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关于西城区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4-5-7 11:24:00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进入论坛

  □ 北京市西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西城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资源积淀深厚,文化、商业、旅游等特色产业正处于突破传统藩篱,走出市场低迷,实现快速发展的重大转型期。为了解决区域空间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升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13年,西城区牢牢把握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创造性地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方向上,通过分析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重要意义、现实条件等,提出了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并编制出台了《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一、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发展中,文化、商业、旅游三大产业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吸引外部消费,提高流量规模,并在彼此融合与促进中,通过外部经济资源和顾客的内化过程,从存量中挖掘增量,实现经济增长,其中文化是灵魂,商业是基础,旅游是载体。文化、商业、旅游的整体优势直接决定区域发展环境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目前,文化、商业、旅游产业发展边界逐渐模糊、彼此依赖性明显增强,融合发展成为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完善的商业服务设施和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六大要素来看,与西城区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文化、商业两个重要领域,其中,“游”和“娱”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吃”和“购”离不开商业的支撑,“住”和“行”则关系到游客从到达到离开的全部生活与活动。从都市旅游的产业特征来看,都市旅游将都市整体作为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其发展依托于都市整体的文化资源、商业资源、休闲娱乐、历史风貌及交通枢纽等资源。因此,以旅游业六要素为突破口,对文化、商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将进一步激发西城文化、商业发展的活力,增添西城旅游的魅力,为建设品牌突出、品质优良、品位高雅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展示区、国际商贸中心示范区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核心区注入新的动力。

  二、西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一)政策优势

  旅游业发展的新定位。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北京市委、市政府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情况。2009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发展旅游业的实践中,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成为各地政府的共同选择。继上海市出台《上海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三年推进计划(2013-2015)》后,北京市也正抓紧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

  (二)资源优势

  2010年6月,区划调整后,西城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50.7平方公里,文商旅资源禀赋优势更加突出。

  一是文化积淀丰厚。北京市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18片位于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34项,其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项。辖区内聚集了大量的国家和北京市级现代文化设施,包括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营业性演出场所,以首都影业集团为代表的电影放映场所,以中央芭蕾舞团为代表的文艺表演团体,以首都博物馆为代表的现代博物馆。

  二是商贸发达。西城区既有西单、宣武门外等现代商业区,也有大栅栏、天桥等传统商业区;既有特大型综合商场,也有满足不同需求的商品交易市场。目前共有批发与零售业企业7112个,住宿和餐饮企业1521个,营业面积万平方米以上综合零售企业14家,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6个,零售额超亿元的商业企业50家。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西城区A级旅游景区21个,住宿单位907家,旅行社205家,其中恭王府被评为西城区首家5A级旅游景区,中商国旅升级为5A级旅行社,实现全区旅游景区和旅行社5A级的突破。旅游咨询服务站17处,其中两家咨询站创建为市级精品咨询站。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融合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条块分割,缺乏融合发展的联合工作机制。旅游作为文商旅融合的贯穿角色,整合文化和商业资源的能力远没有体现出来。产业融合的思路和路径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是融合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存在区域空间狭窄、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拓展空间、调整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工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商旅资源与市场渠道精准对接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西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总体思路

  按照“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业融合”的原则,通过3到5年的努力,促进文化资源向特色产品的转化、一般性购物向体验式消费的转化,增强旅游、商业的文化附加值,扩大文化、商业资源的旅游开放度,切实提高旅游、商业的文明、文化传播力,全面提升旅游、商业发展的文化品质。文化旅游功能区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文化、商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打造两个以上具有良好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商旅融合的特色品牌活动,开发一批文商旅融合的综合产品,在全市率先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在文商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中,西城区政府担当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主要职能包括创建融合发展的公共环境,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塑造品牌形象等。

  1.挖掘历史文化,推动资源开放

  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放,重点开发18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古迹的旅游价值。结合中轴线申遗,全面开展中轴线西翼的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和人口疏解, 对安徽会馆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推动开发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展示,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形成具有西城特色的文化主题旅游产品。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发具有老字号文化特色的品牌商品。

  2.建设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

  落实一批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体项目,实现功能区的产业集聚。推进什刹海地区的业态调整,扩大烟袋斜街等特色街区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大栅栏地区北京坊等项目建设,形成兼具现代与传统特色的文化旅游消费中心。加快天桥演艺区天桥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北京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区。促进金融街地区资源开放,策划推出“金融文化之旅”线路。强化西单地区商业集聚优势,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发挥德胜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推进北京展览馆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发挥马连道地区茶产业优势,完善配套服务,开发茶文化主题旅游产品。

  3.加强设施利用,完善公共服务

  积极提高文商旅产业现有设施的接待和服务水平。推动文化馆、博物馆、演出场所、购物场所、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开发和推广文商旅资源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有效利用现有文商旅服务设施,建设覆盖全区的文化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整合星级酒店周边要素资源,实现演艺、购物、餐饮、旅游等信息进入三星级以上酒店,向住宿游客推介“一公里”文商旅服务圈。全面优化什刹海、大栅栏、天桥等功能区旅游标识导览系统和无障碍设施,完善休憩设施和讲解设备。

  4.开发融合产品,扩大市场规模

  加快文化资源向特色产品的转化,开发文商旅融合产品。策划推出“必吃”、“必住”、“必玩”、“必购”、“必看”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打造西城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系列。鼓励支持中低级酒店进行文化主题改造。鼓励文化创意企业设计开发景区专属旅游纪念品。发挥婚博会等特色商业优势,打造婚庆旅游产业。结合“文道”、“商道”、“绿道”建设,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大力推介梅兰芳大剧院等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演出场所,增强梨园剧场等旅游驻场演出的市场吸引力。支持报国寺、琉璃厂古玩艺术品市场提升,打造文化艺术品国际交流和交易平台。推动一批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设立旅游开放日。

  5.打造品牌活动,激发节庆活力

  着力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旅游带动力的城市旅游文化活动。办好厂甸庙会、什刹海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努力将其办成北京一流的文化旅游活动。挖掘西单时尚年会等商务文化活动的旅游价值。组织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活动,提升历代帝王庙等传统祈福活动品质。积极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地方文化旅游节庆扶持目录。加大节庆活动的宣传推广。

  6.加大营销力度,宣传区域形象

  搭建宣传营销平台,全方位构建区域形象推广体系。依托国内外友好市区,文商旅推广机构,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宣传推介西城特色文商旅融合产品。利用《缤纷西城》、北京西城官方网站和微博等区内宣传资源,开设区域形象宣传栏目和频道。推出汇集文商旅资源的旅游导览图、导览手册,设立文化、旅游票务联合销售点。

  7.加强人才建设,提高行业素质

  制定西城区文商旅人才发展计划,重点建设活动策划队伍、新闻宣传队伍、文商旅服务志愿者队伍。健全人才培训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加强文商旅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三)保障措施

  1.建立融合发展共促机制

  充分发挥区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的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定期协商、日常联络、重大项目调度等形式,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2.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研究落实鼓励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的引导措施。利用市区相关政策资金,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文化旅游演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文商旅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文商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旅游和文化企业及相关产业项目加大融资支持,支持文商旅企业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

  3.建立监测评价机制

  设立科学的统计指标系统,建立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监测体系,形成发展质量和规模效益评价机制。建设“西城文商旅服务诚信系统”,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编辑:秦人
关键词:西城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