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昨日在济南揭晓,我省李康美、王芳闻、陈若星、柏峰等10位作家分获各个奖项,继前几届之后又获丰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周明连称“可喜可贺”,他说,“2012年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颁奖时,我提出了‘散文陕军’这个概念,如今两年过去了,这支队伍又增加了力量、推出了新人新作,真是令人欣慰!”
本届参评作品数量远超往届
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的颁奖大会昨日上午在济南市隆重举行,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名誉会长周明、石英、王宗仁,常务副会长红孩,顾问从维熙、吴青、陈恕、陈祖芬等出席大会,冰心先生的女儿吴青也出席了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冰心散文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并列的我国文学界散文最高奖项,该奖由中国散文学会根据名誉会长、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于2000年设立,旨在表彰和提携中青年散文作家以及对散文事业作出贡献的理论家、散文编辑等。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共设立单篇散文、散文集、散文理论和优秀作品四个奖项。
经过众评委多次筛选,最终贺捷生的《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葛水平的《河水带走两岸》、汪瑞的《当兵走阿里》等30部作品获散文集奖,陈祖芬的《陈寅恪的后世有缘人》、门瑞瑜的《海峡两岸同醉》、高桦的《或远或近的秋天》等30篇作品获单篇奖,李一鸣的《中国现代游记散文整体性研究》、张振金的《中国当代散文史》等8篇作品获散文理论奖,赵培光的《微生活》、傅敏的《泥土边的事》等28篇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主办方表示,本届冰心散文奖参评作品数量远超往届,质量也迅速提高。“这一届参评作品达到了1000多篇(部),质量也非常高,这说明散文创作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周明说。
“散文陕军”蓬勃发展
本届冰心散文奖“陕军”又获丰收,我省作家陈若星的《苍茫时刻》、王蓬的《德义里的变迁》、曹洁的《曼德拉的孩子们》获得单篇散文奖,李康美的《俯仰之间》、王芳闻的《迷茫的爱》、张培合的《微思集》获散文集奖,柏峰的《初春的抒情歌手—论杨朔的散文》、刘宁的《从优柔月光到云气苍茫—贾平凹散文论》获散文理论奖,邢小俊的《觅渡》、常晓军的《灞桥柳》获优秀作品奖。
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坚持传统风格的名家力作,也有创新写作的新秀妙笔,基本上代表了近两年陕西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平。陈若星在《苍茫时刻》中记录了自己患病住院期间的所见所想,细致入微又感人颇深,她在病床上坚持写作、工作的段落尤其真切。陈若星在获奖后告诉记者,“那段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人的死亡并不是自然生命的死亡,而是生命价值的泯灭。”《俯仰之间》共收录了李康美71篇作品,包含了作者人生不同经历中的感悟,甚至还有他站在旷野中的突发奇想,简练而睿智。《微思集》则是文化学者张培合的一本“微博合集”,每篇短短的140字,却用传统文化解读当代社会现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
追溯往届,冰心散文奖似乎格外“偏爱”陕西作家,我省作家贾平凹、吴克敬、陈长吟等都曾先后获此殊荣。而周明昨日也向记者透露,本届“陕军”不仅获奖丰收,申报作品数量更是居全国第一,“这说明‘散文陕军’近两年一直在蓬勃发展,真正成为了值得全国关注的文学现象!”周明说,“陕西老一辈散文作家作品影响很大,但在人数上稍显不足,可现在陕西有大批爱好散文创作的优秀中青年作家。创作的基数大了,出精品的机会自然就多。”作为一名陕西籍作家,周明也深感自豪,“祝愿‘散文陕军’多出新人、多出精品!”
延伸阅读
西安已成当今散文重镇
本报讯在昨日揭晓的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上,陕西作家成绩喜人。其实就在日前,两场当代散文的盛事也刚刚落幕,众多国内名家云集古城,讨论当代中国散文创作。多位外省市散文家在离开时都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陕西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大省,西安已成为当今散文的重镇之一。”
这两次研讨会分别是在蓝田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和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文写作研讨会。
第四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由陕西省散文学会发起,共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甘肃、青海、新疆、广西以及陕西的70余名散文家参加。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告诉记者,设立这个论坛的本意是想构建四川、重庆、陕西“西三角”散文圈,团结西部散文家探讨创作和理论建设。“通过这西部散文家几年的共同努力,‘西三角’散文圈已初具规模。”
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文写作研讨会由陕西省作协散文专业委员会和陕师大文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北京的散文名家韩小蕙和来自大连的著名散文理论家古耜与陕西学者、作家党怀兴、张新科、朱鸿、仵埂、和谷、穆涛、王维亚、王晓渭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议围绕“中国当代散文与陕西散文写作”展开深入探讨,探寻陕西散文在中国当代散文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会后古耜在接受采访时说,“放眼今日文坛,在全国数得上的陕西散文家就有30多位。此外,还有王巨才、周明、阎纲等一大批活跃的陕西籍学者、作家。西安,无疑已成当今的散文重镇。”
文化评弹
品味丁侃礼的书法
见侃礼写毛笔字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会儿,他在武警总队任宣传干事,我还在《粉色都市报》做编辑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投稿、我编稿,一来二往我俩成了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的“男闺蜜”。也许是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经历、同样的个性,又都喜欢舞文弄墨,又都豪爽侠义,又都喜欢臭美,又都脾气很臭,便成了“臭味相投”的铁哥们。
“吹、拉、弹、唱、打球、照相。”这是军营里宣传工作者必备的看家本领,除此之外他还能写出妙文,一手颇显功底的毛笔字更是赢人。所以写标语、写春联又成了他额外的工作。要说十几年前写的那些东西,现在看来充其量只能算作“写字”。而现在写的这些东西就不能简单地称为“写字”了,准确地说应该叫“书法”,而且是不错的书法。
细品侃礼的书法,让我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文若其人,字若其人”是我对他的作品的第一印象。赵、柳、欧、颜、二王可以称为书法史上的鼻祖。一代一代的书法家在临摹、继承和发扬他们书艺的过程中都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探索和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侃礼也是这众多探索者之一。他8岁上学,9岁学写毛笔字,算起来也近四十几个年头了而且从未中断过。后来,进部队服役又给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经济、时间的保障。由于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府农村,天资好、能吃苦、爱琢磨、不放弃使他的书艺在临池不辍的历练中,一天天地长进。尤其是他的草书,最是耐看。也许是性格使然,他的草书就像他的性格一样粗犷不羁充满着霸气。用笔以中锋为主,偶尔辅以侧锋。笔笔力到、心到,线条如刀削斧砍直透纸背。在气势上,大开大合,无拘无束。在结字上,大小不一,或平正,或斜倚,或长或短,都拿捏有度,皆随字形和心性而定。用墨老辣,浓、淡、干、湿把握得当。在章法上,错落跌宕,变幻莫测。在书风上,追求自然、率真、潇洒、张扬之个性。我想也只有侃礼这种“棱角分明,嫉恶如仇、狂放大气”之人才敢造次。
书法,是黑白的世界。书法,是线条的表现。书法,是视角和性情的传递。书品的好坏,取决于人品、修养、眼界、天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激扬文字。只有眼界开阔,才能登高望远。成功,历来都是为有心人准备的。陕西省书协会员,西安市书协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协会会员,这些耀眼的光环罩在侃礼的头上,名副其实。愿侃礼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宽,飞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