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焦裕禄(前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兰考沙区现场组织抗灾(资料照片)。
焦裕禄家属合影(资料照片)。
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回望50年前,焦裕禄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为政之道”,从铁腕反腐败到拍板做决策,从多方协调推进工作到鼓舞士气带好队伍,点滴往事透露出的圆融与求实、智慧与胆略,对今天的干部们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权为民用铁腕反腐不手软
有一次,兰考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下乡检查中,发现一名生产队长“贪污自肥”,原来该队长利用职务之便,偷了1.2万块砖、9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此外,还偷了920斤麦种。当时正值灾荒之年,粮食产量和社员收入都非常低,此事无疑加剧了群众的生活困难。
接到情况反映后,焦裕禄对此做了长长的批示,称之为“天灾之外的人祸”。在河南省档案馆,至今存有当年手稿:“……这样的坏党员在群众生活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贪污盗窃发了大财……不立即严肃处理绳以党纪国法,是不能挽回影响的,不能平民愤的……”
尽管纸页泛黄笔迹模糊,但字里行间的震怒与决心,仍能穿透岁月,直抵人心。
敢于从实际出发拍板决策
铁腕反腐之外,面对兰考严峻灾情的考验,关键时刻焦裕禄还敢于从实际出发拍板决策。
时任兰考县委宣传干事的刘俊生介绍,因为逃荒的人太多,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当时有的地方私下把荒地和一些边远地块承包给社员耕种。看到有的村把枣树包给个人后,群众收获了不少枣子,焦裕禄冒险搞了林木承包责任制。
当时讨论时,县里有关领导表示,相关政策没有依据,只能根据原来的基础、群众的觉悟逐步去搞。但焦裕禄认为,不能等了。
他说,改变兰考的面貌,要根据兰考的实际想问题。包下去的是责任,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那时候是谈包色变,包产到户便是资本主义,谁敢说一个‘包’字,就是立场问题、路线问题。”刘俊生说,“但是焦裕禄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鼓励大家放开胆子大搞林业,还说‘我们心里有一片绿,才会有兰考大地的一片绿!’”
全局观念灵活协调办实事
在时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樊哲民看来,处理起超出兰考县域之外的棘手问题,焦裕禄还具有全局观念和灵活协调能力。
1963年雨季,兰考连日降水形成严重内涝。在研究治理涝灾时,大家发现洪水有条主要外排通道,位于兰考和曹县交界地带。焦裕禄提出,排水不能转嫁水害,为此派人到曹县所属的山东菏泽地区进行沟通协商。
有人担心跨省不好谈,但焦裕禄认为两个县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曹县、兰考县,都是党领导下的兄弟县,有什么不能谈的?
“焦书记说,‘我想好了,咱们是十六字方针:圈要跑圆,理要讲全,心平气和,抓紧时间。’”经多方奔波努力,最终由水利部协调召开了两县治水联席会,顺利达成排水协议。
苦干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面对兰考灾情,焦裕禄趁势表示,摆在面前的有两种选择:苦干,还是苦熬?
“只有苦干才有出路。当然苦干不是蛮干,要有科学的态度,兰考灾情这么重,光有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战胜灾害的科学办法。不管哪条路,只要符合兰考的实际,我们都可以走一走。”
其后不久,焦裕禄主持召开兰考县劳动模范大会,树起了干部带领群众救灾的“四面红旗”。
“郡县治,天下安。”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陈东辉认为,“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今天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焦裕禄作为县委书记的‘为政之道’,仍然像一面镜子,常照常新。”陈东辉说。
链接
焦裕禄的工资哪去了?
上有2位老人,下有6个儿女,焦裕禄和所有男人一样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工资几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
1962年始为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被定为14级干部。时任兰考县委宣传干事的刘俊生回忆:“当时我是21级干部,月工资51.5元,焦书记级别比较高,有130多元钱。”
蹊跷的是,如此高的工资,焦家却没有积蓄。他去世后,除了常年佩戴的一块手表,没留下任何遗产。他的工资哪去了?
