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山寨老腔悄然兴起 陕西华阴老腔面临无奈与危机

2014-5-19 15:46:00  来源: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蒿草齐腰、古韵犹存的千年壑塬之上,那是华阴老腔艺人们平日里排演的地方。11个人组成的班子,早上十时许,老腔艺人们三三两两步上塬来,手里拿着家伙什,或是揣着锣、竹板,或是提着月琴,拿着板胡,还有自家那各色不一的板凳和坐具。随着主唱张喜民的吆喝声,一时间,锣鼓、月琴、二胡、梆子、喇叭、铃铛、木头敲击板凳的声音,扑面砸来,让人一时发蒙却又快活儿极了。这便是华阴老腔,从远古传来的大地之音,悠扬豪迈,古朴久远……昨日记者采访到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听他细谈了华阴老腔的传承与创新。

沉默与呐喊

老腔是他们生活的世界

老腔的故乡在华阴市东北方向10公里的双泉村,这里位于黄河、洛河、渭河交界地附近,村子南依丘壑一陇,北望渭滨平畴,因村边有两眼清泉,故名曰双泉村。因着水路的便捷,这里曾经是汉代京都长安粮仓的所在地,造就了附近百姓依赖码头为生、从事船工的生活。逆水拉船的征途中,他们齐声呐喊,以释放力量和情绪。久而久之,便演化出老腔这种艺术形式。

王振中、张喜民、张建文、张四季、张秋亚……生活中的老腔艺人其实是一个沉默的群体,话不多,总是露出憨憨的笑。然而,当他们开口吼唱时,他们的表情瞬间丰富起来,随心所欲地释放沉寂已久的内心世界,声音沙哑,荡气回肠,呈现出自然般的悠扬,充满了力量。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挽着裤腿,敞着怀,或是径直地蹲下来,或是惬意地席地而坐,有的嘴里还叼着烟袋,演出时的老腔艺人与生活在村子的他们形象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日常姿态,是真实的生活世界。对于他们,任何修饰或者化妆都是奢侈的,展示的就是他们最本真的自己。唱到尽兴之处,他们仰天齐声长吼,用力跺地,群情激昂。把内心尽情地宣泄出来,声音苍凉雄浑。一位老人突然站起来高举木块,和着曲调,狠狠地击打一条长凳。此种景象,被形象地描述为“众人帮腔满台吼,惊木一击泣鬼神”。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说,“其实艺术没那么难,艺术就是生活,只要将老腔原封不动地搬到舞台上,把不适合舞台的东西剥离掉,剩下的便是老腔的精髓。老腔就是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唱段还是姿态。”

颠覆与拯救

老腔从幕后“搬”到台前

自唐代始,老腔的说唱形式一直与皮影戏融合在一起。它们构成了互为载体的封闭式演出。老腔艺人们处在被包得严严实实的环境中,对于他们,观众“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那是一个不经意的发现。2000年的一天,张喜民的戏班在城郊唱戏。党安华陪朋友去修葺舞台,只见台上皮影短兵相接,好不热闹,可台下却冷冷清清,只有三人。一个偶然的念头,他掀起了帷幕,可是这一掀,让党安华“惊呆”了,张喜民怀抱月琴,仰头高歌的样子,他十多年未忘。“后面的东西真是太精彩了!单是靠看皮影戏的时候听他们的演奏,感受不到那种激情和冲击。”学导演出身的党安华意识到,与其把皮影戏呈现给观众,不如把最原生态的东西呈现给观众。

说干就干,党安华将几大戏班召集起来,说服老艺人一起尝试将老腔呈现在舞台上。起初,老艺人们有些抵触。几经劝说后,就有了2001年《劈山救母》选段的第一次试水。“直接把生活还原在舞台上,而不是刻意去创造什么艺术。我对他们说,当你想发泄的时候,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最美的。敞开怀把北方人的那种豪放豁达体现出来。”自此,老腔艺人们正式走上前台。

这些年,党安华带着这群老腔艺人,从华阴走向全国,甚至还远渡重洋,到日本、美国等地演出,他们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黄土高原,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虽然语言不通,但外国观众还是一次次将掌声和欢呼声送给这些陕西的农民。

和老腔艺人一起走过10年风雨的党安华认为,老腔之所以打动人,因为它是原生态的东西,把农民的憨厚朴实、艰辛豁达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尽管和皮影戏剥离开来,但它的风格一直没有被破坏,它最大的魅力就是真实。

无奈与危机

山寨老腔悄然兴起

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华阴老腔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现在的老腔班底平均年龄六十多岁。党安华说,为了让老腔有传承,华阴文化局每年都会安排老腔艺人体检,给他们发放补助。当地文化部门也在搜集整理老腔曲谱和剧本。同时,华阴市开办起老腔培训班。2009年,培训班招了第一批学员,有二十五六个人,“但年龄都偏大”。今年招了第一批学员,有59人,最年轻的二十多岁。党安华告诉记者:“现在能沉心静气学老腔的人并不多,特别是缺乏年轻人。年轻人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是不了解,没时间。开设培训班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传承和发扬老腔文化。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随着知晓老腔的人逐渐增多,老腔获得广泛赞誉的同时,各地的山寨版老腔却在悄悄发展。据悉,目前在陕西西安、甘肃、山西等部分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老腔戏班纷纷兴起。党安华表示。“现在有很多老腔戏班,其实就是拿着华阴老腔艺人们的光碟,一招一式的模仿,然后进行演出。从传承的角度,我们不提倡,但我们也不能阻止,他们有热情,我们是肯定的,就是如何引导的问题。虽然传承普及是好事,但畸形发展就不好了。我们还是希望,老腔的传承能保持黄土朝天的那股原汁原味的劲儿。”

老腔被搬上了大银幕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让人们知道了华阴老腔的存在,话剧《白鹿原》让观众对老腔有了面对面的了解,如今电影《老腔》将以不可挡的势头进入更多人们的视野,在银幕上生动再现老腔艺人的传奇人生,以及老腔艺术的文化传承。

据悉,电影《老腔》由著名剧作家孟冰编剧,以陕西华阴著名老腔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白毛”王振中为原型,通过讲述一个家族几代人跨越近百年,对老腔艺术的坚守和执著的传承,揭示了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

李保田的儿子李彧在片中饰演老腔艺人“白毛”——王振中,已年逾七旬,他不到10岁便开始学习秦腔和眉户,后拜吕孝安为师开始学习华阴老腔,曾担任张艺谋电影《活着》中老腔的演唱者。李彧表示,“白毛”的一生波澜壮阔,他在学艺和成名的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挫折,却从未被打倒,在艰难的岁月里,坚持着自己对艺术的执著,非常值得尊敬。在演绎“白毛”这个人物时,李彧也坦言压力不小,但老人家对艺术的爱让他十分感动,使他在表演的时候充满了动力,他用心地学习揣摩,力求在影片中展现最真实的老腔艺术,他也希望这个角色能给观众带去全新的感受。

目前,电影《老腔》已拍摄完成,进入了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据了解,今年10月,电影《老腔》有望与广大观众见面。党安华说,“我看过了电影《老腔》的小样,非常激动,比我想象得更好,更震撼。影片《老腔》是一部极具文化特色和深刻内涵的影片,讲述的是老腔艺人生活的部分,也有许多老腔表演的部分。影片中,包括《将令一声震山川》在内的老腔唱段就有20多首,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特别是对老腔的推广。话剧《白鹿原》即便演100场,每场有一千名观众,但是人数仍然是有限的,而电影不一样,它会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华阴老腔。”


编辑:秦人
关键词:艺人 白毛 山寨 老腔 影片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