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陕西作协畅谈梦想与使命 陕西文学张扬向上的力量

2014-4-29 17:20: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在12月19日陕西省作协召开的座谈会上,作家、评论家代表围绕“关于《寻找巴金的黛莉》的通信”,用质朴的语言抒发心声,心怀感恩畅谈梦想与使命

  编者按一本《寻找巴金的黛莉》的书,让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和作家赵瑜用传统书信的方式展开了时空对话;这一普通的通信,让陕西文学界为之振奋,激动不已。一次通信为何产生这么大的轰动效应,文学陕军如何再出发?在12月19日陕西省作协召开的座谈会上,作家、评论家代表围绕“关于《寻找巴金的黛莉》的通信”,用质朴的语言抒发心声,心怀感恩畅谈梦想与使命,“一位省委书记能为了一本书给一个作家写信,充分说明了对文学作品的重视和对作家的关爱。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对文学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搞创作,再塑陕西文学新的辉煌呢?”

  近年来,陕西对文学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也给予了文学陕军再出发新的动力和方向。20年前,以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京夫、程海为代表的陕军东征,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曾经震动文坛,成为陕西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值得记录的辉煌。20年后,陕西提出了“文学陕军再出发”,既是对当年陕军东征精神的一种传承,更体现出了陕西文学界敢于担当时代重托的勇气和责任。在这场文学陕军如何再出发的接力赛中,可以感触的不仅是陕西文坛那一颗颗炽热的心,更彰显出了陕西文学创作的优良环境和良好生态——让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人能够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那种追求真理、青春向上的精神,保持理想与朝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走向社会、走进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自己的梦。

  蒋惠莉(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赵正永书记在阅读了友人推荐给他的《寻找巴金的黛莉》这本书后,即满怀深情地给作家赵瑜先生写了封信。在信中,他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表达了对此书的看法,充分肯定了赵先生在写作方面执著的毅力和严谨的态度。同时提出,巴金精神是我们当代社会的财富,值得全社会推崇,并希望通过黛莉的故事,鼓励当代青年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走向社会,走进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

  赵书记的这封书信,不仅释放出了他浓烈的文学情结,而且让人感受到一位省委书记对文学作品的重视和对作家的关爱,为我们文学陕军再出发增添了力量,激励我们作协在今后的工作中冲击新的高峰。

  文学作为标识一个民族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的神圣事业,注定是一场永无终止的创新接力赛。在12月9日北京召开的“文学陕军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作协铁凝主席和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文学陕军的辉煌过去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文学陕军的将来寄予了厚望。文学陕军面对如此厚重的期许,如何再出发、快出发、全面出发?

  我们首先要认真反思,找寻差距,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再出发要出实招,真出发,快出发。文学陕军在今后的发展上,不仅要保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齐头并举的发展模式,还要积极发掘和扶持新人。同时发挥好省作协12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进陕西文学创作。省作协将实施文学陕军新梯队扶持计划,建立文学陕军梯次队伍,加强新人培训。和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合作,每年举办一期中青年作家读书班,聘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授课,不断提高作家基础修养。今后,省作协每年集中在全国重点报刊上发文学陕军新作专号和专版;持续办好“陕西作家有好书”活动;借用报刊文化名人专版,做好文学名家、新人宣传;每年编辑出版当年的《陕西优秀文学作品年选集》;设立省作协年度文学奖,对当年的新作进行评奖,鼓励创作。我们要以集团作战、集中宣传的方式,扩大文学陕军在全国的影响力。

  李星(原《小说评论》杂志主编)

  文学陕军若要再出发,不仅要倚靠一批已经成名的老作家,还要重视青年作家队伍的力量。

  年轻一代的作家首先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经得住诱惑,经得起挫折,经得起批判的声音和一时的冷落。并且从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创作,磨练自己的心智,保持生活的积极性,这样更能促成一个作家的成长和进步。一个成熟的作家不仅是一个能创作出好作品的作家,更应该是一个在艺术上、思想上、把握生活上、对世界的理解上,都能以文学驾驭一切的人。我们诚然应该注重外部环境对文学创作的指引和推动,有时良好的外部环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的写作更有影响力,但更重要和更核心的是要回到自身纯净不被干扰的心境,凭借自己对文学的强烈冲动和巨大热情,进入真正的创作状态,这样才能有经得起考验的好作品。尽管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作家出现,但也应该认识到漫长的时间对一个作家的打磨和沉淀作用,所以不能过于着急,不可拔苗助长,要让年轻作家充分地成长。

