书、音频、视频,也可用手机与其无线连接下载你喜欢的资源。一位前来参观的包头市民感慨地说:“科技改变生活,这样时尚现代的阅读设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此次成果展,只是发展中心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所展示的内容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国是一个边海防大国,陆地边界线和大陆海岸线总长4万余公里,与20多个国家接壤、海域相邻或相向,沿边沿海有18个省区市,居住着46个少数民族,多种语言、文字、习俗并存,人文背景各异。由于边疆地区存在着多民族聚居、地广人稀、交通与通讯不便等状况,相较其他地区,其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覆盖辐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发展中心在文化部的指导下,于2012年组织实施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
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目的就是在我国沿边沿海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于已建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配置标准,消除盲点,构建环绕我国边疆地区的功能完备、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打造边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加快推进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有利于共享工程服务在边疆地区落地,整体提升共享工程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初,发展中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山东5个省(区)正式启动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工作。4月,发展中心在海南省三沙市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南海第一站——文化共享工程三沙支中心,并向驻岛部队赠送了相关设备和数字资源;5月,内蒙古启动“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试点工作,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加油站”,实现边疆地区尤其是偏远牧区的数字文化资源共享。随后,云南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与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农文网培学校”相结合,为边防官兵和基层群众提供集成化的数字文化服务;黑龙江制定并实施《边防驻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现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边防哨所全覆盖;山东与武警边防总队联合实施“万里海疆·万里书香”项目,在全省边防辖区开展建设试点;新疆在北疆边境对25个文化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进行提档升级,建设“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中心”,通过专题培训提升边疆文化队伍服务能力。这些做法,有工作手段的创新,有服务平台的创新,有服务模式的创新,也有服务内容的创新,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鲜经验。
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充分肯定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他强调,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是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深入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维护边疆地区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紧贴实际和百姓需求 创新服务俯身为民
“让我们把信息高速修到您的家门口。” “我是一名山东人,数字文化进蒙古包,我也参与了。”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成果展现场,参加“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的建设者们写了这样令人感慨的心声。在一年多的建设过程中,这些工作人员行程4万多公里,已在边疆15个旗县,建设18个一级数字加油站、2个二级数字加油站、110个移动数字加油站,让十几万农牧民受益。
我国边疆地区地域辽阔,历史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社情民情复杂。为了使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发展中心在启动之初就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统一认识、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并要求各试点单位能够创新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依托实地走访调研,因地制宜地对接百姓需求,通过实施精准投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在各试点省区市中,内蒙古首创实施的“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是一大亮点,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文化部和发展中心的关心和支持,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曾带队赴内蒙古杭锦后旗和乌拉特中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
内蒙古地理环境特殊,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自治区级行政区,国境线长达4200公里,沿边境线设18个旗县、28个乡镇,全区人口2489万,近1000万农牧民生活的地方远离城镇、远离人口聚居区。这些区域网络覆盖面少,农牧民几乎没有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内蒙古分中心创造性地启动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建三级加油站,实现服务无盲区,即通过无线WiFi和他们自主研发的移动数字加油站一体机,在互联网可到达的乡镇设立大型一级数字加油站,在互联网无法接入且牧民相对集中的定居点建立二级数字加油站,对于因游牧而居住分散的牧民则采用一种便携、可移动的小型三级数字加油站技术。每级加油站都是一个知识信息集散中心,存有2TB至4TB的数字资源,居民只要手持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1公里至5公里范围内,可不受时空制约、24小时免费下载蒙汉双语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说,万里边疆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这些地区采用一般的文化服务方式成本大、有效覆盖率低,难以长期奏效。因而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特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灵活采取有线传送、网络覆盖、小型无线发射装置、数字文化资源包等方式,直接把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送到边疆。内蒙古采用小型无线发射装置,在有线、无线网络难以覆盖的大草原,就近为农牧民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成本较低、灵活方便、服务高效,受到了农牧民的高度称赞,为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级站点建设是整个工程的基础,能否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直接影响今后网络运行的质量和服务效果。内蒙古分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前期选点、基础施工、设备安装三个步骤稳步推进。在前期选点过程中,他们通过实地走访,选择有责任心的农牧民家庭建立二级和三级站点,以保障今后设备的保管和24小时开机运行;设计制作了标准的天线、天线支架并采用了先进的防雷技术,以保证设备和农牧民使用时的安全。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说,“数字文化进蒙古包”是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创新实践典范。它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项体现现代公共文化理念的服务创新,它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通了常见的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现象,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泛在、随身、全天候变为现实。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而是引领和顺应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创造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真正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有效途径。
