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王老修的石板路
商洛新闻网讯:位于陕西东南部的商洛市山阳县宽坪镇内,有一座风景怡人的万佛山,山内分散坐落着十里沟、群子沟、万佛山、东台4个行政村,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不足两千,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大沟深。这里坐落着夹石峡、月亮洞等景点,山上一年四季花常开,山下水流峰回路转,有“山重水复”之感。但与自然风光同样著名的,是恶劣的交通形式和落后的经济条件,很多人外出打工,或是迁到山下居住。而留守在大山里的人,各个心意恬静,勤劳朴实。
当面对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路面,任谁都会皱紧眉头,稍有不慎,脚一崴可就麻烦了。两旁杂草丛生,荆棘遍野,还有时不时可能会窜出的毒蛇,就算万佛山沿途风景再好,但每行一步,都感到艰难。
当快行至万佛山村大洼组村时,眼前突然多了一道石板路,路虽不宽,却能方便人行走。沿着平坦的石路,我们走到村中一处破旧的土房外歇脚。搽搽汗、喝口水,洗去一身的疲惫。这时,一个40来岁的山中汉子向我们走来,他叫王先锋,这间旧舍是他伯父王尊德的生前故居。他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介绍伯父生前旧事。“你们刚才走过的这条石板路,一直能通到后面山头,这都是我伯父几年前,为一个电工师傅修的”。他虽然说了很多话,但唯独这句说完,却被我坚决打断。
“等等,你伯父七八十岁一个孤寡老人,为一个国家电网的农电工修了一条石板路,我没听错吧?”带着疑虑,王先锋讲述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王尊德老人从小生长在大山里,文革时期曾遭遇迫害,他一生未娶,独自居住,生活窘迫。近年来,村里的后辈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走出大山,外乡务工,他便成了孤寡老人。他一生没有下过山,一生没有见过公路。但他却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为他认识了一个抽表收费的农电工。
初次相识是1998年,当时村中各家各户都已安装电表,唯独老人坚持不装。原因很简单,一是用不上,二是没钱交费,并且谁劝都没用。这时,一个30来岁的电工知道此事后,主动找上门,和老人用心交流,让老人知道了用电可以带来的好处。至于老人对于对于电费的顾虑,这位好心的电工师傅表示自己愿意主动承担,这一承担,就是15年,直到老人去世。
此后数年,老人每次见到这个电工师傅,发现他都是穿着草鞋,背着背篓。背篓里面除了电工用的工具外,更多的是送给他的生活必需品。“这些都是你自己买的?”看着从背篓里递出来的米面油,老人一开始都不敢相信。可后来,这个电工每一次都会给他捎带东西,并查看自己的生活情况,询问自己的身体,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
从此,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电工会根据老人的需要,给他准备下次捎带的东西;老人会根据电工的下次上山时间,提前守在村口,等着电工前来抄表收费。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却因为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电工会给老人查电路、垫电费、送东西、讲故事、打扫房间,不知不觉间,电工已经成为老人活在世上的精神寄托。
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电工师傅的脸被太阳照得越来越红,老人对电工师傅的感恩之情和亏欠之心也越来越重。自知时间不多的王老人,认为自己不能再等下去,必须要尽快报答这个电工师傅。为此,他做了一个谁都想象不到的事情——为这位电工修路。
老人拿着铲子、锄头、钢钳、铁锤,托着村民用剩下的水泥,亲自搬石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凿碎凸起的石块,填满凹状的石槽,从村头百米之外开始,一直修到村后的山顶上,将近3公里的路程,铺上一条崭新的石板路。期间,有人劝过他,但他坚决说:“我不管别的路多难走,至少这段路上,我要让他走的平坦。”最终,这条石板路修成了,每当回忆起那位老人,这位电工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3年10月,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当时老人一切安好。可过了三天,突感不适,病榻前,侄儿王先锋守在身边。据他回忆,老人临死前,一直挂念着那位电工师傅,总是喊着他的名字。10天后,当这位电工再来看老人时,他手上提得食用油掉了,眼前的一个人变成了一座坟,他在坟前站了很久,沿着这条狭小、幽长的石板路继续前行。
故事听完了,休息也够了。我们认真的欣赏这间土房,外表看破旧不堪,瓦残门烂,房内却是琳琅满目,各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应有具有。一拉电线,电灯还亮了。房间没有破败太久,穿墙而过的电线清晰可见。
近年来,王老人心中所牵挂的这位电工师傅,先后获得所在单位、市、省、全国等多项级别的劳模称号。关于他的事迹,也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商洛日报》、商洛电视台等中央、行业和省市60多家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这些事情老人生前从不知情,希望到得天堂,能够看到人们这位电工的赞誉和认可。
至于这位农电工,他叫宁启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宽坪镇裙子沟人,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人们叫他“背篓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