  冯积岐(原省作协副主席)

  这一次提出了陕军再出发,我觉得这个提得非常及时和到位,但怎么样出发、靠谁出发这是个问题,要出发,就要对陕西的队伍有一个彻底的认识。

  我们在方法上要改进,在培养作家的方法上也要改进,但改进这个动作一定要准确。我们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做法,叫专家委员会来给出评价。比如青年作家,咱们可以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把你的作品拿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溜,看你能不能和全国同等水平对等。再一个,我们不能仅仅把培养作家建立在开几次培训会上。从主观上讲,就是一句话,要提高我们年轻作家的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这两个修养都不可少。要提高青年作家的人格,让他们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跟油花花一样浮在上面。我们给青年人讲课的时候,要讲文学修养,讲道德修养,我觉得这样才能出作品、出人才。我们这代人怎么走出来的,让这些人现身说法。

  要读书,号召年轻人读书。我认为没有技巧、没有形式的文学不是文学,没有技巧、没有形式的艺术不是艺术。你看真正的大家,哪个不讲文体,不讲形式?咱们的作家只是把文字简单地排列组合,那不是文学,所以咱们的作家也应该抬高门槛。

  邢小利(省作协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

  一个作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作家,起最主要作用的固然是其本身的内在原因,然而外部的环境和原因也很重要。

  政治和政治家,包括一个时代很多的外部原因,对文学的催生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的党和政府,包括宣传部和作协以及评论家,对于作家的推荐、宣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从省委书记赵正永,到景俊海部长,到作协的领导,他们对文学关注和扶持的力度都非常大,这让我们感动与振奋。作为一个评论家,这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文学陕军如何再出发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调整文学观念。陕西文学从建国以后主要是以小说著称,然而放眼我国3100年的文学史,中国文学的主流正宗其实是诗歌和散文,所以我们应当在关注陕西文学中小说创作的同时,也看到陕西的散文创作和诗歌创作,在这其中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其次要关注民间的写作,去挖掘、发现主流之外的好的作品。我们作家协会,包括很多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应具有长远的目光,要再发现、再认识、再评价。

  杨则纬(青年作家)

  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结合我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感受到的外界给予的机会和帮助是非常多的。外部的良好环境,给了我更广阔的天地,使我更有信心地追求文学创作。

  我相信不少的青年作家都和我一样,对前辈以及不少老师的指点和鼓舞都始终心存感激,是他们的扶持让我们可以专心地将创作之路踏实地走下去,让我们在一些现实的困境中敢于继续坚持我们的梦想。我们希望他们能传授更多的知识,给予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我们的文学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沉淀才能更丰厚。另外,像评书会这样的活动,我认为对于作家之间交流一些阅读的体会和写作的启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活动所形成的氛围,将对我们的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出写作的灵感。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不断突破自己,包括突破一些固有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模式,寻求更有意义的题材,创作出更多被认可的作品。

  贾平凹(省作协党组成员、主席)

  目前陕西的文学氛围确实好,赵正永书记爱好文学,景俊海部长连续到作协来,可以看出省上很重视这个事情。北京开完会以后,各方就开始研究落实的具体措施。

  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对于作协今后的工作,有些东西这几年都在做,现在需要换一个思维。比如原来搞作品研讨会,哪个作家有作品,自己找钱,给大家说、给作协说要开研讨会,作协同意给你联系组织。以后作家开研讨会,应该由作协有一个统筹安排。作协觉得陕西省目前有几个作家值得来推介,就不让作家自己来找钱,作协可以出面组织,这样就有了主动性、策划性。

  个人创作方面,我一直认为作家其实不分年轻年老,有时候年老写好东西,有时候年少写好东西,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年轻作家,还是要多思考一些东西,做到尽量独立。再就是要有迫切感,但是不能着急,思想上要迫切,但是要沉静下来。就跟陈忠实说的,往往事情都在是与不是之间,创作不重视也不行,太重视也不行,在可有可无、重视与不重视之间,还能出一些文章。我还想说一点,作家创作时间长了以后,和社会也有摩擦。希望一旦有什么事情,各方面要保护作家,保护一个作家暖和一片作家。

