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北京老宅墙中藏清代会馆碑 有“乾隆”等字迹(图)

2014-6-27 17:57:00  来源:法制晚报          2014年06月27日15:15    字号:T  进入论坛
    近日,长巷四条的邻里间多了个闲谈的话题——在已搬空的10号院老墙中,挖出两块乾隆年间的碑刻。,北京老宅墙中藏清代会馆碑 有“乾隆”等字迹(图)

“出土”石碑的长巷四条10号院因拆迁已无人居住 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正房的廊心墙上,石碑拆离后的缺口仍在 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两块石碑已被运到附近一家公司存放 摄/法制晚报记者 崔毅飞

近日,长巷四条的邻里间多了个闲谈的话题——在已搬空的10号院老墙中,挖出两块乾隆年间的碑刻。

文物部门证实,这两块石碑分别为休宁会馆碑和功德碑。著名文保人士认为,石碑的出现印证了史料,证明该院落就是最初的休宁会馆,她将递交申请,希望将老宅认定为文物。

发现 老宅墙中藏石碑 写有“乾隆”字样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东城区的长巷四条,在附近居民的引领下找到了10号院。老宅为二进院,现存前后正房各一,后院偏房两座,老瓦间荒草丛生。

据附近居民回忆,10号院曾住有8户、30多口人。但因为拆迁,这个院子一年前已经搬空。大前天老宅突然来了几名工人,从院子里先后搬出碑身、碑座各一对。

“据说两块碑都是镶在墙里”,一位李姓居民称,两块碑同等大小,碑额雕龙,碑身上还有“乾隆五十八年”等字迹。他在这里居住了50多年,10号院的人从未向他提及有石碑存在。

经李先生指引,记者在前院正房看到,南北两端的廊心墙上分别有一处长方形缺口,均高2.5米左右,这便是石碑曾经的位置。

据了解,石碑被工人用车运到了附近的北京大前门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所在地。在该公司院内,两座石碑的碑身、碑座分别放置,还未来得及清洗,石材上沾满泥土,大小模样相似。碑座为素面方趺,碑身倒放,阴面向外无任何字迹,因阳面被扣住,碑文难以得见。

认定 为“休宁会馆碑” 将移交政府部门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长巷四条形成于明朝。过去这里会馆较多,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长巷上下四条胡同有岳阳、上新、新城、乐平、休宁、今溪、南昌诸会馆。”

昨天下午,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负责人汪源先生告诉记者,从长巷四条10号院运出来的石碑,分别是“休宁会馆碑”和功德碑,碑文上确有乾隆年间字样。文物部门很早就知道石碑的存在,但石碑一直封存在廊心墙里,这次在拆房过程中露了出来。

汪源分析,石碑应该是当成建筑材料被镶在了墙体内。目前存放在大前门公司内,将来会移交给政府部门。

文保人士 石碑印证史料 希望认定老宅为文物

就墙内存碑的问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介绍,一些会馆的院落不够宽阔,没有地方设置石碑,因此石碑镶嵌在墙内的情况非常多见。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认为,长巷四条集中了这么多会馆,实属罕见。如今在长巷四条10号院发现休宁会馆于乾隆年间的碑刻,佐证了文献资料,证明该院落就是休宁会馆原址。该院落历史建筑及传统格局犹在,保留历史信息较多,对该地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曾一智将于今日向东城区文委寄发《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书》,希望认定老宅文物身份。

回应 建国后曾被改建 将征求专家意见

今天上午,东城区文委文物科负责人汪源称,长巷四条10号院建国以后变成了民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部改建,建筑本身没有价值。但如果有市民向他们提交文物认定申请,他们会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并进行勘查,但需要多长时间尚不能确定。

安徽休宁会馆为工部尚书汪由敦自乾隆十七年主持创办。清《京师坊巷志稿》中有休宁会馆曾在长巷四条的记述,清末(1906年)的文献资料显示,休宁会馆地址在丞相胡同13号(1965年更名为菜市口胡同,今已无存)。

《黄山晨报》曾记载:清代北京的休宁会馆,是所出状元最多的会馆,也被誉为“会馆之最”。


编辑:秦人
关键词:清代会馆碑 清代会馆 乾隆 字迹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