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历经85年历史的三足紫铜铜鼎 申冉 摄
铜鼎多年来一直在孙中山先生陵寝前的墓道上伫立 申冉 摄
依然清晰可见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申冉 摄
“历经侵华日军的战火、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29日,南京中山陵为了今年孙中山先生奉安85周年的纪念日,特意重修了1929年孙中山奉安大典上的一对仿古铜鼎,让其再复当年的神采。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闻慧斌介绍: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在中山陵隆重举行。全国各地都捐献了纪念物品,“这些物品有的当时就陈列在了陵寝墓道的392级台阶之间的平台上。其中在第六层平台,左右陈列着一对巨大的仿古铜鼎,上面刻有‘奉安大典’四个篆字。这对紫铜铸造的铜鼎当时由上海特别市政府捐献。”
当天,在中山陵孙中山先生陵寝前,记者看到这对三足铜鼎,低调的伫立在陵墓前“凝望”前方。经历了85年的历史风霜,它们依旧显得庄重肃穆,“身体”上的伤痕累累告诉人们它们经历过的中华跌宕起伏。
“在日军侵占南京时,用钢弹击穿西侧一只(铜鼎)。留下了两个很大的弹孔。据了解,在抗战胜利后,曾在这座铜鼎旁竖有一块说明牌,警示后人不要忘记日本侵略中国的这段历史。”闻慧斌告诉记者,而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为避免铜鼎遭到破坏,中山陵园管理处将铜鼎放置木工房妥为保管,文革结束后,又放回原位。
“从此之后,两个铜鼎一直放在原位向公众展示,经过30多年的风吹雨打,它们的三个足均有裂缝,北面的鼎足错位50毫米,西面的鼎足一圈基本裂开,只有40毫米的联结部。”闻慧斌介绍,为此,今年中山陵园管理局经专家多方论证后,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对铜鼎进行了抢救性修复,焊接后,对焊接部位进行化学作色处理,使焊接部位的颜色与铜鼎整体颜色保持一致。目前铜鼎已全部修好,且鼎足已完全复位。
对于85周年奉安纪念的几项重要纪念活动,孙中山纪念馆的任青馆长介绍:该馆将从6月1日起在中山书院内展出民国前期重要历史人物、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古应芬先生的文献史料,“此外,还有成书于1933年10月的《总理陵园小志》也在今年正式出版发行,全书近4万字,介绍了中山陵园的往昔历史和建园种种,是非常稀有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