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让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 为农牧民打开新世界

2014-5-9 15:03:0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进入论坛

用智能手机免费“加油”

“赛拜奴,赛拜奴!”看到我们,牧民陶都芒来喜出望外地跑过来,“是来更新数据包吗?我们大家都盼着呢!”走进陶都芒来家200多平米的房子,里外四五间房。在客厅里的冰箱上,一个小盒子格外引人注目。

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的工作人员张树杰指着那个小盒子说:“这就是‘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的载体‘移动数字加油站’。这种小型、便携式的一体机集服务器、存储、无线WiFi为一体,配合便携式天线,辐射半径最远可达到5公里。每个数字加油站都存储有2-4T的数字资源,2T的存储器就能放入1万小时的蒙汉文精选视频,7.2万册蒙汉文电子图书等内容。”

为了让记者看得更明白,陶都芒来拿出自己的智能手机,轻点了几下,瞬间就下载了他喜欢的美国大片《2012》。张树杰说:“‘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是通过无线WiFi设备和移动数字加油站设备,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为广大基层农牧民服务。农牧民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24小时不限时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在线阅读、在线观看和离线下载学习观看都行。”

正聊着,一辆摩托车停在了陶都芒来家的后院,一个穿着蒙古袍的黑脸汉子站在一个铁杆下,一边和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机,开始下载图书、视频。听说记者来采访,他打开了话匣子,“这个信号特别好,我们这儿本来不通网络,立了这个‘铁杆杆’后,用手机、平板电脑就能下载想看的内容,蒙汉文的都有,下载好了拿回家就能离线观看。”

“平时都下载些什么?”“哎,里面东西可多了,有蒙古族歌曲,有介绍牧区养殖技术的书和视频,还有最新热点信息。不用流量,全免费的,一分钱不花。”

记者在他的手机上看到,他通过登录“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首页,可以点击导航、视频资源、图书、热点信息等栏目,按照提示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按个性需求“订阅”信息

“这个‘铁杆杆’高约9米,直径有碗口粗,铁杆上面有3个像音箱似的白色东西,既不发声,也不转动。这是大功率无线WiFi,每一个可辐射120°,3个就实现了360°无死角全覆盖,在无遮挡物的情况下,辐射距离最远可达到3公里以上,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只要有一台终端设备,在此距离内就可以访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所提供的数字资源。”内蒙古图书馆馆长、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主任李晓秋介绍。

李晓秋说:“因为自治区人文、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在偏远农村牧区,有很多区域网络不能到达,使很多农牧民不能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为此,2012年8月份开始,我们开展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并在巴林右旗、翁牛特旗、苏尼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托克托县等6个地区开展了试点,效果非常好,农牧民非常欢迎。”

试点成功后,“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工作人员和技术研发团队多次深入基层试点调研,反复研究调试,使系统越来越稳定,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移动数字加油站。在这一工程所覆盖地区,农牧民可以“订阅”信息,他们把所需数字资源内容,反映给“数字文化辅导员”,再由“数字文化辅导员”“数字文化加油员”“数字文化专管员”逐层汇总上报内蒙古分中心,分中心按照农牧民的个性需求安排资源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本人。

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在全区7个盟市、14个旗县建设了一级数字加油站15个、二级数字加油站2个、三级移动数字加油站70个,服务网络覆盖的地域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已累计服务农牧民10余万人。

“以前一到冬闲,陶都芒来每天除了召集一帮人喝大酒、玩小牌,就没别的事可做了。现在好了,自从立了这个‘铁杆杆’,他们酒喝的少了,牌也不打了,只要聚在一起就鼓捣手机,唠唠热点,研究咋养羊更好。”女主人哈森图娅的一席话惹得满屋子的人哄堂大笑。

张树杰说,自从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实施以来,偏远地区的农牧民通过了解各种信息,眼界宽了。在他们眼里,除了草原和羊群,还有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

盼“文化财富”人人可享

“能不能给我们这里也立个铁杆杆呢?天气暖和了还好些,一到冬季,我们想下载点东西,就要跑几十里路。”住在离陶都芒来家50公里以外的牧民巴彦拉着张树杰的手说,“我们这里的牧民都盼望着呢!”

张树杰告诉巴彦,现在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正在建设进程中,相信用不了多久,所有蒙古包附近都会立起这样的铁杆杆了。

李晓秋告诉记者,“目前,我区还有800万基层农牧民生活在网络覆盖面小,或者根本没有网络覆盖的数字信息盲区。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些人的文化共享问题。但是,因为经费、人力等因素的制约,这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是,这个工程得民心,老百姓喜欢,我们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现在已有了村村通、户户通,我们要创造人人通!”

国内相关专家评价“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为国家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可将这一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边疆、海疆省区全面实施推广。

李晓秋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是“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和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项目的发起和组织实施单位,他们计划今年5月下旬在包头市达茂旗召开全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现场交流会,总结和推广“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的经验。这是项目推广的好机会。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今年,自治区又将这项工程作为6大服务体系之一加以推进,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该工程已搭建的网络服务路径,整合、构建集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村牧区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农牧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达到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到人,打通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还在逐步推进,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已经因此而改变。数字生活,正在为农牧民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达古拉)


编辑:秦人
关键词:数字文化 蒙古包 手机 张树杰 数字加油站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