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因为汉简,丝绸之路上每一处遗址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因为汉简,丝绸之路申遗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重现丝路路线和走向
“全国出土有7万多枚汉简,其中甘肃就有6万多枚,占全国汉简出土的80%,从广义上讲,这6万多枚汉简都跟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对丝绸之路申遗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张德芳说。
从上世纪初以来,甘肃境内多次发现汉代时期的简牍,其中以悬泉汉简与居延汉简最为出名,汉简上珍贵的文字,再现了丝绸之路曾经的忙碌与繁华,弥补了史书记载的缺失。
汉朝张骞奉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丝绸之路。由于史料记载不详,之后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及走向,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谜团。
让研究者欣喜的是,在居延与悬泉汉简中,各发现了一枚《传置道里簿》,其中前者记录了长安至张掖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后者记载了武威郡仓松到敦煌郡渊泉间12个置的里程。
详细记录丝路历史
专家发现,“两枚简”连在一起,就能明确当时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从长安出发,沿泾水河道西北走,经平凉、固原绕过六盘山,在靖远过黄河,再穿过景泰和古浪到武威,经河西四郡出敦煌。这条路线是当时官员、使者和商旅的首选。
汉简中不仅有丝路具体的路线、走向和里程,还记载了沿线发生的许多生动故事。张德芳介绍,敦煌的悬泉置相当于一个驿站,或者说是政府的接待部门,路过边关的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还有西域各个国家的使者甚至国王都要在这里停留、住宿,登记。所以河西出土的汉简不仅记载了河西当地情况,也记载了西域国家和中国的往来以及丝绸之路的整个历史。
汉简也为研究河西地区的军事防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河西地区有很严密的军事设施,我们之所以能够知晓这条军事路线上每一座烽燧是由哪些官兵驻扎、叫什么名字、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的隶属关系如何,都源于我们对汉简的研究。”张德芳说,当时正是这些驻军,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丝路申遗重新启动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15日至2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大会将审议40个申遗项目,其中包括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几经波折,其中一点,就是因为史书记载的缺失,使得今人无法提供有关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及水源保障等情况。
“汉简中对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路线、停靠站、后勤供应以及水源情况等都有清楚、翔实的描述。”张德芳介绍,正是汉简的助力,一度因材料不足被暂时搁浅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又重新被启动。
丝绸之路绵延7000多公里,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走近这些珍贵的汉简,禁不住发出感叹:因为汉简,这个古道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也正因为汉简,丝绸之路申遗才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