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一座山寨版的埃及狮身人面像近日亮相河北石家庄,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埃及文物部门主席阿里表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建造复制品,都侵犯了文物所在国主权,埃及方面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投诉。石家庄“狮身人面像”所属文化创意园区工作人员则表示,雕像是方便以后拍影视剧,并非恶意山寨埃及建筑。(西安晚报2014年5月26日9版)
就像埃及文物部门指出的那样,中国也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缔约国,不仅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定,也有维护公约不被破坏的权利,也因此,相信这一事件会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不过,撇开这一桩纷纷扰扰的山寨建筑事件,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到“山寨现象”背后的“山寨思维”。换言之,若想祛除国内很多地方肆无忌惮的“山寨建筑”,必先祛除百无禁忌的“山寨思维”。
政府办公楼高仿“白宫”,大学校园建筑模仿“哥特式”建筑,还有山寨“天安门”,一个有名的村子居然把全世界的著名标志性建筑悉数仿制,还说这是在开阔视野,村民不出村即可遍览世界风物云云。类似的做法,这些年来层出不穷,且每每被视为见怪不怪的寻常事,很少有人检讨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侵权事宜。说来,这也算是当下中国城建过程中的奇闻怪事。
客观而言,“拿来”一些有名的建筑,或者说,在建筑设计中糅入一些别家的因子,并非完全是坏事,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确实有新奇、好玩的特殊效果。然而,这样的做法必须建立在建筑权属方许可、有益于建筑文化提升的前提之上,不然,即是赤裸裸的抄袭,并不可取。
这样做的危害还在于,其一,一味照搬照抄别家的建筑,必然会断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质,使得国内的建筑成为拙劣的“异国风情”复制品,不仅不可能引来真正的异国风情,也会将自身的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建筑并不是孤立于环境的单一物体,而应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过于生硬的介入,往往会破坏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可能产生新的文化。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其二,基于利益之上的仿制,更是一种危险的游戏。不仅时时会面临着被仿制者的权利诉求,也不可能真正带来可持续的利益。这一点,从一些地方的“世界建筑微缩景观”遇冷,即可见一斑。随着国人的视野逐渐开阔,假东西的市场注定会越来越逼仄。民众不会对那些拙劣的仿制品买账,也会从心底一点点滋生抵制类似侵权行为的种子。
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的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千城一面”的乏味景观?根源即在于山寨思维的盛行,以及由此导致的山寨建筑遍地。
说到底,山寨成瘾的城市建筑,实际上折射的是一些地方官员、建筑师想象力的贫乏乃至枯竭。凡事只想走捷径,而不愿意搞一些真正的文化创意,还以为这样的东西会吸引人。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将其作为有关各方大力推举的做法,这样的“山寨心理”早就应该矫正了。若听任“山寨”建筑盛行,不仅传统的建筑文化会消失,也不可能真正建设起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城市和建筑。(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