不仅是文化惠民工程 更是富民固边工程
21日,与会代表走进包头吉忽伦图嘎查进行实地调研,当地牧民用圣洁的哈达、香甜的美酒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自从去年“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落地这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落,牧民们的生活便有了变化。童拉嘎(音)大婶家的蒙古包后面设有一个高约10米的铁杆,上面装有大功率无线WiFi,辐射距离可达1公里至3公里,24小时不间断运行。童拉嘎家距离公路较近,很早便开了一家牧家乐,“过去风一大便收不到电视信号,晚上客人们都没有什么娱乐,现在有了这个铁杆杆,大家能下载个节目看看,挺好。”其实,改变的还不仅这些。
因为看到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在文化惠民、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日渐加大,甚至把它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13年10月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纳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中,力图依托内蒙古分中心打造的文化平台,构建一个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内蒙古分中心的工程师马利军在童拉嘎家的羊圈前,向与会代表演示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现已具备的食品溯源功能。手持扫描仪,轻扫羊的耳标,其产地、出生日期、毛色、吃过的饲料、打过的疫苗,以及联系人及电话便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另外,登录“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金融板块,农牧民足不出户就可轻松完成贷款业务。如果想求医问药,在千里之外便可查知呼和浩特知名医生的出诊时间和所在的医院。
除内蒙古外,新疆、云南等地也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实践。比如,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在开展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时,通过实施“文化富民服务农业”,开办了甘蔗、烟草等各类种植培训班40多场次,并向境内外种植户宣讲相关政策,增加了边民的经济收入。
据悉,未来文化部将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争取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纳入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城镇化建设、扶贫、援疆、援藏工作规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试点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边海疆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字文化长廊全覆盖。
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步子不会停信心不动摇
21日,与会代表走进包头距边境线仅2.1公里的某边防哨所,这里常年由12名士兵驻守。走进哨所的学习阅览室,迎面便能看见一个公共文化一体机,这是发展中心刚刚捐赠给他们的。这个哨所的士兵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一名士兵在这里一般会驻守12年,这里远离城市,生活很单调,我喜欢动漫、爱看动作片,听说通过这个一体机能下载,真的吗?”一位名叫柴源的士兵说。在现场,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详细听取了战士们的需求,想着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自启动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边疆人民的拥护和肯定。在包头满都拉镇综合文化站,一位名叫张嘉锦的年轻人说,自从文化站有了无线WiFi,由于镇域面积不大,现在镇里的居民在家就能用手机上网了,大城市的人可能也享受不到这一福利。在镇上,代表们还遇到了一位来自额尔登敖包嘎查的“数字加油员”阿古达木,每隔半个月他就会被村民们催促着到镇上下载新的资源,“虽然路远了点,但没办法,孩子们喜欢,老人们也惦记着。”
李国新说,万里边疆既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又是文化建设、服务和传播盲点较多的薄弱环节。怎样在万里边疆构筑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固边惠民的文化长城?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从构筑国家安全体系、维护文化安全的意义上说,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说,这是以现代传播方式促进全覆盖、以数字化促进均等化的成功实践;从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方式、手段创新的角度说,这是突破单一行政区划服务单元、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的可贵探索,因此更应该想方设法把好事做好。
巫志南说,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是保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边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进文化价值认同、筑起更加稳固的文化长城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万里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与周边国家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交往十分频繁,应用数字网络技术,提高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水平,既可以丰富文化供给,又能够促进文化的多样与繁荣,还可以提高我国文化在周边地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与会代表在小组讨论时也表示,在成绩面前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不足,比如多民族语言资源仍然匮乏,队伍支撑还比较薄弱,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共享工程新疆分中心负责人历力说,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战略要地,边境线长达5700多公里,居住着维、汉、哈、柯、回、蒙等13个世居民族,边境区域实有人口500多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2%。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制约,新疆的文化长廊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抓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的目标不会变,步子不会停,信心和决心不会动摇。
据悉,接下来,各地分中心会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和发展中心的统一部署,重点探索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建设、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相结合的路径,打通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推送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推进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取得实效,把文化资源和服务送到边疆的农村、山寨、草原、海岛,让边疆人民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各种文化服务。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