当年的兰考县葡萄架村大队会计孙世忠回忆,焦裕禄曾连续3个月在此调研,每天都交一斤二两的粮票和四毛钱作为伙食费。“好的时候能吃到馍,有时候就吃萝卜缨子、木薯干。”跟随焦裕禄下乡的刘俊生说,“他交的伙食费只多不少,碰到农民家里条件差的还会另给钱。”
原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人吴永富第5个孩子出生时家境困难,焦裕禄送去了10元钱;工人刘辅臣妻子生小孩后想喝点小米稀饭,焦裕禄把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类似的故事听许多人讲起,焦裕禄工资高却一穷二白,这种怪账只有老百姓算得清楚。
焦裕禄的严律留给儿女一生回味的家风——
“带头艰苦,不搞特殊”
焦裕禄离开已整整50年。
5月的柔风再度吹起,河南兰考的焦家小院里,铺满白色方砖的地面缝隙长出了油油的春草,低低地簇拥着一座红砖红瓦的旧房子。尽管已多年不曾住人,但每年这个时候,焦裕禄的儿女们都分外想念它。焦家人曾在这里生活了30年,父亲的家训一点一滴渗透于子女们的血脉。
“有困难不能向组织伸手”
“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时隔50多年,父亲的话仍回荡在焦守凤耳边,曾令她委屈不满的“家风”如今是她的骄傲。
初中毕业后,焦守凤没能考上高中,兰考几家单位提出为她安排工作,话务员、教师、县委干事……一个个体面的职业让十几岁的姑娘心花怒放,但很快被父亲泼了冷水。
“县里头好地方干部子女不能去,俺爸规定的。”焦守凤清楚记得,父亲把她领到食品厂,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秋天里腌咸菜,焦守凤经常要切上一两千斤萝卜,不过她更怵的是辣椒,一天下来手都会烧出泡,晚上疼得睡不着,只能在冷水里冰着。
“那时候我对父亲很有意见,认为对我不公平。”焦守凤生了很长时间的闷气,对父亲的理解从他去世才真正开始。
1964年,当焦裕禄病重不起,5个弟弟妹妹还小,19岁的焦守凤被叫到了病床前。
“他说没为我安排个好工作,死后也没什么留给我的,只有一块伴他多年的手表当做纪念。”让焦守凤更铭记在心的是,父亲要求,有困难不能向组织伸手。
这个嘱托让她的母亲徐俊雅吃了很多苦。在很长一段日子里,一家老小全靠徐俊雅每月50多元的工资和13元补助生活,兰考的焦家小院里常年摆满破布和旧衣裳,浆洗后缝补成保暖的衣装。
身为县委书记,焦裕禄几乎没留下什么遗产。即便活着的时候,有着不算低的工资,可他周济东家贴补西家,也没带给孩子宽裕的物质条件。
“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
“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焦裕禄的家训,曾为儿女们带来委屈和不满的严律,后来却成为他们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
大儿子焦国庆17岁参军到山沟里的农场劳动4年,转业后进地税局,没有做出多么荣耀的业绩,但几十年来工作勤恳、老实本分。
经过酱菜厂磨炼的焦守凤,面对单位两次分房子,她都态度鲜明说不要。“晚上回来能有张床睡觉,那就是好的,我不要求多高的条件。”
焦跃进是焦家儿女唯一一个像父亲一样走上政途的,先后做过兰考县东坝头乡党委书记、杞县县委书记等,如今任开封市政协主席。虽然父亲去世时他年纪尚小,但母亲延续了父亲的教导。
“老焦有一句名言,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你得跟你爸爸一样,跟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调查研究,你爸爸做得很突出。”焦跃进经常从母亲口中听到这些话,他把父亲当做榜样,“爸爸既是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压力在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