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天下邓姓,源于曼公,这几乎成为邓姓族人的共同认知。
但是,目前学界对邓国(今邓州)是不是现在的邓州,仍然存有争议。
此外,楚灭邓国之后,邓姓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全世界的,本文将为你揭开谜底。
故城之争
邓国都城 到底在哪儿
上世纪80年代,湖北的考古工作者对襄阳西北十多里的邓城村古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一些带铭文的青铜器。因此,有湖北学者认定,这里就是邓国都城。
河南社科院研究员任崇岳则认为,邓国都城在河南邓州,西汉、西晋时期从未有过异议。在他的《邓姓的来源与迁徙》一文中提到,《汉书》卷28《地理志上·南阳郡》辖36县,其中有邓县,应邵注曰:“邓国侯。”表示邓县乃邓侯故地。南郡辖18县,无邓县。《后汉书》卷32《郡国志·南阳郡》条云:“邓有鄾聚。”注云:“《左传·桓九年》,楚师围鄾。”也表明邓国在南阳郡内,而南郡词条的解释下则无邓县或邓地。
邓州市文化局邓姓研究会秘书长王春玲也认为,襄阳的考古发掘并没有搞清楚古邓城遗址的始建年代,只判断出:“至少从春秋遗址沿用到南北朝时期。”而从邓城遗址周边发掘的情况来看,遗址的上限则是春秋早期。
“学术界公认的一点是,邓国最迟在西周初年已经存在于南阳盆地南部,而襄阳的邓城遗址,上限只到春秋。”王春玲说,“因此可能存在的一个情况是,邓国晚期的都城,或许是楚灭邓国之后,安置邓国贵族的地方。”
虽然双方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双方对于邓国的疆域有比较接近的认识。邓州方面认为,邓国的南境曾到达过汉水北岸;而襄阳方面则认为,邓国的北疆“可能已到达今河南新野及邓县一带”,其参照依据则是隋初曾在穰县(今河南邓州)设立邓州。
迁徙
中原邓姓曾大举南迁
邓国被楚国灭了之后,大多数邓姓人仍安居故土,这些邓国遗民被史书称为“楚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拔邓帜,易楚帜,换了一个国君而已。然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是邓姓从邓国走向全世界的起源。
邓国所在的南阳、汉水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任崇岳介绍,在汉代由于战乱、出仕等原因,邓姓族人由邓国移居今四川、陕西、广东、江苏等地。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永嘉之乱等战争不断,百姓迁徙更是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在这些南迁的人中就有邓姓,这些邓姓人并非来自一地。
王春玲认为,在经过西晋末年的大迁徙之后,中原邓氏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而从分布上来讲,尤以南方居多。
入台及散播海外
随着邓氏族人的不断外迁,在明代以后,台湾以及更南部的南洋地区开始有了邓氏族人的记载。
据《邓国邓姓邓人》记载,台湾《邓氏族谱》里说:“台湾邓氏始祖邓显祖,明代末年由江西宜黄县经福建移居台湾。邓显祖的先祖由邓州迁徙新野,后由新野经江西、福建而迁入广东、香港,再由福建、广东等迁入台湾繁衍发展。”这也是邓氏入台的较早记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纵观迁台邓姓,其籍贯多为广东、江西、福建等地。
经过3200多年的发展,邓氏后裔如今已遍布海内外。据统计,在中国常用的3000多个姓氏中,邓姓位居第34位,总人数达650万,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西、云南、广西、福建、海南、陕西等省份。在香港、台湾两地,邓姓亦是名门望族。
还有不少邓姓人步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
郡望堂号
姓氏堂号,狭义上讲就是指某族某姓祠堂的代号或名称,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记姓氏渊源,或为纪念先祖,目的是教化族人,慎终追远,不忘先人。堂号多以地望命名,也有以先祖事迹以及传统伦理纲常的基本概念来命名。
邓姓的堂号也是如此。
如以郡望命名的有“南阳堂”、“高密堂”、“安定堂”、“平阳堂”、“南雄堂”等。
以先祖事迹命名的有“平寿堂”或称“谦恕堂”,邓姓还有以“世第堂”作为堂号的。
郡望
南阳郡:战国秦时置郡,在河南省南阳邓州,为邓姓发源地。
长沙郡:战国秦时置郡,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晋荆州刺史邓粲。
陈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陈县。此支邓氏,为晋代广州刺史邓岳之族所在。洛阳:秦置。此支邓氏,为东汉大将军邓骘。
安定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汉末武威太守邓晋生。
高密国: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南)。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
平阳郡:三国对魏国置郡,治所在平阳(今临汾西南)。此支邓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邓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