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金瓶梅》或来源于严嵩强夺《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2014-5-21 17:06:00  来源:法制晚报          2014年05月21日16:17    字号:T  进入论坛
    何以《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画”,充满扑朔迷离的谜题?她自问世以来,历经改朝换代,却神奇地躲过烽火人祸,辗转成为北京故宫至宝,甚至被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在其最新著作,《金瓶梅》或来源于严嵩强夺《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何以《清明上河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画”,充满扑朔迷离的谜题?她自问世以来,历经改朝换代,却神奇地躲过烽火人祸,辗转成为北京故宫至宝,甚至被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在其最新著作《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中,诉说了鲜为人知的名画流转故事。

开封的发展和水运的关系难割难舍,可以说是水运促进了开封的繁荣。不用多说,主角就是汴河。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是清明节或是虹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个人认为汴河才是主题。

画中的汴河和河岸边的景致,占了整体面积的三成。

如果没有汴河,虹桥、船舶、街道的繁华景致就不会存在。汴河是开封的主要河流,同时也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主要河流。

北宋徽宗时代后期的开封地图开封并无天然的要塞,不像长安有个函谷关守护着。开封在平缓的黄河平原上,位于自然天成的地点。自古以来,“防御”就是都市最重要的功能。唐代的都市商业发达,首都偏好选在交通便利的地点,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汴河流经开封,另外还有三条河流交汇,水运位置极佳。

《清明上河图》如果是描绘清明时节的热闹景象,其实焦点不在人群或商店,而是经过漫长冬季,终于航行在汴河上的各种船舶。《清明上河图》正充分展现了汴河水运所建立的经济发展样貌。

2001年秋天,我造访了开封。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舞台,不能不去看看。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时代,迄今在开封仍留存的建筑物仅有两处。一个是“铁塔”,一个是“繁塔”。两个都是瘦长高塔形的建筑。

根据开封博物馆的调查,北宋的“开封”被洪水淹没,到了明代建成“汴梁”。而这个“汴梁”又被洪水淹没,建成今日的“开封”。探勘调查发现这里有多层结构的都市遗址。其中,都市规模范围最大的就是北宋。《清明上河图》的记忆全都沉睡在开封的地底下。

有个地方重新呈现了《清明上河图》的世界。那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市区的北边。买了门票进去,拿到一份简介,简介上写着“一千年前,张择端把现实世界带入画卷中,过了一千年后,开封再次把画卷呈现到现实的世界”。这里的实际景物虽不如预期,但这个清明上河园相当忠实地试图呈现名画的世界。穿过大门,迎面就是巨大的男性雕像,两手捧着画卷,对着来访的宾客微笑,这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的雕像。历史上对于张择端的容貌,当然没有任何记录。主题公园的职员表示,树立这个巨大的张择端雕像,是为了呈现张择端将《清明上河图》献给皇帝的样子,也意味着将画献给到访主题公园的人们。

与历史上其他留下著名作品的知名中国画家相较,张择端显得默默无名,但在后世却造了一个如此巨大的立像,成为受人尊敬的对象,这是他本人做梦也没想到的吧。

主题公园的内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忠实再现《清明上河图》的世界,另一部分是游乐设施,基本上与《清明上河图》无关。

再现的部分,忠实呈现虹桥及繁华市街,看得出来花了不少功夫。转了一圈,可以大致了解原来当时的风景是长这样子啊,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地方。《清明上河图》是用“神的观点”来俯瞰在地面上生活的人们及风景,很难体会到细节。

再现的工作,补充了这个不足,同时呈现出趣味性。游乐设施方面,除了滑水、游船以外,还造了一个人工池。每晚在这个人工池上演“大宋·东京梦华”水舞秀。无论如何,从一幅画可以衍生出一座主题公园,也只有《清明上河图》做得到。如果是宋代的山水画,就绝对不可能——玄幽的山上,有个民家——这种风情只有爱好隐居生活的退隐人士才可能欣赏领会。

历经悠久年代依然禁得起欣赏玩味的绘画,这就是《清明上河图》。

《金瓶梅》来源于严嵩强夺《清明上河图》?

