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核心提示:自从《爸爸去哪儿》火了之后,以萌娃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大量涌现。越来越多有才艺的孩子进入到观众的视线中,天真可爱,卖萌耍宝的孩子们虽然年纪小,舞台经验却很丰富,面对评委们的提问也能应对自如。这样的小选手在得到观众赞叹之余,也引起不少人的忧虑——
现象:综艺节目频现各路小童星
近日,各大综艺节目频现小选手。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中出现了一位极为励志的“小神童”——年仅11岁的杜兆泽川。他从4岁就开始自学英语,并且一直坚持至今。他在嘉峪关长城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做志愿者免费翻译并导游,已经做了8年。最终被导师林志颖收入麾下。在东方卫视《笑傲江湖》节目中,五龙、高卫钧两位6岁小相声演员一亮相就颇引人注目,他们的一招一式极有相声演员的范儿。融合了快板、包袱的相声,令冯小刚竖起大拇指。《笑傲江湖》中,还有一个“小话痨”章馨月,她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从小爱听《百家讲坛》,不仅模仿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名家说了一大段历史脱口秀,还以李白、武则天等历史人物来比喻四位观察员,一时语“惊”四座。《出彩中国人》中的“小舞帝”张峻豪、“东北邓波儿”曲隽希、《超级演说家》中9岁“演讲帝”杨心龙、《妈妈咪呀》中,33岁年轻妈妈王晓带着5岁的儿子劲歌热舞……一时间,各路童星在综艺节目中频频亮相。
焦点:未成年人该不该成为电视消费的对象
《爸爸去哪儿》让部分家长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商机”,积极带孩子参加各类节目,以求成名。将小孩送到舞台上表演是否合适?电视节目的包装是否会扭曲孩子们的天性?对此,《笑傲江湖》项目总监施嘉宁表示,“舞台上的孩子虽然是在进行表演,但实际上还是在模仿别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顺应了孩子的模仿天性,将孩子碎片化模仿的能力进行整合、编排,使其具有逻辑性与戏剧感,令其更加容易为观众所接受”。《萌主驾到》是江苏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选拔3到6岁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卖萌的节目。但在实际选拔过程中,节目组编导却看到了很多“程式化”的孩子。制片人王美桥说,为了去“综艺化”,编导不得不花很大精力与孩子沟通,尽量去掉家长教的、程式化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天性。
不少家长以“能够让孩子得到锻炼为由”来参加娱乐节目,不过节目播出后的舆论效应却是不可控的。据悉,参加综艺节目的录制很辛苦,通常从下午一两点直至次日凌晨一两点钟。这对成年人都是一种煎熬,何况孩子。因此,有人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应该回归校园单纯生活。也有人担忧,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会失去接受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的心思。
专家声音:谨慎对待未成年人选秀活动
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电视节目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能够让孩子得到锻炼。但是频繁的让孩子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可以暴露出家长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急于求成的社会问题。虽然综艺节目允许低龄化存在,但不应被倡导。当前社会急于变革,浮躁的社会心态使得试图通过电视节目走向成功的人越来越多。电视台也由此看到商机,更加热衷于办节目,这种过度泛滥的儿童综艺节目对社会产生不良导向,反映出整个社会渴望一夜成名的畸形心态。艺术道路上一夜成名的毕竟是少数,所以,社会应该鼓励大家脚踏实地地走向成功。
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小孩儿上综艺节目本来是为了锻炼,没有功利性,但是有些家长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让孩子频繁“征战”综艺场,使得他们多少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爸爸去哪儿》五位小童星的相继走红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一些家长。还有一些电视节目利用儿童的“萌”作为卖点和营销手段,完全把电视当做商品,就为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成为“童星”绝非易事。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硬要他去学习,那只能是拔苗助长,不但很难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某艺术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具备一定的学习优势,要想取得成功,后天扎实系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急着让孩子上电视屏幕的家长们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更应冷静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编后:虽然娱乐节目已经成为当下的流行风潮,但是在“娱乐至上”的理念下,家长和孩子应保持清醒的思维。国外对未成年人上电视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但是目前国内还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未成年人上电视。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把握好孩子上节目的度,上电视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经历,适当地让他们在舞台上锻炼自己是可以的,但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