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从“拉着妈妈去旅行”透视旅游与孝道

2014-6-23 10:12:00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进入论坛

  孝,赋予旅游更多的内涵;旅游,给孝提供了实现途径。“孝”与“旅游”应尽早结合,不要让父母们都已老去,却还在原地眺望慨叹远方的风景

  □ 刘思敏

  据报道,为圆母亲的旅游梦,63岁的江苏徐州退休女老师谢淑华,用特制人力板车拉着90岁的妈妈许美荣,一起去看全国各地的风景,以尽孝道。2013年4月,她拉着母亲从上海出发,途经17个城市,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走了4000多公里路,到达北京;又于9月17日从北京出发向南,用4个月时间,行程1万多公里,到达海南海口。此事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也引发了对“拉着妈妈去旅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讨论:何为孝?如何尽孝?二者又与旅游有何关系?作为父母、作为子女、作为新时代的人,不能不对此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指儿女应尊重父母、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民间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如何尽孝?自古以来,要想孝顺,先要会“顺”,即顺从父母的意志,尊重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你的孝顺给他们的晚年带来的幸福感。比如,身在外省市的高龄老人有到北京一览长城、故宫的夙愿。那么,作为子女,是该支持还是反对呢?是竭尽所能帮他实现夙愿,还是为求平安忽视他的精神需求呢?对于当今不少国人来说,恐怕也是一个踌躇的事情。人生的本质在于体验,在笔者看来,忽略精神上的需求、压抑灵魂的扩展,是对人性的极大不尊重,换言之,也就是对父母的一种“不顺”、“不孝”。

  对此,我有切肤之痛的终身遗憾。6岁的时候,大伯带着我去他工作的地方——郭沫若的故乡四川乐山沙湾待了半年,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也从此开启了人生的记忆。走过不惑之年,我和大伯的感情是所有亲人中最深的。大学毕业之后,我到北京工作,大伯也很想到北京看看,可却都因故一推再推,始终未能成行。不幸的是,大伯5年前因摔了一跤而中风,尽管每次相见,他都会说病好了就来北京旅游,但来北京的梦想,终于随着老人家上月的离世而灰飞烟灭。没能带他来北京一趟,也就成了我人生中永难弥补的一个遗憾。

  63岁的谢淑华不顾家人反对,不惜风餐露宿,毅然拉着因为晕车长期无法出行的高龄妈妈去旅行,也正是顺从老人意愿的一种“大孝”。她的父母那一代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整日不是围着锅台转,就是随着工作走,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有条件出去看看世界。他们的认识局限在长期生活的小圈子里,他们的生命也因此缺失了丰富的体验。

  旅游,作为一种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的现代消费活动,已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陪孩子旅游,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和心灵的关爱;陪父母旅游,是对父母生活的负责和精神的慰藉。具体而言,此案中老母亲有出游看世界的夙愿,女儿有拿出时间陪伴老人的孝心,加上谢淑华家境不错的优越条件、母亲无法坐车出行的实际困难,如此有钱、有闲、有冲动,那么在尽量周全考虑确保老人安全的情况下,不顾世俗的眼光,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实现梦想,说走就走,且一走就是上万里,难道不是一个壮举吗?因此,谢淑华第一次拉着妈妈不远万里去旅行的行为,是值得称赞的;她一路上言传身教宣传孝道的做法,也是值得感动的。

  然而,尽管旅游对人生至关重要,尽管满足心愿是对老人的“孝”,对于这种做法,尤其是再次上路并沿途做报告宣传《弟子规》,就不能单纯地加以赞赏了,甚至可以说,它的可复制性、可借鉴性比较差,更不应该异化为宣传孝道的工具。

  首先,旅游要有计划、要尽早。旅游除了要有钱、有闲、有冲动外,最基本的得有个好身体。如果等到老了才开始想要去旅游,那不仅会失去很多更刺激、更精彩的旅游地、旅游方式的选择机会,也大大缩短了旅游带给人之愉悦感的有效期。凡事不能等,否则更多的可能是望景兴叹、空留遗憾。因此,带父母出去旅游要趁早,而不是等到其90多岁高龄了再轻易上路,一则旅途难免劳顿,老人的身体折腾不起;二则真若出现意外,后果不敢想象。对于90岁的高龄老人来说,更多的应该是想和子女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拖着老弱多病的身体出去看风景。如果他们已经有了一生的旅游经历存放在记忆里、积累在照片上,那他们的晚年定会增加很多美好的追忆内容,也会更容易感到充实和幸福。

  其次,旅游应重质量、重安全。旅游已成为新时期衡量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也应随之提升。对比让老人乘坐舒适、安全的火车、飞机去旅行和坐在狭窄、不安全的板车里去旅行,何者更优?对比让老人用有限的时间看到更多值得一看的风景和花了大量时间在路上且所见多是车辆人群,何者更乐?如果实在没能让老人尽早出游,也应尽可能考虑到老人的健康、安全和快乐。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为人的必备素质,也是每一个人的老年期待,需要每一个人的亲力亲为。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人之本性的内在需求,是追寻梦想、实现自我的必经过程。孝,赋予旅游更多的内涵;旅游,给孝提供了实现途径。“孝”与“旅游”应尽早结合,不要让父母们都已老去,却还在原地眺望慨叹远方的风景。

  ●来论

  完善制度才能避免昂贵的纠错

  如果当地能从这昂贵的纠错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后面的规划建设中放开眼量,倾力打造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宋广玉

  据《东方早报》报道,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

  这篇报道,无疑会让很多人吐槽,说当地政府瞎折腾,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会猜测后面有没有官商勾结,有没有利益输送。

  对一年财政收入不到1.8亿元的河口县来说,这样的一建一拆,代价实在是太大。不过,对于此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昂贵的纠错。如果当地能从这昂贵的纠错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后面的规划建设中放开眼量,倾力打造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错而能改,善莫大焉。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怕的不是犯错,而是知错不改、错上加错。面对已经酿成的错误,如果讳疾忌医,只能任由错误越来越大。相反,如果错而能改,不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止跌回损,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就河口的文化长廊而言,这是“当地主要领导”力主而建、被时间证明是失败的项目。面对这样的烂尾工程,任由其一直烂尾下去,不但经济上的损失会越来越多,民心上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比如,河口官方就回应,拆除文化长廊是因“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虽然河口对于民心的呼应来得有点迟,但总比一些地方明知一些项目失误仍然一意孤行来得积极一些。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河口及其他一些地方,在规划建设一些事关当地发展及民生福祉的项目时,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少点长官意志,从而少交点学费。而且,一旦发现项目有误,要敢于纠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地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规范,从制度上防止其手伸得太长,保护其免受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之害;其次,项目规划和建设,需引入专家论证和民众听证及公示机制,未经专家论证及民众听证和公示的项目,地方不得上报上级部门审批;再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地方重点项目规划和建设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项目规划和建设不跑偏。同时,对项目决策人建立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如此多管齐下,类似河口这样昂贵的纠错行为,相信会少一些。


编辑:秦人
关键词:旅游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