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展览展出>>正文

与对大家对话 揭秘“大家贾平凹”背后的故事

2014-4-30 16:19:00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进入论坛
与对大家对话 揭秘“大家贾平凹”背后的故事

  昨23:15,“大家贾平凹”专题片在央视十套播出,记者昨日联系到协助央视此次拍摄、制作的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获悉了本次专题制作背后的故事。同时,本报记者还采访到在专题中分别对话贾平凹的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和文学评论家李星,与他们再次“对话”,了解老友眼中的贾平凹。

与对大家对话 揭秘“大家贾平凹”背后的故事

  两集《大家》拍了多半年

  童年的院子拍了4个小时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王立志院长告诉记者,这期贾平凹专题的拍摄缘起于2013年6月中国作协的推荐。《大家》栏目编导周文福随后很快来到西安与贾平凹本人沟通,达成拍摄意向后又在研究院人员陪同下前往商洛市拍摄外景。“包括贾平凹的出生地丹凤棣花,还有他青年时参与修建的水库等地,摄制组都一一走到,拍摄了很多素材。光在棣花贾平凹童年生活的院子里,摄制组就拍了4个小时,非常认真仔细。”王立志连赞央视摄制人员敬业,“那天在丹凤下着大雨,摄像师就伏在雨地里拍摄,为了拍出来的镜头更美、角度更好。”而在昨晚播出的第一集中,制作人员的这份认真和专业也得到了回报,电视机前的观众欣赏到了秦岭最美的山水,体验到了贾平凹出生成长地的唯美。

  “窑洞”演播室里话短长

  周文福回京后,双方又就贾平凹对话人选和采访提纲做了多次沟通,反复协商多次,最后确定由两位贾平凹的老友——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和文学评论家李星,分别对话贾平凹,上集侧重成长经历,下集侧重文学创作。

  去年10月,周文福再次带领摄制人员来到西安,精心搭建起一个酷似陕北窑洞的演播室,分别录制了肖云儒、李星与贾平凹的对话。“整个演播室内对话的录制,再加上一些资料的拍摄,摄制组前前后后在西安待了一星期。”王立志说。而李星也表示这次拍摄非常不同,摄制人员分了两组,“一组就专门跟着我,从我在家准备开始,一路跟着拍,我坐车他们就在后座拍,记录了整个过程。”

  方言给字幕组添了“小麻达”

  但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贾平凹和李星的方言却给摄制组添了点小麻烦,“这两位老师用的都是方言,而《大家》栏目是要配字幕的,贾老师和李老师的方言,节目组人员有个别字不敢确定,所以又发过来请我们帮忙校对。”王立志说,于是原定2月播出的“大家贾平凹”,就这样推后到3月与观众见面。

  在昨晚播出的上集《生命的坎坷》中,贾平凹与肖云儒的对话重点是贾平凹生命和成长历程上,而在下集《弱者的敏感》中,贾平凹与李星的对话重点则是对他作品的分析解读。据悉,下集《弱者的敏感》将在3月27日(周四)晚11时15分播出。

  老友肖云儒——

  平凹是秦川牛加昭陵骏

  谈坎坷

  我的河要流 得纳一切溪水

  记者:肖老师,您跟贾老师相识三十多年,肯定有过很多次交流、对话,那么这次在《大家》中的对话,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肖云儒:我跟平凹相识三十多年,这次对话跟以往完全不一样,过去我们除了私人友谊主要就是谈创作,谈他的作品和书,但这次我们在《大家》里谈的是人生,而且主要是人生中的坎坷,所以对话一开始切入的就是对平凹的三次批评,以往是没有这样集中谈过的。

  第一次对平凹的批评,就是他上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二月杏》,认为他丑化了商洛当地地质工作者形象,平凹当时是比较紧张的。这次《大家》中对话的时候,我说平凹其实这对你有好处,因为那时他还是一个才写出《满月儿》的青年作家,清纯入世,他突然了解到文学的辐射面是很宽的,社会对文学作品会有各种反应,一个作家要学会接纳各种声音,他从个人写作进入了社会效应这个角度。

  第二次批评就是对《废都》,我给《废都》写过一篇评论,叫“非史之史,无律之律”。这部小说里写的是泼烦的文人日常生活,不是历史,但是平凹抓住了那一段的历史情绪,就是颓丧,这段颓丧的情绪又被放到一个颓废之都里。

  第三次就是博士李建军跟平凹的论争,我这次也谈的很公正,我说不能说建军没有道理,但他超出了文艺评论的范围。平凹的作品把生活复杂、泼烦的一面都反映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梳理,这对于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文献价值更大。

  平凹这个人是很好强的,向来不肯在嘴上服软,但是在《废都》受到批评后,1996年底他给我的一封信中,他说“我要感谢你,感谢你的肯定和你的批评,连同所有看过我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者,我都要感谢,因为正反意见对我的写作都有益。我的河要流,得纳一切溪水。”所以平凹的内心是很强大很包容的。

  谈性格

  猛志固常在 悠然见南山

  记者:这三次人生坎坷,对贾老师的人生和文学创作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肖云儒:这次我们谈坎坷,又从坎坷中梳理出了平凹人生和创作的根本特点,就是“弱水为强”。商洛的山水,是支撑他人生很强大的一块土地,后来又加上汉唐气象,两者的结合,使平凹既能“猛志固常在”,同时又能“悠然见南山”。我觉得平凹的性格可以用两个陕西的符号来寓意,一个是秦川牛,很勤奋、很踏实,不停地写,同时他又是昭陵骏,是奔跑的、强悍的。

  谈影响

  引领开创不同“风向”

  记者:贾老师是陕西文坛甚至中国文坛旗帜性的人物,您觉得他对陕西文学、中国文学的“风向”有什么样的影响?

  肖云儒:平凹已经被默认为中国文学的第一梯队,他引领了什么风气,我认为首先是他冲出了陕西文学“正面强攻”的思维,引领了“巧取豪夺”的风气。陕西文学几十年前柳青、杜鹏程是长篇小说的领军人物,大家也都写史诗,这是正面强攻。是平凹走了孙犁、沈从文、汪曾祺的路子,写了灵山秀水,《满月儿》里山村的笑声,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使得陕西文学格局多元化。

  第二,他开创了陕西文学描绘历史事件和生活现实的新层面,突破性地到达了捕捉时代情绪的层面。比如《浮躁》就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最典型的一个情绪;《高兴》,讲的是农民工进城的情绪,高兴中又有辛酸苦恼。

  第三,平凹是陕西描绘灵智现实的第一人,比如《秦腔》里的水生半人半神,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这样一个人物,平凹写形象和心象,还写灵象。

  第四是平凹善于用符号象征来结构长篇小说,我觉得这是他的独创。比如《秦腔》,用戏比喻这块土地,写秦腔的衰落,寓意农耕文明在衰落;《带灯》寓意每个人都像萤火虫一样,不能给黑暗带来很多光明,但如果人人都能照亮自己,这个社会就光明了。

  第五,平凹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较早越过五·四现、当代小说传统,直接民族小说传统的作家。现、当代小说是五·四以后才有的,而且多沿袭西方路子,但平凹是沿袭了民族小说的传统,比如《聊斋》中的神神怪怪,《红楼梦》中琐碎泼烦的日常生活,而且他的语言多么民族化,这是他的几个独创,在中国文学史上都站得住。


编辑:秦人
关键词:陕西文学 对话 小说传统 废都 大家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