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用旅游更好激活文化遗产价值,积极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既是文物相关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与责任,也是旅游行业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李萌
6月14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旨在推动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文化遗产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许,任何跟文化遗产工作有关的部门与组织,都需为此投入更多的热情与努力。实践表明,在所有文化遗产表达传播方式中,旅游的表达与传播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易接近、互动性最强的一种,旅游业在激活、传承、弘扬文化遗产资源价值方面始终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用旅游更好激活文化遗产价值,积极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既是文物相关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与责任,也是旅游行业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笔者认为,通过旅游更好地激活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生命,需要着重考虑3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关于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直接关乎民族精神传承、价值根基塑造和国民身份及心理认同,说明着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它的保护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被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保护不是束之高阁、藏在深闺,不是远离百姓、秘不示人,适度利用始终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出路,面向公众是文化遗产获得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二是关于创新与破旧。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只有尊重、保护好文化遗产,才可能创造出新的文化特色,形成新的文化竞争力。实践证明,历史积淀越厚重,创新的内在动力也会更强大,以推陈出新的态度取代长期存在的破旧立新的思路成为必需。三是关于怀旧与复古。现代人“思乡恋旧”的情感表征在怀旧消费上,并不是表现为对原生态文化遗产本身的渴求,它所推崇的不是简单的复古场景,也不是节约至上主义,而是一种现代社会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熨帖、实现个性表达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的旅游表达能力。如何把文化遗产向公众开放并得到理解,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提高文化遗产的旅游表达与传播能力,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途径之一。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呈现、展示与传播,遗产旅游的规划开发、建设与推广,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种专业能力亟须培训和提高。否则,以往出现的对文化遗产资源的粗放式利用、符号式挖掘、简单化表达和低俗化开发等问题始终难以避免和克服,文化遗产价值的激活与实现会一直遭遇瓶颈。
用旅游激活文化遗产价值,是指在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尊重、适应游览参观者心理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旅游化理念与手段挖掘、展示、传播文化遗产资源蕴含的各类信息与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亲近、接触、理解文化遗产景观及相关信息,使文化遗产资源在跟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的互动交往中,展现文化魅力,获得持续生机。
在这一领域,英国文化学者贝拉·迪克斯关于文化展示与再现的相关论述值得借鉴。她把文化的展示视作文化的“可参观性”的生产,立足于可参观的新文化经济的视角,基于遗产与人的关系,提出了亲近游客的几个关键要素——对消费者友好、易接近、可被识别、可理解、可互动、具表演性且安全,指出营造会说话的空间与环境、以体验和互动以及景观的形式呈现,都是展示与阐释的有效技巧。
这提示我们,在文化遗产的旅游表达中,既要用符合当代社会心理和审美要求的文化创意,对文化遗产的意义进行准确、有趣的阐释与解说,打开文化遗产在文化、审美、科学、情感等方面对接当代人精神及情感需要的通路,又要对遗产景观、设施、场景等物质符号及环境进行体验化设计与策划,对文化遗产旅游意象进行塑造和提炼,对旅游解说等信息传播渠道做出专门的规划与提升,从而吸引游客在文化消费和游乐体验中感知、理解文化遗产的多维价值与时代魅力,在与文化遗产的互动交往中获得滋养与熏陶。
再次,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旅游市场的监管与规范。用旅游业这一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表达传播文化遗产,自然会带来产业化、市场化自身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端与缺点,需要加强公共管理尤其是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旅游市场的监管与规范来加以克服。比如,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低俗化利用、粗鄙化开发、开发性破坏,假古董、伪民俗的盛行,肆意歪曲历史、戏说传统、亵渎神圣等,在文化遗产旅游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不仅有损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还损害着公众对文化遗产的敬意、热情与亲近意愿。因此,必须通过规划控制、项目评估、市场监管、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对文化遗产旅游的价值导向、开发利用手段、管理方式等加以规范和监管,确保文化遗产的旅游表达行为符合文化遗产传播的规律与要求,满足游客在价值认同、心理归属、情感依恋等方面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