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青铜鸿雁。
公元前202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他所开拓的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道路被德国汉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而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却要远远的早于丝绸之路。通过多年的修复和研究,陕西的文物保护专家近期在一批出土于秦始皇陵附近陪葬坑的彩绘青铜水禽身上,找到了早期文明交流的“蛛丝马迹”。
和兵马俑地位一样的青铜水禽
古人讲究“视死如生”,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也没能例外。上世纪70年代,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在其陵寝附近,发现了兵马俑坑,被认为是生前卫戍部队的象征。后来,又陆续发现了铜车马坑,铠甲坑,百戏俑坑……还原了秦始皇生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铜水禽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北侧,本世纪初被当地村民在挖坟时意外发现。考古工作者共发现青铜水禽46只,其中天鹅20只,鹤6只,鸿雁20只。
这些水禽多数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头部都朝向一条“象征性河道”的中央,另有少数水禽位于河道内。所有水禽展示的都是动态过程中的瞬间形态,天鹅或立或卧,有的在觅食,有的在休息。几只鹤嘴中含有一铜质虫状物,表现的是从水中捉得虫食后尖喙离开水面的瞬间姿态。而几件鸿雁,则呈现出曲颈鸣叫的姿态。
在考古专家眼中,这个陪葬坑应该代表了当时的皇家苑囿,里面豢养着众多的禽兽虫鸟鱼鳖,是秦始皇休闲放松的场所。
青铜铸造技术来自地中海地区
从2010年开始,考古专家邵安定所在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便承担起了部分青铜水禽修复与研究的国家项目。项目计划2015年完成,按照半年修复一件的进度,目前已经修复了26件青铜水禽。
在修复的过程中,邵安定发现这些青铜水禽采取了一些和中国传统不太一样的工艺。比如青铜水禽表面的工艺缺陷及铸造缺陷,均以铜板镶嵌法进行补缀。
“这种工艺目前在中国先秦铜器上几乎没有发现,仅在秦陵出土的铜车马上曾有发现,但在地中海地区特别流行,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青铜雕像上曾广泛使用这项工艺。”邵安定说。
那么究竟是何人使用了这些“洋技术”?2006年,秦始皇陵附近曾发现了一批来自欧洲的“洋劳工”遗骸,那么这些人是不是铸造这些青铜水禽的工匠?
邵安定表示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简单的将二者划上等号,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东西文明之前就已经有了交流,这些青铜水禽便是最好的佐证。
“西方制造青铜,起步要早于中国,一些成熟的工艺技术,首先传给了自己周边的文明,然后由它们再一点一点向东传播,最后被中国吸收借鉴。”邵安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