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编者按:
从远古起,羌人的祖先三苗就从江汉间流徒至青海,逐水草而居,以狩猎游牧为生;在夏代(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生活在河湟地区的居民称为西羌,仍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开始使用牛、马耕作;2013年3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加强农业科技及产业协作框架协议,杨凌科技走进了地处世界屋脊的青海海西;今天,记者带你走进海西,体会海西农业之美,折射我国唯一的农业示范区——杨凌通过农民培训,助力青海人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点点滴滴,以期让我国更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民取得杨凌的科技支持,发展现代农业。
6月4日至10日,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组织专家来到世界屋脊——青海、走进柴达木盆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传播杨凌现代农业管理技术。青海省海西州副州长孟海说:“海西将加强与杨凌的合作,依托杨凌的科教优势发展海西福牛、枸杞、设施蔬菜等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打造海西农业品牌,促进当地农牧民收入。”
福牛让海西牧民牛起来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这里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草地面积大、牧草营养丰富,加之高原特有的微生物群落,为牛的生长提供了特殊的条件基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牛羊生长的福地。然而,目前海西州牦牛、当地黄牛及其它杂种牛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肉质、饲料转化率方面,与专用肉牛品种有明显差距,制约了柴达木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海西农牧局科技人员通过杂交,结合了牦牛、优质肉牛的优点,生产出了柴达木商品牛——福牛。
如何做大做强福牛品牌,带动广大牧民增收呢?通过调研和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从国际国内肉牛发展趋势,讲解肉牛选育改良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为海西肉牛养殖拿出了解决方案;李长安教授就肉牛防疫及疾病防控与当地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及基层兽医进行了深入交流;江中良博士就当地肉牛繁育、人工受精技术及畜牧业生产生物统计方法等向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讲解与技术传授。海西州农牧局刘国顺局长介绍,海西将扶持建立一批冷藏和深加工龙头企业,采用分级分割的方法,开发如冷藏肉、冷鲜肉、牛杂、旅游即食产品等,并为精深加工提供所需的副产品原料,重点开发牛骨小分子肽、牛血SOD、牛骨盐、青稞蛋白、多肽、青稞β-葡聚糖等,促进带动产业链循环,打造海西牛产品知名品牌,让海西农牧民也牛起来。
枸杞让高原绿洲红起来
2008年至今,在“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青海“生态立省”战略下,海西州枸杞从零星种植跃进到30多万亩,成为宁夏之后全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区。这里土壤还富含钾、氮等成分,经检测,柴达木枸杞黄酮、总糖、多糖、氨基酸总量都比其他产区明显提高,枸杞干果产品先后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以及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BCS有机认证。产品远销欧美和亚洲地区,不仅有全国各地枸杞工商业者赴海西州“淘金”,在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和农产品商展现场,也活跃着海西人的身影,“柴杞”已成为海西州一张靓丽“名片”。
柴达木是枸杞原产地之一,存活的还有树龄在300年以上老树,当地发现了10多种原生枸杞,其中一种珍稀野生黑枸杞,药用价值远超其他品种。十年前,农科所枸杞试验转化基地就开始着手驯化、杂交枸杞新品种,并因地制宜探索“柴杞”标准化种植技术,形成了一系列种植标准和规范。选育成功的柴杞1号、2号以制干为主,制干比达3:1,领先其他品种;柴杞3号属水果型,皮薄、汁多、味甜,单果就重达4克。这么好的品种无疑是当地枸杞更新换代的一剂良药,但是扩繁难摆在了当地科技人员的面前:在实验室组培长势良好,但是离开实验室进入大田成活率极低,困扰着当地的枸杞扩繁。杨凌示范区科技局副局长、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主任柴小刚了解了当地的详细情况后,当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取得联系,就组织培育枸杞苗事宜,为青海海西州农科所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当地三个新枸杞品种快速发展,让高原绿洲红起来。
温室让高原果蔬香起来
在海西德令哈市新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基地,辣椒、西红柿、黄瓜长势喜人,一筐筐紫甘蓝整齐划一的放在卡车旁边整装待发,诱人的油桃在桃叶之间忽隐忽现……合作社理事长桂新立介绍,合作社打造的德令哈千棚果蔬基地,目前已投资近1.5亿元,建成各类温棚2000栋,种植了西兰花、黄瓜、芹菜、西红柿等20个品种的蔬菜和西瓜、甜瓜、草莓等19个瓜果类的品种,极大地供应和丰富了市场,对平抑当地物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建成格尔木、德令哈、乌兰、都兰4个千座以上规模化种植小区,目前全州有各类温室13150栋,投入运营的温室共10317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6万亩。2013年蔬菜产量达到5.03万吨,人均年占有量达到79公斤,自给率达到44%。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为方向,把发展设施农牧业、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引进、推广蔬菜瓜果新品种25个,蔬菜生产良种覆盖面达到90%,极大地丰富了冬季蔬菜供应种类。海西州农牧局副局长潘立清说:“通过在杨凌考察学习,引进了杨凌的大棚骨架搭建技术、自动卷帘机、高科技大棚膜,坚持强化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海西州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成数量最多的集中连片种植区,这里的温室大棚处处显现着杨凌元素同时将依托杨凌科技,全面提升综合生产效益,切实提高果蔬自给能力,让高原果蔬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