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诗歌渐行渐远 诗歌是古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4-5-17 9:35:00  来源: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已经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让人不禁想问,“这个城市是否还需要诗歌”?讨论一经展开,就引来无数读者的心声。

  范超:古典诗词歌赋蕴蓄着正能量

  “非常需要!大有必要!”,刚刚获得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著名青年作家范超肯定的说,“诗言志,佩上绶带的瞬间,我就想到两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因为它们正好表达了我那一刻的心情。”范超表示,我国是诗词的国度,西安是诗词的源头。他说,和各地各界优秀青年进行交流时,他总是以描写当地风情的诗词开篇,比如在宝鸡就是“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在咸阳这三句则是“秋风走马出咸阳”,“咸阳游侠多少年”,“山雨欲来风满楼”,接地气不说还拉近了距离,阐明了个人奋斗,成长体悟,愿望祝福等主题。

  “我一直是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每周买或淘的书,绝大部分是诗词。它们增加了我的底气,元气和正气,让我宁静致远,逐渐懂得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宁静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范超向记者表示,他不喜欢那些故弄玄虚的现代诗,也不喜欢那些胡说恶搞古诗词的做派,他认为古典诗词歌赋中抒发着我们祖辈对天地自然的正看法,蕴蓄着对人情道德的正能量,并强调“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美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不要使它断绝。

  “陈仓:西安必将再次成为中国诗歌重镇

  记者发现,昨日在面对“城市是否需要诗歌”这个问题时,无论是通过邮件也好,通过热线电话还是微信也好,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太需要!作家陈仓就通过邮件向记者表达了他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西安必将再次成为中国诗歌重镇。

  陈仓认为,我们不妨用哲学家的眼光审视载体革命与“诗歌体”回归与古典诗歌复兴。如果用光学原理戏说文化现象,那么,文学好比放大镜,哲学好比透视镜,历史好比望远镜。如果用这“三镜”观察文学史,给诗歌“算命”,不妨从文学史、文化传播史和出版印刷史三条“线”看文体演变与载体革命,诗歌体和论语警句体文学作品对应的是竹简布帛载体与刀刻毛笔;散文杂文体文学作品对应的是纸张和毛笔抄写雕版印刷;小说体对应的是纸张和活字印刷。

  “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人类运用的文体越来越长,载体和传播工具日益多元化。在电脑与网络时代,电脑工具和网络传播载体使文学表达、艺术传播、作品刊载泛滥成灾,发表水平低到没门槛,传播量大到海量,导致读者信息焦虑,阅读厌倦,因此,文体、文本、载体和传播样式开始“否定之否定”式的逆转,手机论语体信息、微博小小说、微信古风体短句、“且行且珍惜”式原生态民歌体话语开始成为主流。可以预料,文采和哲理兼备的诗歌一定会复兴。”陈仓认为更为可喜的是,在传统文化热中,古风犹存的古体诗热和书画热暗流涌动,形势看好。不言而喻,在诗歌圣地和唐诗故乡,文脉深厚的西安必将再次成为中国诗歌重镇。


编辑:秦人
关键词:文体演变 原生态民歌 古城文化 文化现象 文化传播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KeyWxiangguan]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