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左二)在担任省长时,赶赴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视察农业标准化成果展,并听取该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右一)筹备情况工作汇报。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图为省长娄勤俭(左三)在省名牌企业调研。
2014年1月3日,陕西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上,副省长王莉霞(中)做工作部署,副秘书长张小宁(右一)主持会议,质监局局长仵西居(左一)做2013年质量兴省工作总结。
质量提升强实力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中国梦、提质增效、创新型国家,质量强国,这些词汇的频繁亮相,昭示了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强国富民的坚强决心。 改革促发展,质量强根基。
陕西丰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区位优势、重要的产业支撑,决定了将在中国改革的浪潮中担当重任。 陕西,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质量文明的发源地。度量衡的统一标志着中华经济文明的开始。
陕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架起了与世界贸易的通道。正在成为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坐标。
陕西,嫦娥奔月、神舟飞天,承载着陕西制造,腾空而起,展示着国力的强大和国人的自豪。
陕西,站在了跨越发展、蓄势腾飞的新起点上。经济工作以改革为统领,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新突破。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增长11.1%;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1.4%和1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左右,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合力全方位凝聚。“质量强省”写进2014年度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实现了质量兴省向质量强省的新跨越。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财政厅、质监局等20多个厅局密切配合联动,市、县各级政府牵头全面推动质量兴市、兴县(区)战略,以8大主导产业为带动的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质量联动合力倍增。
支撑质量工作提升的内在潜能有效激发,陕西省质监局以“一二三八”总体工作思路为总纲领,14个工作方案为支撑,带领全系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发展的锐气履行使命。
支撑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基础不断夯实,实施西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科学检测强省建设,有效维护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安全支撑。
陕西品牌建设实现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全省11个地市、107个县(区)实现质量兴市、兴县(区)全覆盖。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西北5省中唯一有两家企业入围的省份。
紫阳县荣获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为全国第一个茶产业示范区,西北地区第一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全国旱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有机锡环保型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连续申报成功。 西安市获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500多个省级名牌产品成为带动陕西品牌建设的助力器。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46%的名牌产品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1.9%,销售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2.3%,奠定了陕西制造的坚实质量基础。12家服务企业荣获服务业名牌,展示出陕西对外的良好风貌和形象。 陕西省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人才队伍培养、质量教育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连续提交省政府《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建立了科学详实的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库,被列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80名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获首席质量官任职资格、1400名质量工程师奋战在企业质量提升的第一线。
在全国成立首家汽车质量争议处理中心。
陕西制造质量水平持续提高,陕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至全国第15位。
拥有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家,省级5家。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持续深入开展,为陕西省质量管理和基础教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高层关注赢赞誉
凝心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陕西省质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12字方针,在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原省名推委)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坚持不懈抓质量,赢得了社会尊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担任陕西省委书记时指出,“陕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稳步提升,说明我省质量工作很有成效。质量是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生命线。希望全省质量工作者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我省质量竞争力。”
国务委员王勇担任质检总局局长期间,在陕视察质监工作时指出,“陕西质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局意识强、思路明确、措施具体,在提升质监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大质量观念的提升”。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视察该局时指出,“全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质检总局党组提出的‘12字方针’,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二三八’的总体工作思路,狠抓质量安全监管,自身建设和系统自身实力、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
省委书记赵正永在任省长时,大力推动质量兴省战略实施。他强调指出,“质量兴省是提高我省社会征信、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常抓不懈,推动全省质量观建设。”
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专题听取省质监局工作汇报,并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及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对确保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质检中心能力建设和体系建设,使之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标委主任田世宏在该局《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上批示道:“可以作为一份综合性质量分析报告范本。其中,所涉及许多相关部门的资料、数据,来之不易,值得借鉴。”
作为主管副省长,王莉霞更是对质量工作倾注了心血,她强调说:“省委、省政府在清理精简议事协调机构过程中,通盘考虑、慎重决策,决定成立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是要以此为重要抓手,通过质量强省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
提质增效促发展
实际上,陕西省委、省政府一直在着力强化、推进质量工作,一系列举措不断实施。
2004年2月,以省政府令在全国率先发布《陕西省名牌产品认定办法》,陕西省名牌产品认定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2007年1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陕西以政府牵头、联合部门、企业主导的名牌战略,跨入一个全新的实施阶段。 2009年,《陕西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出台,陕西省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争创活动、陕西省质量管理奖评价活动正式启动。《陕西省名牌产品管理条例》被纳入政府立法计划。
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陕西质量、质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部署抓紧建设西安半导体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及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产品国家级质检中心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2010年4月,省政府与质检总局签署《关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质量兴省活动,努力促进陕西西部强省建设战略合作备忘录》,省部合作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质量与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3年底,省政府成立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委员会,这是在原省名推委等机构基础上,成立的质量工作统一协调机构,对质量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领导,实现了实施质量强省的战略调整。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这是陕西实施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陕西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大局稳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期。
质量工作要顺应形势,在新一轮经济改革浪潮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调整思路。
质量调研谋思路
作为政府质量管理的综合部门,省质监局如何围绕“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中心任务,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忠实履行职能,尽心尽力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保障?
