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海口6月21日电(记者王晓樱、魏月蘅)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21日在海口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围绕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召开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7家科研院所、文物局、博物馆等联合发布了《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宣言》。
宣言提出,推进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有利于国际间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做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省、区、市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并在考古发掘、信息互通、物探技术等方面开展互惠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据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始发于秦汉,延绵2000多年,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亚非欧地区,海上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动脉。南海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线段,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沿。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丰富,已出水的瓷器、石雕、铜钱等文物,时间涵盖南朝、宋、元、明、清时期,印证了早期文献关于西沙、南沙航路的记载,是我国古代先民到达南海诸岛的明证,反映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多样性。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厅长朱寒松在会上表示,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省区,都是争取始发段申遗,但是基于文化线路的完整性考虑,南海段是不可或缺的,所有始发段最后都必经南海。海南愿意与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兄弟省区结成“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共同体,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