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听说了吗,台东那边开了一家不要钱的餐厅。”
“真的假的?”
最近,青岛市民之间相互流传着一个“免费午餐”的消息。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青岛市北区四平路的一条小巷中找到了这家免费餐厅——雨花斋。作为一家素食餐厅,这里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免费提供约100份素食午餐。
“各位家人们,现在请大家按号码排好队,依次进入就餐。”中午开饭了,雨花斋店长德瑾站在门口,将就餐的客人一个个送进餐厅,并与还在排队的老人、孩子拉家常。
“在雨花斋,没有客人和服务员的区别,来到这里就是一家人。”在和朋友聊天中,德瑾知道了“雨花斋”,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她迅速被这家餐厅吸引了,随即加盟进来。
“雨花斋”的发起人是浙江广安禅寺的前住持文全长老。2011年8月,年过八旬的文全长老拿出5万多元的积蓄筹办免费素食餐厅,在推广“拒绝杀戮、素食健康”理念的同时,帮助相对弱势的群体吃上免费又健康的饭菜。目前,雨花斋已在全国10多个城市落地。
为了雨花斋的正常运作,德瑾每天早上7点来到店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打扫卫生,为午餐作准备,然后和大家一起开始当天的学习。“雨花斋的每名志愿者都要学习《弟子规》,这不只是为了提高素养,更是为了培养恭敬心。”德瑾告诉记者。
每当有人来就餐,德瑾都会带着几名志愿者恭恭敬敬地鞠一个躬,一天下来,他们至少要鞠躬几十次,但没有人把这当成负担。
对生命的恭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尊重。很多人第一次来时,都对这种貌似形式的鞠躬嗤之以鼻,但志愿者们依然带着微笑鞠躬:“感恩吃素,感谢家人”。渐渐地,这种不屑越来越少,更多人对她们也报以同样的微笑。
现在,青岛雨花斋已经有1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每天都有15到20名志愿者为来此就餐的家人服务。他们统一着装,并给了自己一个统一的称呼——“雨花人”。
除了提供午餐,志愿者还会与等待的客人闲谈。青岛雨花斋的发起人之一戴先生告诉记者,雨花斋提倡的不仅是一种环保、绿色的素食理念,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怀着一颗恭敬心,学会感恩。戴先生自己开着公司,平时应酬很多,自从在北京看到雨花斋后,就萌生了在青岛也开一家的念头。从去年10月开始筹备,到今年3月10日正式开业,他得到了很多朋友以及爱心人士帮助,包括店面在内都来自捐助。
“现在来就餐的大多数是老人,他们当中有些人的退休工资比我的收入还要高。”戴先生笑着说,“他们并不是为了这一顿免费的饭来的,只是为了找一种家的感觉,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努力营造的。”
来雨花斋的老人大多数家住附近,很多人从自家带着菜过去,几个土豆或一篮子青菜。一块小黑板上清楚地记录着这些老人带来的物品:感谢孙金谈家人送来两大袋豆芽,感谢孙佳璐家人送来豆腐两袋……身体稍好些的老人,则会早点儿过来帮忙择菜。
谈及雨花斋,今年60岁的李秀芝老人告诉记者,平时孩子不在身边,自己做饭太麻烦,吃起来也没滋味,在这里和很多老人一起,吃饭时真正感觉像一个家了。在雨花斋,她认识了很多老人朋友,并开心地将新朋友指给记者看,“现在我也有自己的小圈子了”。
“有多少人,雨花斋中就有多少爱。”戴先生解释说,“雨花汇聚成雨水,雨水汇成江河,江河汇聚成为大海,积少成多,这是雨花的另一层含义,我们也相信这一点,相信感恩的力量。”
青岛雨花斋已经运营月余,人们在感受“雨花精神”的同时,也有不少担忧。李克俭老人给记者算了笔账:雨花斋午餐是四菜一汤,有土豆、蘑菇、芹菜、芥菜等,成本在5元左右,每天近120份,这就需要六七百元,加上水电等开支,每天差不多要800元至10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很担心雨花斋能否继续开下去。
对于这种担心,戴先生说,现阶段因为众多爱心人士的捐赠,雨花斋在经济上足以维持下去,现在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手不足——志愿者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休息的时间来雨花斋服务,很多时候,一个人要兼顾几个人的活,“我在这里已经锻炼成全能了,即能择菜下厨,也能上前服务。”戴先生穿着围裙和记者开玩笑说,今天他又客串了一把大厨。(刘超 葛凤鸽 丁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