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事件:
5月,四川省成都市在锦江区所辖4家太平洋电影院启动了“公益电影进影院”试点活动,政府以每张10元的公益采购方式,对城市低收入人群免费发放电影票。6月15日,记者从主办方成都市广电新局了解到,“公益电影进影院”活动将继续扩大范围,在5个城区和高新区全面展开试点,计划设置30个影院以方便群众就近观影。新一轮活动将不对观影群众设置任何条件,社区居民和外来工作生活的群众均纳入覆盖范围,但发放对象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相关观点
申书凤(四川省峨眉电影院线董事长):要平衡多方利益
长期以来,我国低收入人群没有养成观影的消费习惯,如何使这部分人群走进电影院是类似电影惠民活动的目的,我认为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观察、培育过程。
众所周知,10元低票价与最低票价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成都经过试点到即将全面推广,目前推进得还比较顺利。但这种惠民活动若想在全国广泛开展,则需要平衡片方、院线方以及有关部门的多方利益,从而存在一定协调上的难度。
从院线自身角度,我们愿意为了公益活动而付出相应成本,此类惠民活动,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做。但公益活动的成本投入也是要考虑绩效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比如一场公益电影放映,如果因为受众没有消费习惯或影片题材不够吸引人等原因导致上座率过低,那么这部分成本投入就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
贾旭东(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惠民不是文化供给
从传统意义上讲,电影产业化程度较为发达,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当中不太合适,因为这将会破坏市场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产业不可以承担近似的公共文化惠民职责。
文化惠民不是文化供给,只有将百姓需要的文化生活送到身边才是真正的惠民。当前,我们的电影惠民活动主体集中在农村,但城市里诸多低收入人群和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有着迫切的观影需求的,所以成都市牵头联合本地院线搞电影惠民活动是值得肯定的举措,也应该持续推广。
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惠民活动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完全免费。免费或许可以集聚人气,然而也可能对群众消费习惯造成不利影响。在影视行业这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更应该警惕这种现象的出现,超低价票、特惠票的举措同样也是文化惠民。
富海芳(浙江星光电影院线总经理):
贵在坚持
自2004年起,我们公司除了常规经营之外,就已开始陆续开展各种公益性惠民活动。做了多年的文化惠民公益活动,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贵在坚持。早年公益活动刚起步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2008年可以说是最困难的时期,遭到了诸多方面的质疑,当时我们自身也产生了要不要坚持做下去的困惑。然而让我们感动的是,后来社会各界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政府的关注和介入,使得我们度过了“寒冬”。起步之时,我们的公益活动受众不足200人,而今已经发展到了上万人。
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在刚起步的时候一定很艰难,受众群体很小,必须本着回馈社会的理念,才能坚持下去、才会有起色。二是做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就不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把类似活动打造成展现企业人文关怀的名片。
李平凡(影评人):需摆脱“单一化关注”
成都开展电影惠民活动,是一项顺应百姓需求的积极举措,然而我个人想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成都市是省会城市,当地政府和院线的积极性也足够,这就具备了搞电影惠民活动的条件。然而当前生活在三线、四线城市观众的需求该如何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差别较大,而同时院线经营压力也普遍较大,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政府和院线都有意识、有实力承担起影视惠民活动。
第二,成都市将以往针对特困群体向全体群众转变是合理的举措。在我看来,某些传统意义上的低收入人群对于观影娱乐的需求反而不是很大,而诸如学生、待业青年等这些无法承担高价电影票,看似“非贫困”,同时有着迫切观影需求的社会群体,却渴望有进电影院的机会。以我个人为例,我月收入2000元左右,但除去房租餐饮及必要生活开销之外,几乎没有钱走进电影院。因此,摆脱对特定社会群体的单一化关注,将有限的惠民活动普及到更多群众当中是关键。
(本报记者许亚群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