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打通“最后一公里” 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
本报讯 (记者王学思 驻浙江记者骆蔓)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安徽“农民文化乐园”、广西“五个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近年来,各地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典型。5月30日,文化部在浙江省衢州市召开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推广了衢州等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经验,部署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出席会议并讲话。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城乡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实现。自2013年浙江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至今,1300多家集政策宣传、文体娱乐、知识普及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各类设施场所的综合利用率。衢州市更是创造性地将流动文化服务与其结合,实施了“流动文化加油站”,丰富了服务供给,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安徽,自2013年起“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工作在文化设施最薄弱的农村逐步开展,从服务内容、功能定位、资源整合、资金投入和运行管理5个方面,探索了农村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新路子。2009年,广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开始在全区行政村推进建设以1个舞台、1个篮球场、1栋综合楼、1支文艺队和1支篮球队为主体的“五个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了以文化为主导、汇集多项功能的村级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此外,广东省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和“流动演出服务网”建设,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流动服务、“数字文化进蒙古包”项目等也都有效地盘活了当地基层服务资源,改善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会上,上述地区的相关负责人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杨志今指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首先要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固定设施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再次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强化需求导向,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惠民实效。
杨志今表示,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仍然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解决好上述问题,重点和关键在基层和农村。他强调,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典型经验,按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协调机制为平台,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统筹;以制定保障标准为重点,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以消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盲点和薄弱点为突破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力。
葛慧君介绍了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经验。她指出,“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化活动向综合的精神家园建设转变,实现了从资源分割分散向资源统筹整合利用转变,实现了从重设施建设向建管用一体化转变,符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要求,是承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有效载体。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主持会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有关同志,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负责同志和社文处处长参加了会议。会前,代表们现场考察了衢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情况。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还印发了《文化部关于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完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创新流动文化服务运行方式、丰富流动文化服务内容、培育流动文化服务品牌、健全流动服务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