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上面写着啥?
2014-6-17 10:04:00 来源:宝鸡日报
进入论坛
青铜器之所以贵为国宝,不仅是因为它们器形多样、纹饰精美,更重要的是,青铜器上记录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铭文,历经数千年历史洪潮的洗涤,今天看来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虽然许多青铜器上的铭文已磨损殆尽,但考古学者还是透过仅存的只言片语,为我们还原出商周时期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社会风貌。那么,出土于宝鸡的国宝上面究竟写着什么?让我们一起阅读这些铭文上的文明。
何尊
周成王的训诰录
在宝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首屈一指的无疑是现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何尊。何尊的珍贵之处,是其内底所铸的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一词,这也是“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高 38.5厘米、口径 28.9厘米、重 14.6千克,口圆体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周身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器形雄奇、纹饰华丽。
最值得称道的,是何尊内底所铸的 122字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的东都洛邑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何尊上短短 122字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的有关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时期政治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裘卫四器
土地交易的佐证
《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说,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君主。但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王权受到了很大冲击,土地私有现象已出现,并逐渐融入交易活动,这一点从出土于宝鸡的“裘卫四器”中可以得到印证。
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四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经辨认,这些青铜器是贵族裘卫所作,分别是穆王廿七年卫簋、三年卫盉、五年卫鼎、九年卫鼎,统称为“裘卫四器”。其中,三年卫盉盖内铸有铭文 132字,记述了裘卫用玉器和礼服,向矩伯换取十三田的经过;五年卫鼎腹内铸有铭文 207字,记述了邦君厉付给裘卫四田,划定地界之事;九年卫鼎腹内铸有铭文195字,记述了裘卫用车和车马饰等,换取矩伯下属颜的一块林地之事。
从这些铭文可以看出,除了穆王廿十七年卫簋外,“裘卫四器”中的其他三件青铜器的铭文,都提及了裘卫与别人交换田地的事情。这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已开始私有化,并可以在贵族之间流通转让,意味着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正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转变。
虢季子白盘
国君的作战纪念
虢季子白盘出土于清道光年间,最早为时任眉县县令徐燮所得,徐燮卸任返籍时将其带回常州。太平天国时期,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拿下常州城后,在护王府的马厩里,发现了这件青铜器。刘家人为了保密,将其埋入土中并举家出逸,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刘铭传第四代孙刘肃曾才将盘挖出献给国家。如今,虢季子白盘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文物一起,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长 137.2厘米,宽 86.5厘米,高 39.5厘米,重 215.3千克,直口、方唇,四壁各置一对衔环兽首,器口下部周饰窃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盘内底部有铭文 111字,记述了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 816年),虢国国君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胜猃狁(匈奴的先祖),杀死 500名敌人,活捉 50名俘虏,周宣王举行隆重的庆典表彰他的功绩,赏赐了马匹、斧钺、彤弓、彤矢。虢季子白专门制造此盘来纪念这件事情。
铭文通篇用韵,语言洗练、文辞优美、句式工整、字体端庄,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也是西周金文的书家法本。同时,这篇铭文中的部分句子,可与《诗经》中的《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篇所记史实相互征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虢季子白盘内底铭文拓片。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