省质监局作为当时省名推委牵头单位,如何牵好这个头、推动全省质量观建设,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和“十二五”良好开局?
“质监系统的现状是什么?优势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解决的办法又是什么?” 2010年2月,仵西居出任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新组建的省质监局党组提出了这一系列课题。
破解课题、挑战压力,需要内力。围绕“为科学谋划2010年乃至‘十二五’时期陕西质监事业发展,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调研在全系统展开,就此拉开了质量联动增内力、质量强省促发展的序幕。
这场大调研是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是该局党组所有成员深入一线,摸情况、查问题、定措施的思路大碰撞;也是质监系统干部队伍解放思想、放眼全局、共议发展的头脑风暴。
3个月时间,该局党组所有人员深入到11个市(区)局系统,采取听、看、问、议、查等形式,先后召开座谈会18个,听取汇报38次,与320余名科以上干部进行了现场交流,共梳理问题79个,建议108条,形成调研报告305份。
调查出思路、务实求发展。出台的“一二三八”总体思路成为指导省质监系统“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总方针。
总体思路当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以质量兴省活动为平台,依靠政府,联合部门,建立与质量宏观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在省级,依托名推委这一全省质量工作的领导机构,协调领导全省质量工作;在市县级,以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争创活动为抓手,以开展“质量型城市”活动为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科技兴检战略的实施,促进各级政府把质量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落实,不断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履行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责任。
依靠政府,联合部门,建立与质量宏观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质量联动增内力
质量联动机制的建立,促使质监部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路,加强与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发展质量的具体举措。
陕西省质监局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在武汉大学举办厅、县(区)、处级领导干部宏观质量管理研修班,分3期对省名推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分管质监工作的副市长、副县长,以及各市质监局局长、副局长集中培训,使质量管理的理念和质量管理的方法更多融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
陕西省发改委、工信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厅、农业厅、工商局、安监局、食药局、知识产权局等名推委成员单位代表及熟悉管理、质量工作的专家,组成省名牌产品审核组、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评价组,进行现场、资料全方位审核、检查。
依据《扶持名牌企业做大做强工作方案》,省质监局会同省财政厅向3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6个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及58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与陕西省教育厅联合评审,授予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单位陕西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
协调省商务厅将现有省名牌产品企业全部纳入陕西省出口产品优先推荐企业名单。
建立的质量诚信数据库成为证监会企业上市审查、名牌评定、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
质量联动机制的建立,促使质监部门以更有效的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奠定经济发展的质量根基。
“质量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品牌是商洛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在谋划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质监工作对于提升质量、发展品牌、促进商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率先突破至关重要。”这是时任商洛市长、现任省住建厅厅长杨冠军,在得知省质监局准备与各地市政府签署质量联动合作协议时发出的感慨。
他的这一感慨,代表了各地市政府的心愿。
2011年3月,陕西省质监局在与商洛市政府签署《关于开展质量兴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之后,围绕各地市确定的发展战略,相继与各地政府签署了《关于开展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合作备忘录》(杨凌),《开展质量兴市,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合作备忘录》(铜川),《关于开展质量兴市,推动延安城乡统筹发展合作备忘录》、《关于开展质量兴市,建设经济强市合作备忘录》(榆林),《关于开展质量兴市,促进汉中突破发展合作备忘录》,《关于开展质量兴市,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合作备忘录》(宝鸡)、《关于开展质量兴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安康),《关于开展质量兴市,推进渭南“五化”融合发展合作备忘录》、《关于开展质量兴市,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合作备忘录》(咸阳)。 备忘录只是形式,重在实效。
宝鸡市质监局着力质量提升,发挥技术机构优势,建立了涉及质量、计量、标准、特种设备及认证认可等质监工作服务对象数据库,全力打造信息化监管新模式,成为全国亮点。
咸阳市质监局出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围绕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大质监服务企业的力度,提出了7帮助、8不罚、9免费的具体要求,赢得了企业的普遍赞誉。
铜川市质监局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陕西天马电缆有限公司的两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提升了铜川制造的市场竞争力。
