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宁德,拥有96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已被认定的传承人124名,其中不少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目前部分非遗项目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
在“6·14”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省公布了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12人上榜,其中不乏正值壮年的“70后”。正是因为他们的传承,让我市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12名传承人有老有少
涵盖6大类非遗项目
记者从名单中看到,此次被认定的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六大类非遗项目,包括畲族民歌、寿宁北路戏、霍童线狮、柘荣剪纸、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等多个闽东文化瑰宝。
“福鼎饼花工艺被专家称为最具特色的福建民间版画,可是现在传承人只有我一个了。”79岁的马树霞说。马树霞表示,此次入选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更加坚定了自己保护和推广饼花文化的信心,他打算申请建立福鼎饼花民俗馆,向学校、群众普及饼花知识,并将饼花文化与福鼎白茶文化相结合,把饼花印在茶饼上销售,不让这个福鼎独有的民间工艺销声匿迹。
新入选的传承人中,最年轻的是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传承人林陵祥,今年37岁,从事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已有二十多年,是其家族中的第七代传人。他告诉记者,福安畲族银器制作的点翠等工艺也曾经濒临失传,一度只剩下平雕等简单技艺。“近年来,正是通过重新挖掘保护、拜访老艺人,并参考北京、西藏等其它地方的银器制作工艺,与我们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开发出烧银蓝等工艺,才使得福安畲族银器制作重新发展壮大。”林陵祥说。
传统技艺类传承人居多
部分非遗项目传承堪忧
我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神话、歌谣、谚语、戏剧、音乐、舞蹈、杂技、雕刻、剪纸、灯谜等传统民间艺术,以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资源。记者从宁德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6项,而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4人,其中省级以上61名,国家级14名。
“这些传承人中,以传统技艺类居多,如银器制作、白茶工艺、柘荣剪纸、黄家蒸笼、红曲黄酒等。”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扬州介绍道,传统技艺类的项目因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能生产出适销对路工艺品或商品,在传统技艺传承、保护、提升、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这引领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以生产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
同时,也有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堪忧,如屏南四平戏、乱弹戏、平讲戏等传统戏剧的陈玉光、苏正顷、张贤读等老艺人,均已年近九旬,传承能力受限,而又少有年轻人愿意继承这些传统戏剧,主要是由于学习比较辛苦,经济效益无法体现。(记者 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