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近年来,陕西人民出版社集聚学科资源,培育精良编辑队伍,加强经营管理,打造出《十三经辞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陕甘宁边区史纲》、《延安缔造》等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系列成果和荣誉都离不开国家出版基金对该社的资助。获批国家出版基金对出版工作有什么意义?该社又是如何管理使用好基金?对此,我们特别采访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
记者:获批国家出版基金对图书出版工作有什么意义?贵社如何管理使用该项基金?
惠西平:国家出版基金对我社的精品出版、重大项目出版支持力度很大,用好出版基金,多出精品图书,是我们一直坚持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项目进度跟踪管理措施》、《项目质量跟踪管理措施》,确保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进一步落实《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项目资金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廉政监督管理责任书》,确保国家出版基金每一分钱都花在项目上。在质量保障和机制保障方面,进一步开拓创新,重点抓好以下两点:一是项目质量。从源头抓起,要求作者一定是该项目研究领域的一流权威,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项目成稿一定是一流作品。二是项目负责人制。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打破以往以编辑部为主的运作机制,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要求,在全社范围内挑选优秀编辑、校对和优秀装帧设计人员,并配备专门的印制管理人员,组成项目团队,从人员配备上给项目的内容质量、装帧质量、印制质量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记者:贵社在国家基金项目出版方面有哪些经验?
惠西平:国家出版基金自实施以来,我社已经成功入选八个项目。我们的一点经验就是早作准备,前期工作一定要做扎实,不能临时抱佛脚,瞎拼凑。从选题开始,我们就早作储备,一旦确定下来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就狠抓落实,要有一流作者和一流作品。像我们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陕甘宁边区史纲》都是几年前就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准备很充分。还有一点就是要有特色,做到人无我有。我们特别注重陕西元素的挖掘,充分利用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文化底蕴,抓特色资源,策划优势项目。如“红色延安”系列选题,像《陕甘宁边区史纲》、《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延安缔造》、《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就显示了这方面的优势。再有一点就是一旦立项,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我们对立项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从质量保障到资金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措施,这些办法和措施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最后,就是从选题策划到项目申报到编辑加工,我们锻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和善打硬仗的编辑队伍。编辑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引领和传帮带,一批年轻编辑也迅速成长起来。另外,国家出版基金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要求严格,这对我们全社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今年贵社有哪些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惠西平:2014年度我社有两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分别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和《中国百年文化思潮》。
《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由《西北革命根据地史》、《西北革命根据地口述回忆录》、《西北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精编》三部分组成,系统反映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并对西北革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做了全新的阐述。同时,丛书将珍贵的文献史料和生动感人的口述回忆资料整理精编,互补性极强,因此该丛书既体现了研究价值,也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中国百年文化思潮》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辛亥革命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大主流文化思潮,即文化自由思潮、文化保守思潮以及文化激进思潮进行全方位的历史研究。全书既力求系统展现每种思潮的独立发展演变的线索,又力求挖掘每个时代三种文化思潮的彼此交锋,点面结合,横纵结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