这一段比较像是故事,没有百分之百的可信度,也还有其他的版本。

由于严嵩对《清明上河图》的执著,促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金瓶梅》的诞生。

依据中国文化史学者中野美代子的说法,故事是这样的:王忬其实手中握有《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严嵩强要王忬给他,所以王忬制作了仿本,正要呈给严嵩时,被大文豪唐荆川看穿,严嵩大怒便杀死王忬。王忬的儿子王世贞也是有名的文人,为了复仇,锁定唐荆川。

王世贞知道唐荆川读书有个习惯,会用手指蘸口水翻页。他花了三年写出《金瓶梅》,并在每一页上涂上毒药。

王世贞派人盯梢,趁唐荆川出门的时间,故意在街角大肆宣传,让他买下《金瓶梅》。他在车上看到忘我,车子抵达家门时已经中毒身亡。这个故事还有其他不同的版本,如果要一一介绍可能没完没了。

依据历史的考证,现在没有人认为王世贞是《金瓶梅》的作者。但是王世贞怨恨严嵩杀害自己的父亲,确是事实,在王世贞的著作中有着不少言辞批判严嵩。

无论如何,因为争夺《清明上河图》而产生的怨恨,甚至有《金瓶梅》的这段故事,极有意思。这两部作品类别完全不同,却都广为普罗大众所知。

同样有趣的是,描写北宋时代民众起义的《水浒传》,后来又衍生出《金瓶梅》。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在梁山泊揭竿起义的英雄之一。潘金莲嫁给武松的哥哥,却与西门庆通奸因而被杀。《金瓶梅》设定的故事背景是潘金莲没有被杀,和西门庆同居,并牵涉到其他女性,在一个大宅院里每天过着欲望横流的日子。

《水浒传》反映的是《清明上河图》主题——开封城市的繁华背后,民众苦于官僚腐败及重税的压力,描写英雄好汉们揭竿起义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据说是南宋时期写出的《水浒传》与《清明上河图》足以相提并论,它们分别代表了以北宋末期为时代舞台的表里,可说是艺术文化作品的双胞胎。而从《水浒传》衍生出来的《金瓶梅》,在作品诞生的流传故事中还隐藏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爱怨情仇……

能延伸出如此有意思的传奇故事,也是《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之一。

宋徽宗并不喜欢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实施文治主义的北宋,在“风流天子”宋徽宗时达到巅峰。中国历史上诸多皇帝当中,他在艺术方面的才华独霸群雄。

北宋的艺术学院称为“翰林院”,徽宗仍不满意,他开设了学堂教授绘画,自己也曾担任考试官。徽宗每十天就带着宫中收藏的书画,训练学生的鉴赏力,自己出考题来测验学生,投注热情之高,远超过正常皇帝的范围,政治的事务也不怎么管。在徽宗时代,《清明上河图》象征的是富饶消费文化的花朵绽放,另一面则是百姓生活清苦,尤其是郁积了对于贪官污吏的不满。

虽然如此,徽宗对于艺术的贡献相当大。

在北宋灭亡的七年之前,也就是在1120年,徽宗下令编纂《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编纂书画目录。

依照《清明上河图》题跋所述,这幅画卷是呈给徽宗的作品,卷首有着徽宗用瘦金体所写“清明上河图”五字标题,可却没有收录在宫廷制作的收藏目录里,原因是什么?

有一种猜测是徽宗并不喜欢《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然而,既然徽宗写了五字标题,应该是喜欢才会写,放进目录也很自然才对啊。

另一个可能性是政治上的理由,故意把张择端的作品排除在外。

书谱中,并未纳入苏轼、黄庭坚、司马光等当代的一流书法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苏轼等人属于“旧党”,而当权者是蔡京、王安石的“新党”。

新党王安石等人和旧党司马光等人之间彼此对立,即使在王安石退场之后,两派的斗争依旧十分激烈。

但是这个说法不太具说服力。张择端虽然获得官职成为派系中的一人,但是他的官位没有重要到需要刻意把他的作品排除在外。官方没有记录,意味着张择端不过是个纯粹的职业画家,新党没有必要对付一个职业画家。

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清明上河图》画的可能不是北宋时代。认定该画属于北宋时代的依据,是金人张著在跋文上写着呈给徽宗。但在北宋的官方记录中并没有记载,跋文不是官方的文书,拥有者很可能依当时的心情写下了不正确的资讯。

北宋开封的样貌,大致可以从《东京梦华录》中得到佐证。画风接近宋代的画作,但如果说是南宋时代画的,或是活到金代的北宋画家所画,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这些疑点我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但在当时北宋宫廷的画坛权威下,像《清明上河图》这样描绘社会风俗的作品绝非主流,这是我很容易想象得到的事情。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属于“死后获得好评”的诸多画家和名画之一。

