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你知道自己孩子和谁交往最多?当孩子闹情绪时常常会采取什么方式发泄?你是否清楚孩子的压力有多大?记者昨日获悉,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对10所中小学300名孩子开展了一项心理健康专项调查,当下孩子因为学习、升学等压力,成为一个“高压”群体,而面对压力时,孩子情绪稳定能力、情绪发泄方式不同,好友的多少与倾诉对象的选择都因年龄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情感、攀比、亲情、人际五方面。
交往能力 越到高中“独行侠”越多
孩子除了父母家人,能够交往最多的就是同学,一般以同班同学为主,拥有好朋友的多少取决于其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好朋友多的孩子一般积极、乐观、宽容,善于沟通和处理矛盾问题,化解心理压力也较容易。知心好朋友少的同学往往在性格和交际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上有所不足。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没有一个好朋友”占5%;有1-2个的占29%,这类学生因好友有限,相互依赖性较强,一旦与好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心理压力就会增加,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调查显示,初中生比小学生的交往能力要强一些。随着年龄增长,越到高中,青少年中的“独行侠”增多,高中生比小学和初中生没有好友的比例要高3.3和5.8个百分点。
情绪表现 高中生情绪最不稳定
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共处时间较长,与同学、室友等时有矛盾发生。当与同学发生误解、争端和矛盾时,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从对情绪的控制看,26%的学生“感觉情绪稳定,自己能够控制情绪”;61%的学生认为“自己控制能力一般,有时容易冲动发火”;13%的学生表明“易冲动,会将事态扩大,甚至恶化”。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情绪“有一定控制能力,时而发火”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情绪处于“能控制”和“易波动”的两个极端的比重有较大区别。初中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要高于小学生;高中生的情绪是最不稳定,也是最容易冲动的阶段。
发泄方式 三成多学生愿找人倾诉
调查显示,青少年情绪不好时,主要通过六个渠道发泄。一是6.3%的学生有故意损坏东西的行为,这种行为容易养成其长大后难以抑制的破坏欲望。二是12%的学生有随意花钱消费的行为,满足自己一时需求,通过非理性购物弥补自己被压抑的“心灵”,这多以那些手头零用钱多,且缺乏家长监管的学生。三是14.3%的学生不仅不会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还会通过与人吵架,将不良情绪传染他人。四是25.6%的学生表现为委屈哭泣等行为,通过眼泪排解心中不良情绪和委屈。五是59.3%的学生呈现出不哭、不闹、不说话的乖模样,将不良情绪隐藏在心里。六是35.6%的学生愿意找人倾诉,通过倾诉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疏导渠道。
学习压力 每周补课人均花费5.2小时
调查显示,西安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五方面,即:学习压力、情感压力、攀比压力、亲情关系、人际关系。
调查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84.7%的学生认为“学习有压力”。学习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学校,还来源于校外的各类培训班。调查显示,只有18.3%的学生目前“没有上培训班或请家教辅导”。而高中生除了学校的课程外均上了课外补习班。在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中,除了紧张的校内正常学习外,平均每周课外补课需花费5.2个小时。
攀比压力 孩子间好攀比衣着穿戴
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对消费水平逐渐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私下也会对同学间的家庭生活水平高低做出比较。同学们的衣着穿戴、使用的文具、手机都会进行对比,而父母对其的物质生活满足程度、家庭拥有的财产多少无形中会对一部分同学因攀比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表示“有这种压力”,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压力分别占13%、8%和18%。
亲情关系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学习、生活等很多事务的监护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青少年期会形成一定的逆反心理,期间,许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就会日趋紧张,“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带来了一定的沟通和理解压力,这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必然过程,调查显示,认为“亲情关系有压力的”占34.6%。
人际关系 不会处理和同学关系超三成
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是一个小型的交际圈,同学间在交往中学习着如何去应对集体生活、应对同学关系。调查显示,“感觉到同学间因矛盾、争端,不会处理友谊和同学关系的”占34.6%,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生分别占37%、41%和42%。
建议 未来合理定位成长顺其自然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孩子能考上好大学,有个好职业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是青少年好学上进的目标。但不是每个青少年都能成为 CEO、白领和成功人士。合理定位未来,成长顺其自然,只有心理健康,无论就职哪类岗位、从事哪类职业,都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建议理性追求目标、丰富德育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合理释放压力,同时,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社会和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