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县城距延安93公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也是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因此有着“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
子长县历史文化久远,据境内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六千年前先民即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全县共有历史人文资源遗址435处,其中古遗址263处。子长县人文历史资源主要以石窟、革命历史遗址最为突出。
一、繁荣的历史宗教文化
子长县宗教历史遗迹众多。其代表有距今1600余年、被誉为“第二个敦煌”的钟山石窟,以及张家岔石窟、马石寺石窟等。众多的石窟群反映了古时这一地区繁荣的宗教文化。
1、惊世绝伦的钟山石窟群:
钟山石窟群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宫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5部分。1988年1月13王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炜 钟山石窟位于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
胡啟文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古城,为中国丝
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
钟山石窟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过去世佛座为石床,佛端坐其上,足蹬含苞莲台。现在世大佛袒胸露腹,身着通肩式大衣,禅裙,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莲台下束腰须弥座的一对拖重力士非常打眼,胸肌突起,充满雄强气势和向外迸发的力量。未来世大佛,坦胸半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花瓣绽开的莲座之上。莲座下的须弥座由红、绿、黄、白、黑等多色搭配,精心描绘,台下配有吉祥神兽即须弥座束腰部所雕四尊石狮,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菩萨,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1米见方,高5米,系造窟时所留支撑顶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儒教孔子及关帝的造像,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这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它们使这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更加丰富多彩。
萧寺宫位于钟山石窟西侧80米处的钟山南麓。现存正殿、中殿。正殿有清代圆雕石刻像三尊,其正中为结跏趺座作法像的释迦牟尼佛,通高2.3米。佛两侧侍立着文殊、普贤菩萨。中殿两侧为10尊十殿阎君石刻像,壁画四大天王。
钟山石窟砖塔矗立于钟山石窟正殿顶。塔为六边形,五级,内壁镶嵌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石碣1方,塔底为石刻须弥座,通高13米。
惠善大和尚浮屠塔位于钟山石窟东250米处。塔高303米,由8块巨型石刻组成。石上刻有花卉、人物等造型。
2、造型精美的张家岔石窟
张家岔石窟位于今天安定镇西北张家岔村公路旁。石窟依山凿石洞,坐西南向东北,由两处小石窟和一个造像龛组成。一号窟,内宽2.2米,高1.85米,进深2.6米。内有高46厘米的坛基,坛基上有一佛二僧及文殊、普贤菩萨的石刻造像。二号窟有堆积物,现高1.3米,宽1.4米,进深1.2米。有一佛二菩萨雕像,两壁有12座小佛浮雕。在两窟之间,有一佛二菩萨造像龛,其造像风格系宋代石刻。
3、历史久远的马石寺石窟
马石寺石窟始建于东汉之前,兴于魏晋,盛于隋唐,位于石家湾乡马石寺村南300米处石崖上,共有2窟。主窟面积20平方米,小窟12平方米。经考察,为宋代所凿,“大明嘉靖四十五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