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的107天,丹麦小伙辛德贝格在南京栖霞山东麓的江南水泥厂设立难民营,挽救了近两万中国难民及伤兵的生命,保护了厂里的生产设备。
昨天,与丹麦女王同行一起来到南京的辛德贝格外甥女玛丽安,重返江南水泥厂旧址,与水泥厂创始人之子、前苏州大学校长陈克潜会面,并代表家族和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蒙难的父辈国人们,表达一份穿越76年的感谢。
水泥厂·前世今生
陈范有:安徽石台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于天津。1912年入南开中学,1917年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25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工程部土木工程师。1933年至1945年,任公司协理,随后在南京主持创建江南水泥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建江南水泥总公司,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
据江南水泥厂厂志记载:1935年,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当时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是位于京畿的唐山启新水泥厂。国民政府因为惧怕战事扩大,迫切需要转移水泥这样重要的战争物资生产基地。
科研人员在江南一带寻找具备适合生产物资条件的地方,定于南京栖霞地区。当年,新组建的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国最大的几个民族工业资本家如陈范有等作为股东,并正式定名为江南水泥厂。
当时,江南水泥厂的硬件条件堪称世界一流,产品用于修建混凝土军事工事。不料此时抗战全面爆发,不久后南京就遭到了日本铁蹄蹂躏。
日占南京期间,陈范有与工厂管理人员千方百计拖延工厂建设,没有生产一吨水泥,面对日军威逼利诱不为所动。
1943年7月,日军以山东张店制铝厂急需扩大生产飞机原料为由,无视陈范有等人的坚决反对,强行拆除、运走水泥厂的机器设备。1年后,江南水泥厂被肢解。
后代重归
外甥女:我的辛德贝格舅舅住哪?
昨天,辛德贝格外甥女玛丽安和江南水泥厂创始人陈范有之子陈克潜的会面,就发生在江南水泥厂。“辛德贝格是被董事会聘用,保护工厂的。但创立安全区时,江南厂董事会成员已经转移至天津租界了。”辛德贝格研究专家戴袁支说。
一行人驻足的首站,是江南厂标志建筑之一的“小黄楼”,这是一栋两层民国小楼,布局呈现倒置的“凹”字型,其中一侧设计建设成尖塔造型,不对称中显示出了精致。
经过中方专家对比考证,小黄楼就是辛德贝格在安全区中医院的所在地。当年他从城里的鼓楼医院,找来医生、护士为这里劫后余生的中国难民伤兵治疗。
“舅舅当时住的房子在哪儿?”参观中玛丽安忍不住提问。随行文史专家解释说,目前辛德贝格故居准确位置没有确定。“我们走访了很多周围的老居民,有的说丹麦人就住在小黄楼,有的说住在厂区另一处民国建筑群——技术专家生活区,还不能最终确认。”不过当得到厂区所有民国建筑,已得到妥善保护时,玛丽安予以肯定,“Good news!(这是个好消息!)”她还表示,厂区内的民国建筑都很漂亮,“因为没有被过度维修。”
遇中国熟人,飙英语“好久不见”
在文史专家口中,辛德贝格有一个绰号叫“洋打工”。南京保卫战期间,他与德国人京特被江南水泥厂董事会聘用成立“护厂队”,保护工厂固定资产,并在场内设立安全区,接纳蜂拥而至的难民。从苏北启程前,辛德贝格与所属的丹麦公司签了“生死状”。“公司的意思是,如果受伤单位报销医药费,如果遇难则由本人负责,单位只能向家属发抚恤金。”如此险境中,辛德贝格受人性力量与冒险精神驱使,保护着近两万生灵。直到1938年初南京战火消弭,辛德贝格才带着记录日军暴行的铁证,离开南京。
玛丽安似乎继承了舅舅的气质,虽已年近七旬,但一直保持着活泼状态,不断与中方人员交流。见到相识的中国友人,她笑着飙出一句经典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创始人之子,送“厚德载物”折扇
陈克潜的父亲陈范有是江南水泥厂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辛德贝格的“老板”。与90岁的陈克潜见面,玛丽安也长时间地握手,顾不上翻译,不停地说着。
陈克潜向玛丽安赠送了苏式丝绸卷轴,以及一把纸折扇,扇面书“厚德载物”。他用这四个字,对76年前,那个在南京挽救黎民苍生的异国小伙,表达感激。
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又将增加一份由国外人士撰写的书籍史料。玛丽安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手上其他的工作一结束,就会坐下来写书。“讲述舅舅在南京的经历,这本书我保证会写的。”
解密规划
建抗战展览馆和京特故居
这是继2006年之后,玛丽安第二次造访江南水泥厂。8年间,江南水泥厂民国住宅区被南京市政府公布为重要近现代建筑风貌区,水泥厂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目前江南水泥厂厂区已经基本停工,“民国文化公园”的打造即将启动,预计5年后可以开放。未来江南水泥厂将分为抗战文化史迹区、民国建筑荟萃区、工业遗产保护区这三大功能区,有文化展览用地和商业酒店混合用地。水泥厂将建“抗战展览馆”和京特故居陈列馆,展现国际友人在南京保卫战至“大屠杀”期间,保护中国难民、伤兵的史实。
16座民国建筑全部修缮保护
未来的江南水泥厂,将是文艺青年们拍照选景的另一个好去处。
据统计,厂区共有包括“小黄楼”、京特故居在内的民国建筑16栋,均是加以保护的历史遗产。将根据建筑不同现状,加以修缮。同时整个风貌区内建筑和院落要保持青灰色、浅黄色,不允许与风貌区不协调的颜色出现。
保护300棵大树,修林阴道
对于厂区内的古树名木,也会加以保护,数量超过300株主要是树龄50年以上或干径大于30厘米以上的树木。重点保护厂区“L”型主干道两侧行道树,以及京特故居附近的民国树木。
位于住宅区的“L”型主干道是民国时期遗留的主干道。在风貌区建设中,这条路不能拓宽,并增加绿化设施。区内所有林阴大道要保留,风貌区内控制院落的围墙,形成由连续院墙形成的完整统一的街巷界面。
清理“护厂河”,以后能游船
与其他近代工业厂区不同,水泥厂还有一条小河将厂区三面环绕。这条河历史悠久,水面宽度约25米,由南向北汇入长江。但目前河道两侧为搭建的棚屋、堆放的垃圾,水质情况较差。
相关部门介绍,近期将对水道进行清理,修缮驳岸,两侧规划10米的绿化带,形成连续的河道景观。“我们的要求是,未来水上要能游船,游客可以划船环绕欣赏整个风貌区。” 通讯员 陈宁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