渭南市质监局新组建的领导班子,着力改变工作作风,积极履行职能。出台《渭南市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实施细则》,组建以综合职能为支撑的帮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延安市质监局在建筑行业通过抓检查、抓核实、抓执法、抓整改,帮助企业建立用料档案、细化具体措施、实施有效整改、形成分析报告,确保工程用产品质量的安全。 榆林市质监局围绕地方政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省质监局支持,陕西省金属镁及镁合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以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服务产业发展。
汉中市质监局努力扶持洋县黑米、汉中仙毫等9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位居全省前列。略阳杜仲、城固柑橘、南郑金银花第6批3个国家级和留坝银杏、宁强华细辛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均以高分通过考核验收。
安康市质监局与紫阳县政府签署《开展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积极争取质检总局支持,紫阳县成为全国首个茶叶类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商洛市质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战略部署,取得省质监局和省发改委支持,成为全省首个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并于2013年通过验收。
杨凌示范区质监局下大力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和检测检验中心为技术支撑的溯源系统,形成陕西杨凌示范区安全农产品溯源体系,确保进入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示范区农产品品牌建设。
质量联动机制的建立,强化了地方政府对质量工作领导,以质量为抓手,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西安市在全国率先把质量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宝鸡市政府出台《宝鸡市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加紧组建市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积极争取钛材检测中心、砖机检测中心、白酒(凤香型)3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落户宝鸡。
渭南市委、市政府把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列支1000万元用于品牌奖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产品监督抽查和质检中心建设。
咸阳市政府设立市政府质量奖、特色产品奖,加大对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竞争中有突出贡献企业的支持力度。
铜川市政府印发《铜川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对质量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安排部署。 延安市围绕石油支柱产业,开展了首届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
榆林市政府投入上亿元支持国家煤盐化工质检中心建设。
汉中市政府举办《质量发展纲要》宣传贯彻培训会。11个区(县)政府与市质监局签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抓质量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安康市政府连续3年将名牌品牌申报、评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市名牌办编制了《安康市2012-2015年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
商洛市政府新修订了《商洛市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工作重点包括努力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发挥自主品牌带动优势、着力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质量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质量兴省先进市县区活动,完善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继续实施品牌产品奖励制度8项内容。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将“质量兴区”战略列入示范区管委会的宏观管理重点工作,设立杨凌示范区质量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并将工作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质量联动机制的建立,质量兴县、质量兴企活动蓬勃开展,有效落实了地方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企业担当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全省107个区(县、市)全部成立质量兴区(县)领导小组,区县政府把质量工作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谋划、落实,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企业作为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庄严履行承诺。发布173家企业《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数百家企业递交申请资料,企业讲信用、守承诺、重信誉的风尚正在形成。
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3期叠加的新阶段。陕西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抓住机遇,自我加压,稳中有为,提质增效,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在扩大内需中推进开放,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全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
“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3个陕西”的陕西梦是中国梦在陕西的具体实践,是陕西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和为中国梦增添浓墨重彩的陕西华章。
“各级政府领导、社会、企业对质量工作的支持、推动和肯定,既是对全体质监人的激励,更是鞭策。调结构、转方式,是国家战略。‘以改革为统领,实施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12字方针’是质检总局的目标要求,陕西质监人履行职能、埋头苦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人民对质量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怀揣着质量梦开创陕西质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早日实现‘3个陕西’的陕西梦不懈努力。”陕西质量强省推进委员会副主任、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