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书法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教育体系的构建才刚刚开始,可以说书法教育是一门年轻和新兴的学科。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给其做一个什么样的学识和学科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应该首先认真思考的问题。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育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但经过30多年的试验和探究,我们悟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高校必须肩负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和重视书法文化教育的建设。目前,高校通过设立书法专业,将书法纳入高校教育系统,确立了书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地位,这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育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教学思路呈多元化、多层面发展,分专业和一般书法选修课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层次不一;其次,书法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第三,书法教材风格各异;第四,各学校重视程度不一。
目前我国的高等书法专业本科教学点或硕士、博士点,有的设在美术学院,有的设在大学的艺术学院,有的设在专门的书法文化研究所,还有的设在中文系。
有的学校对书法专业的学生偏重“艺”的学习和训练,目的是培养书法艺术创作的高级人才;有的学校则注重对学生“文”的熏陶与积累,目的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不管书法专业设在艺术类院系,还是设在文学类院系,不管我们培养的目标是书法家还是书法研究工作者,注重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书法从其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是艺术,更是文化;它讲究技巧和方法,更需要文化的积累和滋养。书法的“艺”与“文”都十分重要,他强调技术的训练,更需要文化的支撑和艺术的感悟。
书法家的人文素养,既是知识积累,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精神状态在书写中的直接流露。从事各类艺术都要“博学”,而书法家的“博学”有书法家所要求的特殊性,直接渗透到数不清的“一画”之中,深藏在“一波三折”之中。这正是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但现实情况是,有的院校书法专业的学生过于强调书法的美术化、艺术性及个性的张扬和情趣的书写,不注重书法作品本身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和章法布局,更不注重文学的修养和文化的积淀,而是借助许多美术的技法来改造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如色彩的渲染、空间的分割、线条的变形和拼贴染色等等,这种过于注重形式方面的“创新”,实际上对于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多大的意义。
关于这种现象,有专家曾说过:“我们现在书法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美术学院培养的,硕士、博士都是按照美术专业要求培养的。文学方面当然有一定的欠缺。书法重视了情感和个性表达,但忘记了思想和文化,那种以为只要笔墨技巧而无需文学等修养便能一蹴而就成为书法家的错误观点,仍然在误导青年书法作者。”(《书法需要人文精神和文学底蕴》 《中国书法》2002年第6期)强调书法艺术的创新,必须在书法艺术本身下功夫,必须在书法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学习方面下大工夫。如文学家魏明伦所说:“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是绘画、舞蹈、音乐,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书法需要人文精神和文学底蕴》 《中国书法》2002年第6期)因此,许多问题在不断地探究和试验之中,其身后的传统文化内涵仍然有待于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内得到更加深入的开掘,学科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普遍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提高,科学研究的布局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教材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各高校的教育和学术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互补和共享,高等书法教育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也有待于吸收。
对于一般师范院校学生的书法教学,我们应该尤为重视:
一、是要加强书法文化及发展史教育,让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进程,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书体知识、人文修养等教育,这些都潜移默化存在于书法史之中,如颜真卿的忠义爱国及民族气节,米芾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苏轼的深厚的文学与艺术修养等中国书法史上的这些大家,无论是浪漫的诗仙,狂放的文人,漂泊的隐者,落魄的名士,还是失意的皇帝,得道的高僧等,他们留在宣纸上的墨迹或笔力遒劲,或洒脱奔放,或行云流水,无不昭示出他们内心世界的高远和幽深,构成的中国文化史对学生都是文化教育。
二、是要大力加强对中国书法传统艺术规律的教学及实践环节,要有一定的临帖能力及初步的创作能力。书法有法,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技能训练,不懂用笔和技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是要加强对钢笔字、粉笔字的练习与辅导,以提高师范生基本素质。师范生的粉笔字是否写的规范和美观,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形象和教学效果。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可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强化记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如能长期坚持一笔不苟地写好板书,必然有助于在学校内养成一种严谨认真的好学风。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如果把字写得潦草、扭七歪八,甚至笔下经常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字乃至错别字,学生便会更甚一步,把字写作乱草一堆,书写能力不断下降,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地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写的”。如此一代一代地恶性循环,中国人将大多写不好中国字,更谈不上对祖国优秀的书法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四、是要学会书法欣赏,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国的人文精神的表象体现,是美化汉字的抒情性艺术,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有四大国粹,分别为中医、京剧、书法、周易。书法的本质是意象,他通过文字传达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国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书写艺术,而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与历史学、考古学、美术、政治、文字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把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抱负理想、审美感受等都暴露无遗地体现在书法之中。构建书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体现生命律动,千变万化的笔法美;构成虚实相间,丰富多彩的字法美;形成笔势连贯,行气通畅,浑然天成的章法美;呈现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墨法美,此四美者,饱蕴中华传统文化审美之大道,即正、清、和。正者乃是吾善养吾浩然正气的正大气象;清则是既雕既凿、复归于朴的自然清雅之态;和则为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中和之境。所以说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必须道器并重,才能达到书法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