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昔日是城区最后一片菜地,如今变身为历史文化休闲、民风民俗展示区、生态运动休闲区3大片区为主体的生态长廊
2012年10月新楼下巷的菜地。
民俗休闲区内街边休憩廊“扫天廊”。
民风民俗展示区的“清涧秋千”雕塑。
更多人希望分享发展成果
2012年当记者走进榆溪河畔城区最后一片菜地时,城关六队村民李华(化名)讲述了城关十个生产队菜地的由来。2014年6月15日,记者再次联系到李华,他说:“榆溪河畔没有可耕种的田地了,虽然村民都看到了榆溪公园建设,但对公园内具体内容却不太了解。很多村民不知道公园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6月16日14时,城关二队村民张文革正冒着烈日在滨河路边维修古城大市场的屋面。他说:“我转行了。目前这块地比较偏僻没人气,将来村里预留地块发展能让村民有固定工作就好了。”
6月16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52岁的城关二队村民张榆生,他正在昌汉界车管所考C1驾照。他说考取驾照后准备开出租车或者给人送货,“榆溪公园建设,对美化环境有好处,城内的建筑修得太密了。同时,城市建设应让更多人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2012年11月12日本报《告别城区最后的种菜人》报道中,有一组菜农在自家菜地采摘最后一茬蔬菜,挑着去古城大市场销售的照片,那位菜农就是城关二队的李师傅。6月16日,当记者来到李师傅家时,他正在休息。60岁的李师傅说:“政府在滨河路东侧给村上留有发展地块,现在却少有开发商建设。长远看,公园建成后人流增大,开发商才会有积极性。当然,如果村里搞企业那会有更好发展。”
如今榆溪公园有了大变样
63岁的崔女士已在榆林居住了20年,崔女士告诉记者,她刚到榆林时,土城墙外一眼望去都是田地。长城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到处积水。榆溪河畔既没有这么多住房,也没有小旅馆、小商店。上世纪80年代,长安路(二马路)只是羊肠小道,行人很少。除了村民种地,无人来往。“我认为菜地变公园好,环境改善了,对人的健康比较好。公园民俗展示区的设置方便了市民休闲购物。希望公园有健身器材,也有年轻人运动场所,我可以和孙子一起去玩。城市里人太多了,就应该有休闲运动场地。”
57岁的环卫工李存贵是榆阳区鱼河峁人,他说自己20多年前来榆林干活,这里都是菜地。在榆溪河边修建公园搞绿化比较方便,从现在的情况看,公园内种植的树都活了,将来这里的环境、风景都会很好。
家门口的变化每天看得见
牛晔是一名旅游业工作者,住在肤施路。6月15日,他带着两岁的孩子在榆溪公园旁散步。“公园就在我家附近,我每天都从这路过,每天都在看公园修得怎么样了,真希望它赶快修好。想必完工后整个城区环境都会因榆溪公园而改变。”
“榆溪公园从北到南贯穿,是整个城市的中轴线。作为城区最大的绿地,人们活动的空间、视野都会发生改变。我觉得它代表了榆林的一个形象,会成为新的地标。我认为摩天轮和人工湖对我最有吸引力。此外,我还希望这个公园不要完工,它应该顺着榆溪河再向南往高新区建设下去。”牛先生认为,民俗展示区对外地自驾游、出差者、商品终端销售者影响可能较大,但对城区游览作用不大。“在休闲运动区靠近游乐场一侧设置停车场非常必要,700多个停车位如果循环使用也够了。市区内目前只有镇北台、红石峡景点,公园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可玩性、参与性更高,建成后会成为新兴的旅游点。
居民刘智雄表示,肤施路附近没有什么休闲场所,榆溪公园改善了生存环境,他希望建设速度越快越好。
从2012年长安路西侧,榆溪河畔以东的菜地、垃圾堆、臭水沟,到正在建设的绿树、溪流、“镇北门封”“榆阳三拓”,不只榆溪河畔城关十个生产队村民感受着榆林城市充满活力的发展,正如牛晔所言,我们经过榆溪公园就不由得看上一眼,希望它早日建成,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