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72年后,95岁的杨友富(中)与73岁的儿子杨云清终于团聚。
原标题:95岁老兵微博寻儿相聚3天后挥泪送别四川来的儿子
“95岁老兵微博寻亲找儿73岁老人第一次喊爸爸”追踪“我舍不得你,下次把孙子带来看我”
挥泪送别四川来的儿子,杨友富因身体不好难回故乡
“爸爸、爸爸!今天我还要多叫您几声,儿子活到73岁,终于见到爸爸了,太不容易啦!这次走得太匆忙,等过春节时我们再来看您!”这是四川夹江县73岁的杨云清在镇康县与95岁的父亲杨友富短暂相聚3天后,16日离别时含泪说出的一句话。
本报15日、16日连续报道了网友及志愿者转发“抗战老兵杨友富寻亲”信息,帮助老兵杨友富寻找儿子的新闻。父子分离72年后,终于本月14日团聚。
整整72年,杨友富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骨肉分离和人生轨迹的改变,令95岁的他又有怎样的心愿?记者试着从老人的点滴生活中寻找答案……
回忆
不愿提不回川原因 编篾子养大6儿女
据杨友富回忆,他是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新33师的一名普通军人。
1942年,杨友富赶往缅甸抗击日本鬼子。当年的中缅边界一带全是没什么路的森林,他是靠一双腿,和大部队从四川走到了云南。
当时,部队从中国耿马、沧源等地,把日本人一路打到缅甸卡朗、班弄、户板等地。期间,还缴获了大量日本枪支。“他们的那种枪支太小了,没缴获到他们的子弹根本用不了!”
一旁的孙子不禁打趣道:“爷爷,那你为啥不藏一支枪给我们见识一下?”老人严肃地答道,那是违反纪律的。
1944年,杨友富从缅甸越过森林,跑到了现在生活的镇康县勐捧镇半个山村。对于当时为何不回四川与家人团圆?个中缘由他并不愿提。
到半个山村不久,他娶了一个当地女人,但1年多后这个女人就死了。后来经人介绍,他和现在的妻子结了婚,72年后成为村里人丁最兴旺的一家,四代50口人,他本人如今是全村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唯一一个四川籍村民。
“这么多年,父亲过得苦,一直忙到80岁忙不动了才停下来。”小儿子杨新卫说。
大女儿杨新果说,他们有6个兄弟姐妹,家里没多少地。因为太穷了,他们几个女儿都没读书,只有儿子读了小学和初中。好在父亲有编篾子的好手艺。“这是在四川就会的手艺,全家就靠他编篾子换点钱。”
后来,等大点的儿女能干活帮忙了,家里经济情况慢慢好了起来。去年,子女贷款盖了楼房,杨友富也一起住进了新房。
相见
“我想回四川看看,但身体不好”
14日凌晨2点,平时都是晚上9点就睡的杨友富一直坐在门口等待,历经72年,他终于等来了杨云清的一声爸爸。镇康的家人说,当时两位老人抱在一起。想到血脉相连的亲父子竟已72年未见面,家里好几个女成员都情不自禁地落泪。
“以前,只听别人叫爸爸,自己小娃叫我爸爸,现在我也有了爸爸!”这是杨云清老人第一次见到父亲时说出的幸福话语。
这一次到云南,杨云清还带来了家乡的礼物——枇杷和家人自制的糕点。尝到家乡小吃,杨友富不禁再一次流泪,欣慰儿子这么孝顺,还记得他喜欢吃老家的枇杷。
16日早上5点,天刚亮,两位老人又坐在一起。杨云清递给父亲从四川带来的叶子烟。“老家带来的叶子烟,记不记得哦?”“咋不记得喃?以前抽过。”
“想不想回四川老家看看?”“想回去看,但回不去了。”杨友富还拉着杨云清的手重复道,“老家样子我还记得,想回去看看”。
据杨友富家人介绍,已在云南生活72年的杨友富,饮食、口音、生活习惯等都已彻底改变了,特别是口音,完全不会说四川话了。其实这么多年,他经常提起在四川有一个儿子,且以前也通过信,但后来断了,联系是有的,只是从来没见过面。“父亲也常说想回四川看看,但以前家里太穷了。等有条件可以出去了,父亲却又老了!”
离别
“我回不去了,下次把孙子带来看我”
杨云清一家来了6个人,得到了同父异母云南一家人的热情款待。
5月16日上午11点,分别的时刻到了。杨友富也知道四川来的儿子就要走了,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杨云清背上了背包,一步一步走向父亲。“爸爸,我走了哦!你保重身体,我会再来看你的哦!”他用双手紧紧搂住父亲的头,脸贴住父亲的脸不停地说着,杨友富已经浊泪满面。
无比伤感的分别场面,让几位四川和云南的亲人情不自禁哭出声来,“舍不得你走,我回不去了!”“还要来看我,下次把孙子带来看我!”听到老父亲的话,杨云清连连点头。走到村头路上,就要上车了,杨友富的老伴蹒跚着脚步撵了上来,和丈夫的四川后人告别。
两家人约定,以后要经常走动联系。5月16日上午,镇康的3位亲人跟着杨云清一起踏上回四川乐山杨友富老家的路。杨新果说,他们一是去走走亲戚,二是代老父亲回他的故土看看,“还专门带了相机,要在村上拍些照片,带回来给老人家看看。”
春城晚报记者 刘自学 通讯员 刘赟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逢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