开封的繁华至北宋到达顶点,徽宗事实上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在此画上了休止符。

1127年3月金人包围开封,北宋投降。金人命令继承徽宗的钦宗退位,将徽宗、钦宗、皇后、皇太子、皇族等三千人带至北方。连官员、侍女、工匠、艺术家、演员等所有民间的专业人士和奴隶也都带走。不只是带走人,还带走了皇帝的座车、仪式用的服装器皿、青铜礼器等。徽宗一生搜集的书画宝物用了两千五百辆车子运到金的京城。

依照通说,《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期画的,应该也在这批运送行李当中。张择端作为优异的画家,可能也一起被带去,或者逃到南宋。今天的我们,无从得知真相。

带到金的许多名作,有些后来被卖掉并消失于民间。《宣和画谱》收录的作品超过六千件,目前可以确认还存在的不到当初的百分之一。

徽宗是亡国的皇帝,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他被形容成无能的人物。只能说徽宗志在艺术,不在政治。不应只针对徽宗个人,应该说在这个皇帝领导下的北宋王朝,其实是这个时代所造就出来的整体氛围。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清明上河图》才得以诞生。

《清明上河图》上到处可见餐厅或是小酒馆摆排桌椅的风光,中国一直到三国时代,生活模式还是以坐在地板上为主,坐椅子是到了唐代逐渐普及,宋代才完全演变进入坐椅子的时代,《清明上河图》也反映出家具史的珍贵资料。

那么,各家餐馆的桌上究竟放了什么餐点料理呢?

前面提过,我曾与卓悟谈话,他告诉我“《清明上河图》上有很多餐饮店登场,但是桌子上几乎没有餐点”。

的确如此。《清明上河图》上,有人在谈天说笑,也有一个人坐着的,桌上几乎没有餐点这类的东西。但是在餐厅,应该不会只坐着而不点餐。张择端是故意不画餐点,或是有其他理由呢?

既然《清明上河图》上看不到关键的料理,那就只能依靠《东京梦华录》。根据该书,当时有丰盛的下酒菜,称为“下酒”。

其中汤类很受欢迎。虾、鸡、腰子等羹汤,意思是比较浓稠的汤,也有一道菜叫“百羹汤”,这类的羹汤也会加面进去。

在中国称为“汤”,这是比较晚近的说法。台湾还有“羹”的说法,像“花枝羹”、“蛇羹”、“赤肉羹”。现在中文的用法上,“羹”是指比较浓稠的汤,其他的都称“汤”。

我造访开封时,也发现卖汤的店很多,到处都可以看到“牛肉汤”、“羊肉汤”。进入巷子里,就可以发现好吃的羊肉汤店。出租车司机说,开封人喜欢喝汤,习惯肚子饿就喝点汤。虽然无法断言,但直觉上认为这就是继承了《清明上河图》时代以来的喝汤文化。

《清明上河图》也提供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话题。前面提到的“正店”,取得特权可以卖酒。

北宋时期,酒的专卖事业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不直接经手酒类的买卖,正店就是所谓的批发,此外市区内有两万家“脚店”,加上小型的餐馆作为买卖网络的末端。

当时喝的是酿造酒,还没有蒸馏酒也就是所谓的“烧酒”。造酒的蒸馏技术是在阿拉伯成熟运用,约莫十一、十二世纪时传到欧洲,大约在元代传到中国。日本“烧酎”这个词就是源自于“烧酒”。

基本上,当时的酒在北方是用小麦加麹,南方是用米。依据史书记载,它的味道混合着药草,有点像是带杂味的日本酒,也有加入柑橘、葡萄、梅子的水果酒或药酒。《清明上河图》“孙羊正店”的后院,可以看到酒瓶堆积如山。

说完酒,话题自然就转到茶。

有人说,茶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英国红茶或是日本茶的原产地都是中国,甚至可说茶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传说神农氏在山野遍尝百草,如果中毒就用茶来解毒,这好像也和中药的起源有关。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喝茶的风气更为兴盛。在开封,每隔数十米就有茶馆,《清明上河图》中的茶馆也令人印象深刻。

现在我们体验“可以吃的茶”有“擂茶”。在台湾客家文化兴盛的高雄美浓就可以喝到这种独特茶饮。我喝过好几次擂茶,很像汤的味道,与其说是喝茶,不如说比较像是茶泡饭。《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屋擂茶是客家传统的喝茶方法,其由来不详。不过在宋代文献中,的确记载着将茶叶和芝麻磨碎后煮了来喝的方法。


编辑:秦人
关键词:金瓶梅  严嵩 清明上河图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