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昨日,周至县司竹镇阿岔村村民王安亚(右二)将自家的芹菜搬上大货车,虽然价钱不算高,但总算将地腾出来了,只要不烂在地里他就觉得万幸了 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
昨日,周至县司竹镇阿岔村,轰隆隆的农用车拉菜声和菜农们的欢歌笑语声交织在一起。在本报的报道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带着车来到村里购买芹菜,看着一车车芹菜被拉走,菜农们脸上绽开了笑容。
拉菜车来了一辆又一辆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阿岔村时,这里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装菜场景。
村口停着两辆大卡车,大卡车周围停着多辆装满芹菜的农用三轮车,菜农们把农用车上的芹菜一捆一捆转移到大卡车上。“昨天来了两家爱心企业,一家户县的,一家宝鸡的,运走了六万斤芹菜;今天上午来了一辆,拉走了六千斤;现在这两辆要买五万斤,下午4点还有一家,要十万斤……”村支书何选常提起要来购菜的爱心企业数如家珍,他说,自己这两天和菜农一样,累却高兴着,“大家昨天晚上忙到10点多,今天凌晨4点又起来到地里挑菜,大家都加班加点,给来买菜的客人把菜准备好,不能误了人家的时间。”
再也不愁芹菜卖不出去了
在忙碌装菜的人群中,记者见到了曾经采访过的菜农王安亚,他告诉记者,自己家只剩6000斤左右的芹菜了,基本卖完了,“真后悔把那些菜毁到地里了,也真没想到《华商报》影响力这么大,一天时间,就把我们头疼了半个月的问题解决了”。
菜农王革新见到记者尤为激动,他连连说:“现在我们村田间地头,都在夸赞《华商报》,如果不是你们的报道,我们这些菜农一年的辛苦就化为泡影了……”
阿岔村村民王养财家一共种了5亩芹菜,他告诉记者,今年卖不掉的芹菜让他愁白了头,没想到在《华商报》报道后,昨天一早上,他已经卖出去8000多斤芹菜,听说下午还要来人拉芹菜,他就不发愁这些剩下的菜了。
爱心人士买菜免费发放
昨日一大早,在大明宫塑钢铝型材交易批发市场做生意的高银强就带着一辆卡车来到了阿岔村,他个人购买了6000斤的芹菜,免费发放给市场的商户及工人。“看到农民芹菜滞销的报道,我很替他们着急,大忙帮不上,就尽我努力帮点小忙,只要大家都有一份心,农民兄弟就会顺利渡过难关。”
昨日上午,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5名工作人员带着两辆大卡车来到了阿岔村,他们要购买五万斤芹菜,拉到西安免费发给市民。该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文哲说:“看到《华商报》周至芹菜卖不动的报道,我们积极响应号召,购买五万斤芹菜,解菜农燃眉之急。多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华商报》‘瓜果蔬菜帮你卖’栏目,也多次积极参与,希望切实地为农民朋友解决实际问题。”
昨日下午记者了解到,拉回西安的芹菜在市民中很受欢迎,短短半天时间,这些蔬菜就被闻讯前来的市民领完了。
临潼莴笋迎来多位买主
昨日,本报A04版《临潼80多亩莴笋请你帮忙解决》一文,报道了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办油街村村民种植的莴笋滞销的事情。报道刊发后,爱心涌动,爱心企业、爱心市民纷纷向菜农伸出援手。西安一家企业负责人田先生表示,他们想去油街村拉滞销的莴笋向西安市民免费发放,一车3000斤,每天一车,计划先发放一个星期。田先生告诉记者:“可能对一个公司来说,这些钱不是太要紧,但对于菜农来说,这可是他们半年的辛苦钱,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陕西金元公司的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两天一直关注菜农蔬菜滞销的问题,5月1日看到《华商报》刊登的三原县甘蓝滞销,想购买10吨,结果菜已经卖完了,他没有买成;5月5日看到周至县芹菜滞销的情况,又打进《华商报》的热线联系,结果又晚了一步,芹菜也已经卖完了。昨天,奚先生第三次打进热线表示,想要购买10吨的莴笋,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希望能帮忙联系。
“现在正有人在菜地里看我的菜,要把这些菜全部买走,太感谢《华商报》的报道了。”昨日下午,菜农马于川在电话里激动地说道。临潼区相桥街办北刘村的村委会主任张胜利说:“今天打电话要买莴笋的人太多了,估计很快就卖完了。感谢《华商报》,感谢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本报记者毛蜜娜 实习生张莹
坚持11年 我们继续帮农民卖菜
从2003年至今,本报“瓜果蔬菜帮你卖”栏目已坚持了11年,今年,本报“帮农热线”029-88880000继续开通,帮农民来卖菜。如果你家有滞销的蔬菜,如果你是爱心企业,或是对蔬菜有需求的社区、超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为供求双方架起桥梁,让对蔬菜有需求的商家可以低价收购到蔬菜,同时解决菜农的燃眉之急。
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