  刚才大家探讨创作,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个人头上。有时候这个创作需要50年、60年再看,像马拉松,不在于你前面跑得快。你前面跑得快,后面跑得不快也不顶用。有时候你看在后面,最后的时候才上来,这个东西说不来。我觉得要做好长期准备,读书写作有一个狠劲在里面,有时候要不服,要有狠劲也要有顽劲。

  吴克敬(省作协副主席)

  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对作家的成长和对重点作品扶持的力度非常大,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对我们文学创作莫大的关心,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作家都能感受到。

  我始终认为前辈作家对后来者有着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他们的创作道路和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启发和影响是不可想象的。有他们的指引和陪伴,我们后辈才能更坚定走自己的创作之路。同时他们创造的高峰,也给了我们不断攀登的决心,给了我们在文学事业上继往开来的使命感。关于“文学陕军如何再出发”的命题,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将此变为每个人切实的行动,每个人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振作起来,保持对生活、对生命的巨大热忱,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另外,如何在短期内培养扶持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家,形成广泛的签约作家,为我们的未来储备更充实的文学土壤,建立起一个重点作品创作组,以有效的组织方式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命题。

  莫伸(原省作协副主席)

  我说两点感受,第一点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小环境,我觉得目前陕西的文学环境是非常好的。今年年初作协换届时,赵书记的讲话非常有水平。后来听了赵书记的几次讲话,包括文艺报刊登的赵书记和赵瑜先生的通信,我觉得确实不仅体现了省委书记对文化事业的关心,而且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内行对作家的提携和关心。我觉得赵书记在信中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我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人能够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那种追求真理、青春向上的精神,保持理想与朝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走向社会、走进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自己的梦。”从目前看,我觉得大环境已经成立了,但大环境形成了未必就一定能出人才,最终取决于作家自己。所以我觉得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咬紧牙关,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第二,再说今天的话题,“陕军如何再出发”。所有的好措施、好办法,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才能得以贯彻和实施,就是风气要正。如果我们失去了公道,那你再有多少措施,再有什么办法,都是收效甚微的。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气氛,老实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就得到表扬,如果正气树立起来了,这比其他任何措施都激励人才和激励士气。

  李震(陕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文学陕军如何再出发,我觉得现在到了一个历史的节点,而这个历史节点可能不是文学自己创造的,也可能是文学的环境创造的。特别是近期我们省委主要领导和省委宣传部、作协对文学这种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可能是构成历史节点的一个主要因素。

  文学陕军是不是到了再出发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得重新认识。我们这支队伍到底状况怎样?应该做一些理性的评估。比如谈陕军就谈三面红旗,表现的文化圈层主要是农耕文化等等。实际上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了解的细节东西,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只有再认识才能再集结,然后才能再出发。最后要加强文学批评的生态意义和推动作用,本身批评是文学创作形态里面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俄罗斯的经验,如果没有批评恐怕也就没有创作。这个重要性其实大家都明白,目前陕西的批评界我觉得人才很多,这些人大批在高校。所以说我们不是后继乏人,而是怎么把这些人团结在我们陕西文学旗下,让他们为陕西文学发展多作一些贡献。

  周瑄璞(青年作家)

  今天这个会议,我想对于我们青年作家来说意义是很重大的,首先蒋惠莉书记谈到了那么多措施,北京那个会才开完一个礼拜,省作协对这个事情很重视,马上就研究出来了那么多很有益的措施,我们青年作家也很高兴。

  对于写作来说,首先写作肯定是内因在起作用。这个人能不能写,会不会写,肯定起作用的是自己,如果你不是那块料,或者你不愿意扎下心来写,外因再怎么好都没有用。对我们现在来说,外因当然也很重要,就是需要一些扶持和鼓励的政策。作为我自身来说,我觉得我现在主要面临的困难就是时间的问题。自己也写了这么多年了,想法也很多,反正肯定是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一个人真的想干一件事情的话,你白天、黑夜都在想这个事情,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有一句广告语说,每上一个台阶就看到更棒的自己。对我来说,每上一个台阶,就会经历自我加压自我痛苦的打磨,因为有一些困难,你是可以克服的,但有一些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这一点我们确实要向老前辈学习,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不够多。

  最后,我再说一点小建议。省作协能否采取些做法,挑出十几个青年作家,然后再挑出十几个评论家、专家,一对一地把我们的作品针对性地点评一下,这样对青年作家的成长可能会有些实质性的帮助。


编辑:秦人
关键词:陕西文学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作协 文学修养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